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融合与创新:基于LMT的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分析框架与中国实践
2017-08-07时秀梅高艳锋李国禧
时秀梅, 孙 梁,2, 高艳锋,李国禧
(1. 大连外国语大学 a.国际商务学院; b.信息技术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44;2.复旦大学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起步、融合与创新:基于LMT的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分析框架与中国实践
时秀梅1a, 孙 梁1a,2, 高艳锋1a,李国禧1b
(1. 大连外国语大学 a.国际商务学院; b.信息技术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44;2.复旦大学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语言管理理论(LMT)是继语言经济学、跨国公司管理之后,出现的新兴跨学科研究理论。2016年以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趋势增强,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语言管理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首先梳理了语言管理理论的一般性框架,将LMT嵌入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分析框架,明晰了语言管理所采取的规范研究方法,重构出具有语言管理属性的跨国公司管理框架,聚焦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实践行为,并对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可能遇到的语言管理问题进行了预测和探讨。
跨国公司;语言管理理论;中国实践
伴随全球化发展浪潮,语言管理理论(LMT)是继跨文化交际学、跨国公司管理、社会语言学、语言经济学之后,新兴起的跨学科研究热点。因该理论具有强跨学科特性,故在诸多社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跨国公司的语言管理中,语言管理理论适用度极高。原因在于,语言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跨国公司管理者认知,并列入公司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中国资本和企业推动的第六轮海外并购浪潮已步入上升期,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也必然面临在他国经营中的语言管理问题,所以当下讨论跨国公司语言管理的分析框架并为已经“走出去”或正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一定的语言管理实践模式、节约管理成本并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广泛参与世界分工,进入世界经济舞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形象。
一、LMT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框架
产生并成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语言规划理论是语言管理理论(Language Management Theory,LMT)诞生和形成基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语言规划理论研究的大背景下,以Joshua Fishman提出的“行为导向语言”为理论基础[1],布拉格学派的B. H. Jernudd. 和J. V. Neustupny于1987年最先提出语言管理理论的概念,将其从语言规划理论中分离。社会语言学家逐步开始使用“语言管理”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或称为一个半术语来表达其对于语言政策和规划问题的具体理论方法[2]。语言管理的概念被廓清以后,该过程被进一步强调了“简单管理”和“组织管理”之间区别与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语言的组织管理要在简单管理的分析上进行[3]。语言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逐渐走向成熟并出现了明显转向,由单纯的理论构建问题研究,逐步走向了针对具体的语言管理问题的具象实证研究。这更推动了语言管理理论从跨国公司管理理论中分离,并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典型的研究成果有J.Nekvapil 、T. Sherman及其合作研究者针对欧洲、亚洲、大洋洲三大洲接触情境中的语言管理实践的论文,以及Bernard Spolsky在2014年发表一篇专门针对中国语言管理的综述文章[4-5]。
语言管理理论(LMT),亦称语言管理学,是指在有限的条件约束下,运用系统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对自然人、组织机构(商业团体、政府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等)以及国家的语言行为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一门管理优化科学[6]。基于语言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优化方法,作者大致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具体如图1。
首先,就国家层面而言,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实现两个目标,即针对个体的语言行为进行计划、规制、管理和评价的语言发展战略,以及协调政治、经济、文化双边或多边关系的语言管理协调机制,应是语言管理的核心着力点。同时,语言又是使得一个动态整体区别于其他动态整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各国政府都将语言的有效管理作为自身国家安全策略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7]。从国家层面而言,语言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目的性、动态性和欲达到的有序性特征。语言管理是一个随时间逐渐演化的动态过程,只要管理的关键点设置得当,则整个国家的语言生活必然会从无序混沌逐步走向有序高效。这些有效的管理点应包括:官方语言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发音、标音、文字书写、外来语等)、非官方语言的管理和使用(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外语的选择性学习和使用、官方语言的国外传播管理等。
图1 语言管理三阶金字塔模型
其次,以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公司、各类社会团体为代表的中观层面,如何有效克服跨语言环境下商贸洽谈、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实现既定的交流目标,是语言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各类中观层面的组织结构,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时,必然会面临内部工作语言同质化问题和对外交流的跨语言沟通问题。语言管理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各类组织机构在进行语言行为时所能够面临的种种问题,并能够在严密的演绎推理和经验总结基础之上,给组织机构提供一套切实有效的语言管理方案[8]。组织机构自身可以通过招聘筛选、内部培训、针对工作语言的规章制度等方式解决语言管理问题。另外,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翻译黑科技等技术的发展,为组织机构提供语言服务的各类服务供应商也为中观的语言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很多国家的使领馆机构都会专门设立相关机构,为经济贸易洽谈、政治文化交流等提供各类语言服务,避免不必要的语言冲突或沟通失败[9]。语言外包业务也是服务于中观层面的重要语言管理解决方案,以较低的人力成本支出实现高质量的文本翻译服务、同声传译服务、外语培训、商务文书规范化培训、计算机辅助的模块化语言服务等。这也将成为语言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最后,就微观层面而言,语言使用者(母语和外语)在进行自身的语言行为时,在国家宏观语言规划的制度环境内,基于个人交易成本节约的原则,而主动采取的言语输出选择和矫正,是语言管理理论中衡量管理效果与效率的直接观测点。国家层面颁布的语言管理制度只能是最终耗散于整个社会结构之中,况且国家语言管理制度也是在不断调整的,所以国家语言管理行为的评价结果只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人语言行为来实现。个人言语行为就自然而然地被纳入语言管理评价机制之中。在历时语言的背景之下,关注与个人语言使用样本的搜集与观察,对于量化语言管理的效率与效果提供了建模的基础。所以,语言管理应在评价体系中对个人沟通目的是否实现、个人收入是否提高、信息搜寻等交易成本是否变低等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分析框架
在跨国公司管理中,跨文化管理处于其核心地位,这来源于文化差异(包括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冲突)不仅影响跨国经营战略,而且对组织架构的设置、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员工的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10]。而造成文化差异的诸多因素中,语言是其最为重要的单元,语言的表达习性与特征直接影响着文化距离的大小,所以,语言管理就成为跨文化管理的显性核心表征部分,它与跨文化管理共同构成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运营的微观因素[11]。
跨国企业应该采取何种角度进行语言管理,需要将许多不同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比如产业差异、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母公司的文化强度、外派经理人的语言背景及东道国适应性、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沟通策略等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基于语言管理三阶金字塔模型,将跨国公司的语言管理纳入其中,从跨国公司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入手,结合跨国公司运营内外部环境,尝试构建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分析框架,如图2。
在跨国公司的语言管理中,首先要进行的是跨国公司语言管理与战略的基础理论研究。语言管理学和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跨学科研究最为新兴的两个研究领域,将为研究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和战略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将语言经济学中的语言人力资本理论和语言博弈理论,以及最新提出语言管理理论及其在跨国公司管理中的应用,作为研究中国跨国公司语言资产管理与战略制定的理论内容是一件有意义的基础性研究。
其次,跨国公司外部环境中,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距离与语言距离研究。以往的研究中,侧重于对国别文化距离的研究,而在国别文化距离研究中,语言并没有纳入文化差异的计量维度。将语言距离纳入文化距离的研究,对于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来说,也是对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的一个重要变量[12]。
最后,语言管理理论在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实践中的实证研究,即通过量化指标和建模对跨国公司经营中语言管理的效果进行检验。借助管理科学中的系统优化理论,通过建模手段刻画跨国企业经营中的语言管理行为、策略以及各种约束条件,以期能够通过流程优化和设立关键控制点等方法,实现跨国公司语言资产的有效管理。这可能成为未来语言管理理论实证研究的新热点。
三、 中国语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未来研究前景
伴随中国“十三五”长远发展规划目标的出台,中国文化和中国具备国际化发展潜力的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大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若想在跨境贸易、金融活动中立稳脚跟,必然要求其业务拓展和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精准和运营成本控制,这样“语言管理”先行就成为了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环[13]。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必须加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双向交流,跨越国际标准的技术和行业壁垒。针对中国目前语言生活现状和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的语言管理现状,本文认为以下内容应是中国语言管理学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
一是,中国教育中针对外语教育的政策问题。过去中国初高等教育中,以绝对的权威推行英语广泛学习,起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缺乏英语人才的迫切需要。但如今英语教育的高投入低产出已广泛被社会各界所诟病。根据大连外国语大学“跨国公司语言服务与语言战略”创新团队基于1996年至2014年的数据,根据引力lgTij=γi+β1lgGDPCHN*GDPj+β2Eng+uij的估算,中国每增加10%的人使用英语作为其第二语言,就意味着可以使中国对英语国家的出口额增加8.79%,使得中国从英语国家的进口额度增加6.29%,使得中国与英语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增加7.98%。宏观层面看,中国对于英语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为3286.63亿元人民币,英语考试报考费用及学习费用超过2177亿人民币,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外贸额的增长部分有约1947亿美元是因中国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单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暂时收益率还是可以的。但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的中低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外贸额度下滑明显,另一方面国家基于英语教育的财政投入没有降低,则必然意味着此等语言管理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窗口期。按照耗散结构理论,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的红利已经几乎耗尽,应当让英语教育分层次、分结构地从国民基础教育中剥离,国家对于英语的语言管理应从“高投入-教育主导”定位转入“低投入-学习者自主”的新定位。如何具体地改革中国英语教育就成为中国语境下语言管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二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亚投行、供给侧改革等长远战略的出台与实施,中国正在零距离地参与世界分工和产品竞争。为了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协同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打造“中国造”的全新铭牌,语言服务正成为了中国语言管理的新兴研究热点[14]。根据中国经济结构特点,分析哪些企业会在海外业务拓展中首批胜出,商贸洽谈和跨境经营中会需要哪些语言服务,并且如何将这些语言服务以流程化、标准化的方案提供给有需求的企业等,都是语言管理理论研究者可以拓展的领域。
三是,母公司工作语言在投资接受国的推行和协调问题。目前,中国因经济体量的不断放大,使得他国对于中国贸易的依存度逐渐增高。中国也顺势开展了汉语的国际推广战略。最近两年,中国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数量激增也遇到了其他国家对于中国汉语推广的抵制。中国企业近年来不断在东南亚国家、中亚国家、拉美国家设立海外经营机构,在经营中也遇到了当地员工抵制使用汉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情况。从跨国公司的语言资产管理角度来看,这就是涉及到跨国公司语言资产管理政策的出台和协调问题。作为跨国公司管理的实践者,如何平衡母公司语言与投资接受国语言,如何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弱化非母语的语言冲击,如何加强外籍员工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等问题,都是值得语言管理研究者深挖的问题。
四是,跨国公司企业语言管理的标准化研究。在开展国际商务的过程中,如何以规范化的指标来管理公司的语言资产、如何在公司内部实现商务文本的国际标准化、如何借助第三方服务来实现跨国公司国际业务洽商等都成为中国跨国企业面临的棘手难题[15]。目前,尚无针对中国跨国公司的语言管理标准化研究。未来可以以国际标准情报分析为基础,结合中国跨国公司实际,作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企业的语言管理标准化模型及相关量表,旨在帮助中国企业短期内有效解决其语言管理和战略存在的问题[16]。
四、结 语
语言管理理论(LMT)作为近年来最为抢眼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之一,为国家语言规划、企业语言资产管理、个人语言学习策略选择等诸多领域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撑。通过将LMT理论框架内嵌于跨国公司语言管理理论框架,深入探讨了语言资产管理的方法、策略选择与公司跨国经营效果的交互关系,提出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应以沟通效果为导向,尊重语言管理的一般规律,使语言资产管理内化为公司管理的一部分。为了配合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新趋势,语言管理研究者可选择语言培训的效用、语言服务、语言政策协调机制设计、语言管理量化研究等问题作为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益尝试。
[1] FISHMAN J A.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An Interdisciplinary Social Science Approach to Language in Society[M]. Rowley: Newbury House,1972.
[2] NEKVAPIL J. Language cultivation in developed contexts. In B. Spolsky and F. M. Hult (eds) Th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inguistics[M]. Oxford: Blackwell,2008.
[3] NEUSTUPNY J V, Nekvapil J. Language management in the Czech Republic[M].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
[4] NEKNAPIL J. From language planning to language management: J. V. Neustupny's heritage[J]. Media Komyunikeshon kenkyu,2012(6):5-21.
[5] BERNARD S. Language manage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Language,2014,9(4):165-179.
[6] 于光.跨国公司语言战略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 2007 (3):120-123.
[7] 刘重霄,王春花,蒋立珠.跨国公司工作语言全球化与本土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1):71-74.
[8] 李子杰.跨文化管理中的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分析与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 2008 (1):51-53.
[9] 时秀梅.基于文化核心维度的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 2013(12):86-87.
[10] 闫书颖. 跨国公司语言策略研究[J]. 管理观察,2015(13):91-92.
[11] 陈岩,李毅.外来者劣势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绩效?[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 (01):114-120.
[12] BARNER-RASMUSSEN W, AARNIO C. Shifting the Fault Lines of Language: A Quantitative Functional-Level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Use in MNC Subsidiarie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1,46(3):288-295.
[13] 孙梁,高艳锋,时秀梅.语言管理理论(LMT)新进展:回顾与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7(2):119-123.
[14] 林喦. 语言研究的新视角——语言管理、语言开发与语言经济——评王世凯新著《汉语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
[15] 刘重霄.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工作语言状况及对策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6):77-80.
[16] 杨从杰,董晓晨. 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管理研究——基于非语言沟通视角[J]. 经济问题,2016(8):83-86.
(责任编辑 董邦国)
Initiati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Framework of Language Management in MNCs Based on LMT and its Practice in China
SHI Xiu-mei1a, SUN Liang1a,2, GAO Yan-feng1a, LI Guo-xi1b
(1.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b.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China; 2.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of Thoretical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Language Management Theory (LMT),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ory, emerg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economics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The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management in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has been enhanced with the trend of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of China enterprises from 2016.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view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LMT, clarify the methodology in LMT, embed LMT into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and further rebuild the new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 the features of LMT. The practice of language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been focused on and the possible language management 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are predicted and discusse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anguage Management Theory (LMT);practice in China
2017-04-08;最后
2017-04-28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5BJY024);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资助项目(2017lslktyb-059);大连市社科院资助项目(2016dlskyb163);大连外国语大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5CXTD01);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6XJJS50)。
时秀梅(1974-),女,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跨国公司管理、语言管理、外商直接投资研究。
2096-1383(2017)04-0375-04
C93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