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唐诗唐社会
——以唐诗为依托的多元练习
2017-08-07甘肃张小华
甘肃 张小华
唐人唐诗唐社会
——以唐诗为依托的多元练习
甘肃 张小华
唐诗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记录了唐朝社会从鼎盛到衰落、从交通到经济、从科考到外交、从生活到艺术的方方面面。重拾唐诗,仍能感受到1300多年前的文学遗风,震撼于唐人博大雄浑的眼界、胸襟与见识,并由此认知文艺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强大功能。
治乱篇:开元全盛日 寂寞天宝后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按照轻徭薄赋的原则推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奠定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基础。
藩镇势力对抗和挑战中央政权的安史之乱标志唐朝极盛而衰。与安史之乱一起冲击和瓦解唐王朝统治的还有宦官擅权、牛李党争和农民起义。唐朝由盛而衰,从治到乱,留给后人的思索是广泛而深刻的。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杜甫《无家别》)
1.杜甫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寂寞天宝后”等诗句,反映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先后以“开元”“天宝”为年号的皇帝是 (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
2.诗句反映的是 ( )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三藩之乱
3.“渔阳”是叛军起兵地点,即今天的 ( )
4.“千乘万骑西南行”的目的地是下图中的 ( )
5.出兵帮助唐朝官军平定安史之乱的是 ( )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凌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白居易《重赋》)
6.以下关于两税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改革的出发点是为解决财政危机和减轻农民的负担 ②一年分冬、春两次征税 ③法久弊生,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 ④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D 6.C
产业篇:男耕女桑不相失
中国古代没有产业结构的严格划分。可是,通过唐诗可以明显地看到唐朝经济生活的痕迹,也不难发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生活的大致轮廓。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
1.“男耕女桑不相失”典型地体现了唐朝 ( )
A.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特征
B.出现三大产业的严格划分
C.始终呈现繁荣的盛世局面
D.兼顾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刳竹作连筒,流泉一脉通,势虽由上下,用不限西东。远借居人便,常资沛泽功,伊谁恁好手,扶起卧龙公。”
2.以上诗句说明了唐朝一种灌溉工具的制作过程和工作原理。这一工具是 ( )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
3.刘禹锡、温庭筠的诗句反映了( )
①土地面积扩大 ②环境问题凸现 ③围湖造田普遍 ④时代的局限性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4.唐朝时越窑 ( )
A.位于今河北邢台一带
B.是大运河必经之地
C.以生产青瓷著称
D.受战乱破坏严重
5.以下诗句反映唐朝冶金场景的是 ( )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B.“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王建《送郑权尚书赴南海》)
C.“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D.“蕲簟曙香冷,越瓯秋水澄。”(许浑《晨起》)
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A
城市篇:百千家似围棋局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泉州和广州等组成唐朝“城市群”。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1.白居易的诗句和示意图显示的是唐朝同一城市。这座城市是(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2.唐朝时,“天下之盛扬为首”。造就扬州城市形象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都城南移,政治地位重要
②历代的开发建设
③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④长江、运河交汇的便利交通
3.描述黄河流域城市的诗句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C.“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诗》)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参考答案:1.A 2.D 3.C
物资交通篇:齐纨鲁缟车班班
“齐纨鲁缟车班班。”通过杜甫的诗句可以看到唐朝物资丰盈、商业活跃、交通顺畅。
“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
“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题施山人野居》)
“琴里知闻唯涤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琴茶》)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香炉峰下新置草堂》)
1.以上诗句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
2.种茶、饮茶之风在中国盛行,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形成不晚于( )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姚合《庄居野行》)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王建《汴路即事》)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李嘉祐《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3.“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许多诗人将“市”嵌入诗句。关于唐朝“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草市、夜市普遍出现 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③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 ④“市”中官民住宅比比皆是
4.反映唐朝中原与西北方向交通、陆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诗句是( )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杜甫《后出塞》)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王建《汴路即事》)
C.“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D.“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张籍《凉州词》)
5.唐朝建成了覆盖全国各地、辐射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网。试列举以长安为中心的主要交通路线。
参考答案:1.B 2.B 3.A 4.D
5.从长安出发,东经洛阳可达幽州、登州、扬州;南下经衡州可达广州、交州;西南经益州可到南诏;西出敦煌可通西域;北去可到突厥地区,东北经幽州、营州可达渤海。
生态环境篇:青海长云暗雪山
唐诗是人与自然和谐交往的结晶。唐朝诗人在描绘大自然、赞美大唐秀丽山川的同时,体现出人与自然融合一体、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意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山水诗把自然“人性化”并融入人的日常生活中。枫桥夜泊、关山秋月、寒江独钓、城陌柳色等意象,都成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明月、春风、杨柳常常被拟人化,成为诗人交流情感、寄托情思的对象。边塞诗在初、盛唐兴起,与大唐帝国疆域的辽阔、边事的频繁和整个大唐社会的积极进取精神息息相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李白、杜甫的诗分别描绘了两座名山。这两座名山是 ( )
A.庐山、泰山
B.华山、泰山
C.泰山、衡山
D.庐山、华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王昌龄、王之涣等唐朝诗人都曾将“玉门关”度入韵律。当时的玉门关 ( )
A.由安西、北庭都护府共同管辖
B.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C.生态环境较前朝大为改善
D.见证了唐蕃之间的激烈战争
“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并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概括指出上述边塞诗句反映的主要政治、环境状况。
参考答案:1.A 2.B
3.边疆的烽烟不息;西部的生态恶化。
民族篇:胡音胡骑与胡妆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东至大海,西到咸海,北方囊括蒙古高原直至西伯利亚平原,东北至大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在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中具有极大影响力。这个大帝国中,北方先后有突厥、回纥民族,东北有靺鞨民族,唐朝在北部边境先后建立了都护府和都督府。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
1.通过温庭筠的诗篇可以看出与唐朝关系密切的 ( )
A.突厥 B.南诏
C.渤海 D.吐蕃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元稹《法曲》)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花蕊夫人《宫词》)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
2.对以上诗句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其中“胡”指匈奴族
B.回鹘服饰在中原颇为流行
C.“酒肆”即唐朝娱乐场所
D.唐诗注重反映现实生活
3.结合材料分析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广泛交流的有利条件。
4.举例说明唐朝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1.C 2.A
3.政策开明;民族平等;交通便利;机构保障等。
4.册封首领:唐玄宗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渤海郡王;设置机构:安西、北庭都护府等;和亲会盟:唐朝对吐蕃。
科举友谊篇:登唐科第语唐音
唐代开科取士,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为“状元”。同榜人举行庆贺活动,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参加唐朝科举考试并在朝廷任职的还有“外籍”人士,如日本的晁衡、新罗的崔致远和金可纪、大食的李彦升等,他们都取了汉名,和李白、王维等诗坛名流建立了深厚感情,并以诗歌相赠和。
“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唐朝发展科举考试的史实有( )
①贞观年间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 ②唐玄宗发展科举,设集贤院 ③开元年间实行糊名法 ④武则天在位时首创殿试和武举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并序》)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李白《哭晁卿衡》)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A海域进行了_____________ 之战。
(2)“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B区域冬季盛行的是__________ ;由南向北流经B区域附近的洋流是___________ 。
(3)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C岛50年的殖民统治,使之回到祖国怀抱。这50年是指从____________ 年到____________ 年。
(4)唐朝与日本海上交通理想的出发点是 ( )
(5)“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
①尚武好战 ②节日风俗 ③政治经济制度 ④语言文字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李景《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根据材料分析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以及唐朝士人人生态度和友谊观。
参考答案:1.B
2.(1)黄海;(2)西北季风,日本暖流;(3)1895,1945;(4)B;(5)D
3.科举考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正和“官本位”意识,吸引了日本、新罗、大食等国人士参加。唐代士人普遍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以诗会友,珍惜友谊。许多诗作既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更是美好友谊的见证。
文艺思想篇:《白雪》《梅花》处处吹
乐舞艺术充分体现了唐代文化盛世的开朗气象。音乐佳作层出不穷,音乐艺人精英荟萃,出现了诸如《霓裳羽衣曲》《阳关三叠》等著名音乐作品,也出现了许和子、李龟年、康昆仑等杰出音乐家。唐代统治者对外来宗教不排斥,所以在原有的佛教、道教之外,西方的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也在此时相继传入中国。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1.王维有“诗佛”之称。王维以上诗句渗入了 ( )
A.佛教禅境
B.道教智慧
C.基督教风格
D.伊斯兰教义
2.“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材料记录的体育运动在唐朝十分流行。这项运动当时称为 ( )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杜甫《后出塞》)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吊白居易》)
“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白居易《杨柳枝》)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白居易《骠国乐》)
3.从上述诗句中摘录出唐朝的乐器和乐曲。
4.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结合唐诗反映的唐朝社会生活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1.A 2.C
3.乐器:鼓、琵琶、笙竽等;乐曲:《六幺》《水调》《白雪》《梅花》《霓裳羽衣曲》等。
4.唐诗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