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写妙趣 笔致见清新
——清代画僧上睿《携琴访友图》赏析

2017-08-07

老年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访友和尚童心

□ 姚 悦

童心写妙趣 笔致见清新
——清代画僧上睿《携琴访友图》赏析

□ 姚 悦

上睿(1634—?),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画僧,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行者、卧云人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工诗,能书通画。他的绘画长于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其曾与王翚同游都门,得其指授,用笔清劲隽秀,别其韵致。兼工花鸟、人物。花鸟秀丽,酷似恽寿平;人物深得古法,线条简练明快,技法纯熟,其仿唐寅尤见功力,常以自题诗增强意境表达力。在释僧画人中,他可谓博学多才。他的绘画,由于存世珍罕,加之深锁内宫,民间流布十分鲜见。其绘画,法本宋元,兼涉明清诸家,见中外各大博物馆所藏其山水,皆以宋元仿临为多。传世作品有《仿周臣山水人物图》《桐阴书屋图》《绣谷送春图》《携琴访友图》《溪山密雪图》《为友梅作行乐图册》等。同时,他又是位精善笔墨的方外画僧,其清润超然的艺术画境,神秘地驱使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作为画僧兼文人的上睿和尚,生性孤傲,喜交游,曾受人荐之京师,然心中无意仕途,旋以患疴告归,后居“东禅寺”。虽然做了和尚,但他骨子里仍旧是痴迷绘画的,认为只有通过笔墨传情,才能真正描绘出人间的“真善美”。

《携琴访友图卷》(局部)清·上睿

《携琴访友图》,纵28.1厘米,横107.3厘米,现藏于旅顺博物馆。此作为溥仪利用赏赐其弟溥杰书画之机而挟带出宫的,应为东北“小白楼”散出之物。画面山水构图精整细密,笔墨云烟浩渺,敷色清润雅静,一派山间空蒙之景象。画中落款是浦室子睿,并自题“癸酉小春用文太史笔意,为友桐先生补图,蒲室子睿。”“文太史”就是文征明。文山水学郭熙、李唐,后学吴镇、赵孟,得赵笔墨尤深。画风清润细谨,笔墨秀韵雅逸,构图分布平稳,尤以精工为胜,画意多写江南湖山庭院及文人闲雅幽静的生活。

此画中,笔墨细谨不苟,古树蓊郁茂密,茅舍后一排幽雅宁静的竹篁,沁人心扉。高士倚几席地而坐,似在晨读,仿佛又在静静沉思;不远处好像是高士多年不见的老友,正漫步木桥,携琴来访。画家敷色全用青绿,将江南清韵的美景润染得入骨三分。此等青绿山水,早在五代、两宋便十分盛行。到了元明后,青绿山水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元赵孟及“明四家”的书法绘画,笔墨不仅在技法上炉火纯青,画中的文化内涵更要超越前人。这一点,画家唐寅、文征明的书画贡献最大,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上睿和尚由于自身修养甚高,他在绘画上,不仅突出画面深厚的笔墨功力,更是对前人绘画有广泛理解。临摹古人经典画作,只是画家最基本的学画手段之一,而能深刻理解和读懂前人的绘画思想,那才是真正的思想感悟。实际上,通过《携琴访友图》,笔者以为上睿和尚是用修养和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在他的笔墨中,看不到一丝刻意匠气的临摹痕迹,虽拟的是文太史的笔墨,然他早已将古人间的笔墨融会贯通。画中参有不少唐寅的笔致风韵,更加丰富了画面苍浑郁郁的气息。画家笔墨妙用之处,画出了一片山间宁静和湖面留白,人们常说的“水天一色”,便是这种空灵的画境。但静中寓动、动中藏静的画面,早已将画中人物,深深地融入浩瀚的大自然当中,让画面更提升了鲜活的灵动笔墨。

《携琴访友图卷》清·上睿 纸本设色 28.1cm×107.3cm 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清时入内府,深得乾隆帝喜爱。画上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等,经几代清帝有序珍藏,足见其珍贵。

猜你喜欢

访友和尚童心
城①西访友人别墅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小和尚打水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吕居荣
小和尚
童心绘天下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王安石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