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技法探微(七)
2017-08-07党现强
□ 党现强
《石门铭》技法探微(七)
□ 党现强
第七讲 撇 法
撇画,是汉字书写中有一定难度的笔画。撇画行笔方向自右上而左下,由于左上入笔的限制,容易出现偏锋。无论是露锋还是藏锋,撇画书写时入笔后须调锋行笔,这是技法上的一个关键。露锋书写时,自撇画左上角入笔右行,在撇画顶端形成一个平头,然后令笔锋向着右上方向,中锋左下行笔;藏锋书写时,令笔锋内含,向右上方向逆起,翻毫后向左下徐徐送出。撇画的另一难点是笔画的曲直变化多样。由于撇画所处位置不同以及书手审美取舍与书写习惯的差异,撇画形态多变,曲而不弱,直而不僵,个中妙处,最难把握。
《石门铭》分行疏宕,飞逸奇浑,点画敦厚扎实。撇画形态多样,骨力洞达。以下根据形态分类,略述要点,以供临习参考。
短撇。短撇多用于字的上端,有时也会在其它位置出现。书写时落笔扎实,运用侧锋,形态短促有力。如“德、逸、自、年、实()”等字。(图1)由于与字中其它笔画关系不同,短撇也会有不同的形态,临习时需要留心其大小长短、方圆曲直以及倾斜角度等不同变化。
长撇。《石门铭》中,长撇是其最有特点的笔画之一,大多尽势开张,浑朴中见飘逸。如“者、秦、史、才、为(为)”等字。(图2)书写时要注意逆起蓄势,中锋涩进,力送笔端,令笔锋内含以壮筋骨。又须兼顾曲直变化,如“史、秦”曲而合度,如“才、为(为)”直而不僵。
图1
图2
竖撇。竖撇是长撇的变化,是根据字势需要令倾斜角度与笔画弧度略微改变。书写时逆锋起笔,下行后渐行渐曲,最后向左徐徐送出。如“轨(轨)、升、风(风)、刺、九”等字。(图3)
多撇并用,须注意呼应与变化,以呼应求统一,以变化求丰富。如“初、后(後)、献(献)、然、崩”等字。(图4)“初”字三撇的角度、长短各有差异;“后(後)”字右侧撇画长短大小、曲直疏密、各尽其妙;“献(献)”字两撇劲健而富有弹性,纵直取势,有阳刚之美。
撇画变化,往往表现在屈曲角度、收笔方式或长短大小的形态差异等方面。如“督、仗、斜、久、斯”等字。(图5)“督”是加大撇画弯曲,“斜、仗”是变撇画弧线为直线;“久”字由于风化残泐而撇画收笔变得凝重;“斯”字易撇为竖,皆是变例。
临习时须注意变化中的统一。分类是为了细化规则掌握要点,但不可教条,既要细腻读帖,极力求得形似,又要领会其形式特征的美学诉求与变化法理。能将具体笔画置于其所在的汉字,乃至通篇之中,在整体中把握细节,庶几近之。(图6)
图3
图4
图5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