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重晚晴—潘天寿与陆俨少
2017-08-07□熊炜
□ 熊 炜
人间重晚晴—潘天寿与陆俨少
□ 熊 炜
1961年,在我党百花齐放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画又重新被重视起来,潘天寿被任命为浙江美术学院的院长。他一到任,就大张旗鼓地实行改革,将原来的彩墨系恢复为中国画系。当时,系里缺一位山水画的老师,潘天寿便亲自出马,在江浙和上海等地奔波,物色山水画教师。
那时,有一位从浙江美院绘画系毕业的学生,名叫姚耕云。毕业后,他到上海画院继续进修,接受陆俨少的指导。学成临别,陆俨少将自己画的一部杜诗册页赠给姚耕云留念。《杜甫诗意册》是陆抗战年间,陆于蜀中避难时的有感之作。他感慨“城春国破,避地还乡,剑外之音不至”,故数年间以杜甫诗意为题材,创作了百余幅山水精品,以此表达杜诗中所述的忧国怀乡、身系江湖却心存魏阙的高尚情怀。姚耕云回到杭州,将这部册页拿去给潘天寿鉴阅,也想请潘天寿在册页上题字。
潘天寿在看到陆俨少的山水画册后,不禁眼前一亮,为之赞不绝口:“画、诗、书法皆属上品,笔墨有灵气,格调高雅,难得!难得!正是我要请的中国画教师。”可是,潘、陆二人当时并不相识。得知陆俨少在上海中国画院后,潘天寿便在是年国庆节专程赶赴上海,欲商量借调事宜。谁知,却遇上了一个难题。
当时,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是丰子恺。丰、潘二人曾同求学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又都曾是弘一大师的弟子,故二人有同门之谊。潘天寿向丰子恺告知了来意,老同学告知潘天寿,陆俨少因政治原因一直得不到重用,只在院里干一些资料管理等与绘画无关的工作。
《鹤与寒梅共岁华》潘天寿
潘天寿了解到这一情况,对陆的境遇十分同情;也更加坚定了将其调入浙江美院的决心。潘天寿回到杭州,将这些情况向美院党委作了汇报;党委也颇感棘手,对于是否聘用陆俨少也未置可否。可是潘天寿求贤若渴,并不死心,他再赴上海,找到老朋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朱屺瞻等人,向他们深入了解陆俨少的人品。朱翁等老一批画师都说,陆俨少为人清白,诚挚可信,是个可靠的人。而先前同样是从上海中国画院调入浙江美院当教师的陆抑非,也向潘肯定了陆俨少的为人。于是潘天寿心里有了底,他自认不会看错人,据理力争,终于得到了浙江美院党委的支持。几经讨论,最终与上海中国画院达成协议,双方商定,陆俨少仍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但每个学期须赴浙江美院授课两个月。自此,陆俨少成了浙江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而他也终于得到可以一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陆俨少第一次上课时,潘天寿亲自陪同他到教室,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位新来的老师,并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像尊重其他师长那样尊重陆先生。此后,潘天寿常常听陆俨少讲课,对陆的教学十分满意,高兴地说:“以前我请来黄宾虹当教授,现在又请来了陆俨少,我找到了心目中的好教师!”从此,潘天寿与陆俨少成为了知己,两人常在课余时一起交流艺事、切磋画技;而潘天寿也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设想,多次与陆进行探讨。当时,陆俨少住在杭州的小塔巷,潘天寿有时也会去那儿坐一坐,喝一壶茶,聊一聊天,极为融洽。有人在背后议论,说潘天寿以前捧黄宾虹,现在又提携陆俨少,他们之间定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潘天寿知道后哈哈大笑道:“画画凭的可是真才实学,哪是我潘天寿一个人捧得起来的!”
陆俨少每个学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待在杭州,而潘天寿却坚持每年给他发12个月的工资。这对生活窘迫、政治压力尚存的陆俨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潘天寿尽自己所能帮助陆俨少,使陆能毫无顾虑、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逐渐地,陆俨少的心情舒畅起来,教学也愈发认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爱戴;而浙江美院的山水画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走在全国美术院校的前列。在浙美期间,陆俨少经常带领学生前去雁荡山写生。雁荡山重岩叠嶂,险峻雄奇;林茂谷幽,气象万千。在这里,陆俨少逐渐加深了境界上的认识,拓展了自己的笔墨技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炼出“勾云”“墨块”“留白”等新技法,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段,也为自己日后的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1965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出台了新规,取消了兼课制。陆俨少不得不终止了他在浙美的教学生涯,离开了杭州。文革结束后,陆俨少的处境得到了全面地改善。他被邀请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重要的国务场所作布置画。凭借着出色的画艺,他的声名很快就远播海外。不少画院都想邀他加入,纷纷许以优渥的条件,可陆俨少却不为所动。为报答潘天寿的知遇之恩,1980年,已72岁高龄的陆俨少毅然决定重回浙江美术学院任教,同时担任浙江画院的院长,举家迁居到了杭州。在杭州这方山水灵杰之地,陆俨少潜心琢磨山水画技艺,晚年变法,大胆开阖,开创出前无古人的“陆家山水”新面貌,成为一代宗师。但陆俨少心里深知,今日一切之成就,都是潘翁当年的知遇所带来的,他常怀着感激的心情思念着这位已离去的故人。
《归渔》陆俨少
潘天寿的墓筑在杭州。每逢清明,陆俨少总会前去祭扫,为潘翁省墓,风雨无阻。1982年春,陆俨少不顾年老体弱,长途跋涉,专程赶往浙江宁海冠庄,瞻仰潘天寿的故居。在得知浙江欲建潘天寿纪念馆后,陆俨少连日挥墨,一口气连作了三幅山水精品,慷慨捐赠,以资赞助。为感谢国外友人对潘天寿纪念馆建设的援助,陆俨少也多次拿出自己的佳作奉送。陆俨少从未忘记潘天寿的恩情,他心里明白,若不是当年潘天寿的鼎力相助,可能今天的他仍是一个普通的画师。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在自己最困顿的时候呢。
1993年10月,陆俨少去世。老友终在天堂相聚。两位都是无比杰出的中国画大师,潘天寿,惜才如玉,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呕心沥血;陆俨少,涌泉相报,开拓出新山水画之广阔天地。他们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共同谱写了一段脍炙人口又令人感慨万千的友谊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