小城镇道路景观的本土个性化研究
2017-08-07孙燕梅
■ 蓝 充 孙燕梅
小城镇道路景观的本土个性化研究
■ 蓝 充 孙燕梅
一个小城镇的道路景观,应是居民特色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代道路景观在人文和生态等方面不断缺失的情况下,正逐渐趋于雷同和单调,当地的人文和情感不断地被埋没,甚至遗忘。这对小城镇的整体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等各方面都将是巨大的损失。本文综合各种因素,论述本土文化对小城镇道路景观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说明道路设计需要特色文化的充实。
一、道路景观个性化缺失的综合因素
在我国城镇交通迅猛发展的时代,由于道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道路景观的人文性和美观性被忽视,小城镇道路景观由于缺乏全面合理的规划等因素,从而造成了越来越暗淡的局面,影响道路景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整体规划缺失
整体规划的缺乏导致了小城镇道路景观各要素之间缺乏整体的联系,道路景观与建筑、艺术小品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水景等各要素之间没有一个整体的联系。当前我国的道路景观正在遭受着“改造”之名的侵蚀与破坏。一些原有的人文道路景观格局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而被覆灭殆尽,这无疑是一种传统财富的巨大浪费,也是我国道路景观发展的一大悲哀。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放慢疾驰的脚步,为道路景观的整体规划投入更多的思考与人文情感,使道路建设由注重“量”转变为注重“质”。
(二)对本土人文历史文化的漠视
如何解决道路景观的历史与发展、保护与改造之间的矛盾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为了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道路设计规划者盲目地争夺文化资源,导致大量的重复文化不断涌现,文化来源缺乏考究,也为人们带来了错误的文化认识。因此,在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气息就是特色的体现,就是文化传承的体现,是设计师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对于道路的使用者来说,道路景观融合着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会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感受到小城镇的悠久历史和精致的风俗生活,从而给游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当地居民有种归属感,并将小城镇道路视为自己家的一部分来尊重和爱护。
(三)对生态景观的忽视与破坏
新时代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设计师忽略了小城
镇生态景观的建设,盲目跟风,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对于生态环境被泯灭殆尽的大城市而言,小城镇还保留着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这一点是值得庆幸的。但是生态景观必须引起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因为景观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还会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于小城镇道路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注意到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植被、农田、河流、湖泊、野生动物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
(四)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
小城镇道路基础设施相对于发达城市存在严重不足,道路建设只考虑到了对道路路面的基本使用要求,却忽视了道路辅助设施的建设。例如,一些小城镇道路交叉路口缺乏醒目的提示信息牌设置,甚至在交叉口建造遮挡视线的围墙或建筑,酿造了悲惨的交通事故。交通指示牌的设计往往与道路环境景观不协调,破坏美感。在道路的照明问题上,照明设施的设计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美感,与整体道路景观步调相一致。小城镇步行道路地面的铺装材料在色彩上不宜过于鲜艳,否则会产生与环境不兼容之感,在材质上要求有较高的耐磨性,最大程度满足步行者的行走要求。此外,基础服务设施严重缺乏,行人和车辆的服务设施,如交通指示牌、安全提示牌、公厕、休息空间等明显短缺。
(五)道路景观节点与整体景观缺乏统一连续性
道路的流线畅通性对于车辆的行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的交汇点或聚集点、运输线的起始点、停靠站、游憩场所以及标志建筑等景观节点处的设计,往往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恰到好处的道路分段能丰富道路空间组合形态,使道路景观统一有序。而过于碎片化的节点设计会让道路景观空间杂乱无章,影响行车的速度和视觉上的和谐美。那么该如何做到道路景观节点的统一连续性呢?首先应该考虑到整体色彩的统一性,对于小城镇道路景观,色彩不应该过于艳丽丰富,主要掌控在绿色系为主色调的范围内。其次,对于小城镇景观节点的空间处理上不宜过大,否则,既造成道路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破坏道路的流线性,影响车辆畅通性。
二、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要素
(一)植物
植物绿化不仅是道路中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元素,还是组织道路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段。在小城镇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绿化的问题主要在于植物的配置不当和保护不当。所谓植物保护不当主要指的是对树龄较大的古木的保护不当,古木是承载着小城镇几代人记忆的珍贵树种,总是能够为远方归来的人一种家的归属感,当今一些设计者忽视了古树留给人的深刻情感记忆,才会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毫不犹豫清除一切“障碍物”。
(二)水景
道路景观中水景的设计主要是处理好滨水道路和街道水景的景观设计,滨河道路可以借水来丰富道路景观的视觉效果,这是一种得天独厚的道路景观资源,应该被合理借用。虽然一些小城镇的河水流量与面积不大,但只要借用合理,也会产生别有风味的景观效果,对于形成小城镇道路特色地域文化也有很大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与湿地或河流产生交集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对生态湿地的保护。
道路上的人工水景一般设置在街道或广场等人流集散较多的地方,通常有喷泉、水池、跌水景观、生态水景、生态小溪等。小城镇的人工水景设计近年来被逐渐重视,但相比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北方由于缺乏水资源,道路中水景的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水景建设需慎重考虑。
(三)路面铺装
路面铺装是道路使用者最直观接触到的部分,路面铺装的材质、色彩、平整度、摩擦力等对于使用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道路景观的美化也非常重要。根据道路使用对象的不同,道路铺装一般分为以车辆行驶为主和以行人为主的路面铺装。车行路面铺装最常见的是沥青混泥土道路铺面,即柏油路,这种路面透水性很好,雨天不易打滑,耐高温、易维修、易于机械化。在景观视觉效果上,黝黑光洁的路面与道路两侧葱绿的行道树形成了和谐的搭配,为驾驶者和行人视觉上带来了美的感受。因为车辆和行人对路面产生的压力和破坏力不同,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各有不同,以行人为主的铺装材料比较丰富多样。对于行人而言,首先应该满足的是最基本的行走功能,铺装材料的材质、形式的选择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特征。考虑到雨雪天气下,路面的摩擦力与行人安全之间的关系,人行道路一般要求有较高的摩擦力。此外,人行道的铺装也需要重视景观的美化效果,由于行走速度较慢,在路面铺装上应该处理得更加细腻,让驻足观赏的行人品味到细节之美。
(四)道路环境小品设施
环境小品设施包括基础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设施。服务设施应与自然环境、道路格局、沿街建筑、绿化等因素统筹考虑,形成统一协调的空间组合,在此基础上,还需最大化地满足服务功能。服务设施小品与艺术性设计相结合,形成道路景观上的点睛之作,不仅起到美化点缀的作用,还会形成富有个性的道路景观标志。
道路雕塑小品设计应该兼具美观与实用作用,充分体现艺术性,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所谓的实用性是要求雕塑作品应该升华到弘扬精神思想的境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道德与文化内涵,无形之中影响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三、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一)突出景观空间环境特色
小城镇道路特色空间环境体现是在其自然环境、民俗风情、历史传承、建筑风貌等特色的前提下形成的,根据各个地区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性,形成个性化突出的小城镇道路景观。在地域差异的大环境之下,去探究小城镇道路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把当地一些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特色文化应用在道路空间设计中。以生态自然和民俗文化为主要出发点,强调整体性,既要挖掘小城镇原有的道路文化特色,又要注入一些新的创造力。道路个性化建设并不是对某一特定景观和产业的单一研究。而是要与本土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背景、建筑风格、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套,从整体特色的大范围下深入到局部景观的小特色,从里到外、从大到小地体现地域特色。
(二)遵循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的设计理念
道路特色景观的形成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理念,设计要从根本上考虑到使用的主体,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习惯,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克服交通不利因素,为居民的安全出行和快乐出行创造条件。交通的便利性是道路设计以人为本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力求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的交通状况、道路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合理进行道路空间环境的规划布局,达到出行安全、经济合理、便捷美观的出行效果。道路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道路两侧居民的住宅特色和环境特色,将道路景观和整体特色的大环境相融合。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景观要求道路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性的保护,道路建设虽然满足了居民的出行要求,但或多或少都会带来对生态的破坏,如何让生态保护和道路建设和谐发展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
(三)融合历史文化,传承文化精神
融合历史文化就是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将代表性文化元素通过重组、创新、提取等方法运用到新设计中,通过新的方法,使道路景观设计散发着传统历史文化气息,从而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
(四)体现艺术性,提高居民审美意识
道路景观的艺术性体现在道路的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上。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材质等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道路的形式美,这对于整体的节奏非常重要,通过把握充满律动的道路景观节奏,串联道路上每一个景观节点,体现道路的整体艺术性。
此外,对道路上各小品设施的艺术性处理也非常重要,因为细节往往反映出对待生活的态度,让居民在微小的事物上也能受到艺术之美的熏陶。
小城镇道路应该是承载并连结着当地风俗特色的情感纽带,是迎接客人的“客厅”。对道路本土文化特色景观的研究要因地而异,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不同。道路景观设计不再是单一的道路路线设计,而是要结合小城镇地形地貌、道路性质、历史文脉、绿化体系等元素进行规划设计,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景观。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