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中西服饰文化的交流
——基于《妇人画报》的研究

2017-08-07张竞琼

关键词:西式服饰文化画报

胡 玥,张竞琼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民国时期中西服饰文化的交流
——基于《妇人画报》的研究

胡 玥,张竞琼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妇人画报》是民国时期中西方服饰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文章介绍了《妇人画报》的时代背景,对其刊载的服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了其在基础常服、新潮服饰、服装搭配三方面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并总结了其作为当时服装的引导者、审美的启蒙者和流行的倡导者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的作用。

《妇人画报》;民国;西风东渐;服饰文化

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贸易的往来、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纠葛,使这个近代的国际化大都市吸引着文人墨客前去寻找机遇和挑战,思想与文化的集结和传播的需求也促使着报刊业的飞速发展。自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以后,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传统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被弱化。传统服制及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失去了体制的庇护后急速衰亡,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的服饰文化也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建设。而上海作为当时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之一,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充实人们的生活,率先对流行和时尚展开了探索,一大批以摩登生活为主题的报刊杂志就此在上海诞生,《妇人画报》就是其中之一。

《妇人画报》是20世纪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时尚期刊之一,其于1933年4月15日由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在上海创刊,至1937年7月终刊,共出版了48期。其创刊之始旨在改善妇女枯燥无味的生活,让妇女的人生“臻完美之境”,[1]后来更致力于将《妇人画报》打造成为一本“较高尚而富于时代性”[2]的女性杂志。期刊内容涵盖了女性生理、生活和情感的方方面面。为了使我国女性紧跟时尚与摩登生活,《妇人画报》常发表国内外名人与明星的时尚照片和各种国外新式时装信息,并在第14期以后专设了“时装与美容”专栏(25期后改名为“时装·美容·流行”专栏),发布时装与美容保养术的相关内容。同时它还引进了国外杂志《Vogue》、《Vanity Fair》中的一些时尚内容并进行了翻译、刊登,为西方服饰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妇人画报》在中西服饰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内容

伴随着“西风东渐”之潮,西方服饰类的“舶来品”大量登陆我国,这些“舶来品”有哪些?如何穿戴?如何搭配?围绕着这些当时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妇人画报》对西式服装的品种与服装搭配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宣传,充当了中西服饰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一)作为基础的常服

西式大衣、绒线衫、风雨衣、鞋帽围巾等日常西方服饰在近代中国已经逐渐普及,但人们追求时尚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所以了解最新的服装信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故《妇人画报》以大量文章专门介绍各季新式常服,从第一期至终刊,相关文章的刊载情况见表1。

表1 《妇人画报》基础常服文章数量一览

从表1中可见,《妇人画报》所介绍的服装资讯涉及大部分西式常服品种,且大多属于对国外资讯进行的编译,其中“帽”、“丝袜”、“首饰”三项几乎全部为编译文章,其余各项编译文章也多占该项目篇数的50%以上。由具体内容看,首先《妇人画报》介绍了西式服装的轻便实用,如《初春的新装》一文指出了冬季狐貂等面料虽然御寒但是笨重导致行动不便,西式大衣则解决了这种弊病。[3]可见人们由传统服装转向西式服装的原因之一是西方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其次,其倡导款式变化的丰富多样,例如《一九三四流行型之外套》一文中写道:“一九三四年的初夏新型外套是流行起来,它比大衣轻便,比短外套美观,新装店不约而同地把这种新型的外套摆上了他的玻璃窗里面。”[4]该文把当年的流行外套款式总结为三类:“几何构图型之袒臂外套、长袖式之外套、袒臂式外套”。[4]另外《低根鞋的Smartness》一文指出了一味的穿高跟鞋并不能代表时髦,适时的穿低跟鞋才是新的时尚。[5]这些文章既说明了款式之丰富,又将人们由基础的舒适性需求导向高级的时尚性需求。综上来看,常服的流行样式和人们的审美都在不断变化,而《妇人画报》适时地发布新的服装讯息,传播了新的款式,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

(二)女性内衣系列

当时人们思想的逐步开放和对生活趣味的追求使其开始尝试接受一些更加新颖的服装,比如泳衣、睡衣与乳罩等。

1.泳衣

近代中国女子突破了封建社会足不出户的枷锁,开始步入户外社交生活,游泳等体育活动也随之展开,这时便出现了对泳衣的需求。《妇人画报》每年夏令时节都会发布1至2篇关于最新流行的泳衣的文章,主要介绍国外流行的泳衣款式,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女明星胡蝶、徐来、叶秋心等人的泳衣款式。从中可以看到泳衣流行的款式与材质的变化:款式设计上虽都为包胸平角泳衣,但是在最初清一色的包裹严密的连体泳衣后也逐渐出现了分体设计,背部的裸露面积也由少增多;材质上最初为橡皮、绒线、羊毛、厚灯纱,后来出现了cellophane(玻璃纸)、网线等面料。

2.乳罩

随着轰轰烈烈的天乳运动的开展,女性的双乳得到解放,乳罩开始流行。从款式上看,《妇人画报》中所报道的乳罩多为双肩带式,根据下扒位长短可分为:无下扒乳罩、标准乳罩和长束型乳罩,并且所有乳罩多与束腰短裤组合成内衣。从健康方面看,《妇人画报》刊登的文章中多次宣传了胸衣妙处:首先,它不压迫女性胸部,不限制女性胸部的发展;其次,其轻薄透气,夏季穿着轻便卫生;再次,它使女性的形体变得更美。从美的方面看,一位作者陈紫娟曾在《三五年初春的趣味》中说:“要知道服装美的基本工作是从内衣着手才行。”[6]胸衣的塑形效果改善了胸小、胸下垂的女性的胸部线条,即以前妇女是在平胸的基础上穿衣,难以避免平板的身材使服装失色,如今人们是在塑形内衣的基础上穿衣,在挺拔的身段下,更易突出服装的轮廓与人的形体美。

3.睡衣

睡衣通常在沐浴后和睡眠时穿着,它是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的重要表现。1935年,《妇人画报》报道了上海永安公司举行的夏令时装表演会,其中便包括了睡衣;画家兼设计师方雪鸪在《妇人画报》中也多次发表了睡衣的款式图,其设计的睡衣多上为绸衫,下为绸裤或绸裙,腰间配有绸带。

(三)重视服装搭配

由于西方的服饰与流行概念传入我国,服装品类和款式的增多使得服装的搭配也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怎么穿?”成为了女性的热点话题。于是在《妇人画报》中,一些文章就女性服装如何搭配的问题,从服装款式搭配和配饰搭配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与建议(见表2)。

表2 《妇人画报》服装搭配文章内容一览

从表2可以看出,《妇人画报》中涉及服装款式搭配的文章共15篇,涉及配饰搭配的共16篇。

从服装款式搭配看,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最流行的女装莫过于旗袍,服装的搭配大多围绕旗袍进行。旗袍与各式高跟鞋、西式大衣、披肩、短衫、马甲进行的中西结合式搭配方法,首先使得服装层次变得丰富,人的身体从单层服装的平面化趋于多层服装的立体化,更利于女性塑造身形、遮掩身材缺陷;其次服装的适应性更强,人们可以根据天气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搭配,使旗袍适应了大多场合的需求;并且人们依照其尝试穿着后确实觉得更为时尚,更能显示出女子的风姿绰约。这种穿搭方式的推广,使西方服装与中国服装走向融合,形成了新的流行趋势。

从服装配饰上看,帽子、手套、手提袋、皮带、围巾与丝袜这些“小玩意儿”伴随西式服装涌入中国,所以配饰的搭配大多围绕西式服装与改良旗袍展开。《新春度流行线》中提到:“白天穿西装时没有戴帽,那好像穿着外套而不戴手套般难看的事情”;[7]《初夏流行报特辑》中讲到:“手套是四季通用的,因为它是Dress的一部,决不仅是防寒或防尘的东西而已”。[8]30这表明,帽子和手套是西式服装搭配时必不可少之物,不仅为实用,也有装饰意义,一年四季都能佩戴;皮带则常搭配西式大衣系于腰间,凸显女性美好身材;丝巾与连衣裙、夜服和大衣搭配,有画龙点睛之效,被女性称为“令人爱不忍释的家伙”。[8]28这些内容向中国女性普及了服装配饰的功用,在引导西方配饰融入中国穿衣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激发了女性更多的装扮欲望。

二、《妇人画报》在中西服饰文化交流中的引导意义

随着新思潮的涌入,也随着政治与社会的革新,近代中国的人们开始尝试改变生活方式,尝试服饰的变革。当人们开始打破传统,如何重新着装成为了新的问题:西方服饰该如何选择?我国传统服饰该如何立足?国民着装该往何方发展?《妇人画报》基于西方的眼光和审美并结合我国传统服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它扮演了西洋服饰的传播者、新审美的启蒙者与流行的倡导者的角色。

(一)西洋服饰的传播者

当时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人们,虽然乐于跳出传统服饰去做新的尝试,但是对于西式服装的具体概念却是模糊的,人们缺乏途径认识和学习新的服装知识。于是《妇人画报》就开拓了传递新知识的园地,其设有专门介绍服饰与流行内容的专栏“时装·美容·流行”;其中专门介绍服饰相关内容的文章共有95篇,67篇是介绍服饰品种及其搭配的,涉及了服装和配饰的单品介绍、日常不同场合着装、四季流行搭配等;其他一些文章则介绍了服装的制作、裁剪、服装消费和服装展览等内容,这些时尚资讯的报道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也涉及大量国外讯息。比如《男式时装》中就附图报道了好莱坞女明星玛琳地德丽女士外着西服、西裤,内配衬衫、领带的男式时装。[9]第7期《夏装》中则提到:“女扮男装在国外已流行,在国内还很少见”,[10]同时另附了一张中国女子着衬衫、西裤并配领带的照片,可见《妇人画报》有意将这种中性化的穿着方式引进中国,这也使读者直观地看到了在我国传统穿着外的其他穿着方式,对西式服装的穿着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

(二)新审美观的启蒙者

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将人们的思想从等级制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服装的文化功能由阶级地位象征转变为悦己悦人。《妇人画报》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审美启蒙。

1.人性美与人体美的启蒙

首先是“人性美”的弘扬,《妇人画报》肯定了女子勇敢展示着装美的思想。《时代女性的悲剧》一文中说道“无疑的,现代的女性已经由旧式的家庭解放出来了。她们与男性同享社会地位和机会的平等。

她们须受教育,须在社会上交际活动。”[11]此时女性的价值与个性被释放,传统观念的影响逐渐减轻,她们有了自由发展与展示的空间,服装的装饰功能被放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得服装在形态和功用上更为理性。以自由、平等、独立为原则,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健全与发展为目标的人文精神贯穿整个服装设计与服装穿用行为。其次是人体美的弘扬,即服装不仅不束缚人体,还能展现出人体之美。其中,张竞生主张通过“美的服装”来展现美的人体,尤其是人体的自然美。他说:“衣服不是为衣服而是与身体拍合一气,然后才是美丽的”,[12]214这就是“美的服装的标准”。张竞生认为男女各自的自然体态各有其美,男女的服装因此有所差异,“男女上半身的服装,女子方面美处在能够表现出奶部的突出……若在男子,应表示出胸膛的宽阔结实”。[12]48我国传统服饰款式“宽袖直筒,掩形于衣”,力图把女性身体包裹地严严实实,然而西式服装则多是贴身剪裁,突出女性的婀娜风姿。许多秉承传统观念的人们认为西方的一些“袒胸露乳”的服装有损风气。而《妇人画报》则力图扭转人们的这种审美观念,大篇幅发布好莱坞、巴黎等时尚之都的西式服装,不仅包括各种低胸露背的礼服,也包括在传统审美观念中令人鄙夷的泳衣,并且以此为时尚的标准,试图将这些西式时尚付诸于实践。

2.形式美的启蒙

首先,这方面的启蒙体现在视错觉的美化或掩饰方面。在《制服对于妇女体态缺陷的补救》一文中,作者深度剖析了服装上的线条对人们视觉的影响,比如服装上的垂直直线会使人看上去更高,但直线间的间距过大又会使人看起来体型庞大;水平横线按规律排列会让人看着更加修长,反之则看着更加矮小。[13]这类文章告诉了人们合理的线条更能弥补体型的缺陷,也启发了人们对服装样式与剪裁进行新的探索。其次,在服装款式的创新方面。方雪鸪、万氏兄弟等画家也时常在《妇人画报》中发表他们的时装设计图,他们将西式服装的时尚元素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通过自己对时尚的理解和把控将服装样式通过画图直观地展现出来。如方雪鸪《新装》中设计的旗袍,就将衬衫的领子和半开襟的方式融入其中。[14]其表达穿着理念和审美趣味虽也透露着浓厚的西风气息,但是也摒除了盲目模仿西式服装的风气,开始将西方服装与我们的传统服装进行融合,设计图见图1。

图1 《妇人画报》46期《新装》一文中的服装设计图

(三)时尚流行的倡导者

首先,流行之事瞬息万变,人们想跟上流行的变化也需最新的服饰信息引导,《妇人画报》便在此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妇人画报》中有近20篇文章对巴黎、纽约等世界时尚中心的最新时装信息进行了报道,引导了我国城市的流行走势。如《妇人画报》宣传了国外的新式分体泳衣后,我国名人梁赛珍、杨秀琼等都纷纷效仿;1934年后《妇人画报》多次专题报道了美国提包的款式后,1935年胡蝶、朱秋痕、黄耐霜、严月娴等明星照片中都全部携提包作为配饰。此外,《妇人画报》还对国内的时装展览进行报道,同时附上国内明星和社会名媛的图片,利用名人效应促进服装在普通国民间的传播,这促进了服饰的传播与更新,对国内服装流行的趋势产生了指导作用。

其次,服装流行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其内在尚需真、善、美的支撑。《妇人画报》揭示了美的实质,即“它须由女子内心美和外部美综合的捷径。它须根基于个人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情感和显明的性格”。[15]这就是说人的外在品貌与流行装饰固然是美的体现,但这些都局于外在美;外在美不能离开内在美的支持,即不能离开智慧、素质与修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气质,才能真正穿出流行的品味。故《标准美人》一文指出:“要达到美人的最高峰,应注意头脑的运用,语言举止的修养,表情的优美,于乎个性的发展。不然任他怎样美丽也无非是一座平凡的石像而已。”[16]可见所谓时尚,既需要人的外在美作为基础,更需要人的内在美为其注入活力与生命力,《妇人画报》在塑造流行观念的同时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中式服饰的输出窗口

尽管“西风东渐”是近代史上文化传播的主流,但也不排除古老的东方文化对西方的吸引,《妇人画报》便为西方人民了解东方服饰文化提供了渠道。

《妇人画报》的英文名为《TheWoman’sPictorial》,其在国内发售的同时,也在新加坡、纽约有特约代理经销,使得中国文化跟着杂志走出了国门,一些外国人也喜欢中国“富于古装趣味”的服装款式,例如《妇人画报》第40期中也曾描述过:“我国的女服,也引起了欧美人士的爱好,以前的曳尾的夜礼服,已不能在社交场中引起了别人的赞美了,穿一件唐装,才是一个聪明的交际能手呢”[17]。由此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在外国也占有一席之地,而《妇人画报》在对外传播中国服饰文化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结 语

《妇人画报》作为当时走在女性摩登前沿的杂志代表,其刊载的服饰内容大多基于西方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包括了大量世界流行前线的服饰信息,促使国人的眼光开始与世界接轨,是20世纪30年代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其利用国内外明星、名媛和名人的影响力,促使人们接受和模仿西方的服饰潮流;通过发布郭建英、方雪鸪等画家融合西方元素的服装设计稿,引导了西方服饰文化与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相融合,促进了在中国形成新的服饰时尚风貌;其开辟的摩登讲堂和美容专栏向女性传递了更为现代的生活理念与穿着方式。虽然《妇人画报》仅发行了五年,但其对当时流行的把握、时尚的敏感、服饰文化的传递和女性消费的促进都无愧于当时“女性最权威杂志”的称号,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传送者,对当时服饰的发展乃至近现代服饰的变迁影响深远,也为服饰逐步西化的历史研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 佚名.卷头语[J].妇人画报,1933(1):1.

[2] 郭建英.编辑余谈[J].妇人画报,1934(14):31.

[3] 方雪鸪.初春的新装[J].妇人画报,1933(1):9.

[4] 张英超.一九三四流行型之外套[J].妇人画报,1934(18):24.

[5] 佚名.低根鞋的Smartness[J].妇人画报,1935(26):20.

[6] 陈紫娟.三五年初春的趣味[J].妇人画报,1935(26):12.

[7] 佚名.三五年新春度流行线[J].妇人画报,1935(27):4.

[8] 佚名.初夏流行报特辑[J].妇人画报,1935(29).

[9] 佚名.男式时装[J].妇人画报,1933年(4):3.

[10] 佚名.夏装[J].妇人画报,1933年(7):15

[11] 黄嘉德.时代女性的悲剧[J].妇人画报,1934(15):16.

[12] 张竞生.张竞生文集:下卷[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年

[13] 刘灵晔.制服对于妇女体态缺陷的补救[J].妇人画报,1933(8):11.

[14] 方雪鸪.新装[J].妇人画报,1937(46):30.

[15] 郭建英.卷头语[J].妇人画报,1934(17):15.

[16] 佚名.标准美人[J].妇人画报,1933(1):19.

[17] 佚名.高贵的夜服礼[J].妇人画报,1936(40):6.

(责任编辑: 任中峰)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stume Cult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se Study ofTheWoman’sPictorialHUYue,ZHANGJingqiong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TheWoman’sPictorial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dia for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stume cult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TheWoman’sPictorial, analyzes and reviews the contents on the dress in the pictorial, and summarizes the new contents and viewpoints on informal dress, trendy costumes and fashion match expressed in the pictorial, and the role of the pictorial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the trend leader, aesthetic torchbearer, and fashion initiator.

TheWoman’sPictorial;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stern Wind in Chinese Style; costume culture

10.3969/j.issn.1673-3851.2017.08.008

2017-03-20 网络出版日期: 2017-07-20

胡玥(199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服装史论方面的研究。

张竞琼,E-mail:j.q.chang@126.com

TS941

A

1673- 3851 (2017) 04- 0330- 06

猜你喜欢

西式服饰文化画报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方向探析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陕西画报航拍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