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刊
2017-08-07
外 刊
语音克隆:谁偷了你的声音?
不久前,语音克隆,即过去所说的“语音银行”,还只为那些有可能因癌症或手术丧失语言能力的人服务。这项定制业务耗时漫长且花费不菲。比利时语音银行公司阿卡贝拉集团(AcapelaGroup)对需耗时八小时的录制过程收取3 200美元的费用。如今,现有的软件可以存储仅五毫秒长的语音录音片段,并逐一精确标注音调。这些片段可以调换顺序组成新词,并可单独微调,让新词听起来自然顺耳。这比传统语音银行便宜得多,而且还可以开发新的用途。雇主可以把自己的声音用到工厂机器人身上。Facebook用户可以收听仿佛是由帖子作者亲自朗读的内容。但这种力量也让人们感到担忧,只要在YouTube或其他地方能找到质量不错的语音片段,任何人的声音都可以被克隆,包括陌生人的声音。已经有一些机构在开发识别这类骗术的对策。Adobe公司表示,它正在开发的名为VoCo的语音克隆软件,也许可在合成的语音中添加数字水印,或许有助于计算机辨别可疑语音。
当文身变成可穿戴装置
想象一下,你的皮肤就是一块全新的界面,皮肤上的文身也不再仅仅只是装饰,而是一种可穿戴装置。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卡缇娅·维格(Katia Vega)的项目“皮肤深渊(DermalAbyss)”,专门探索用生物传感器替代传统墨水来文身。维格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她认为皮肤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界面,并花了7年时间专门研究如何将化妆与技术结合起来,衍生出了如智能假睫毛、导电化妆品、射频识别指甲油等项目产品。在这些项目中,使用者可通过不同种类的化妆品界面与外界互动,但需要将生物传感器注入皮肤以下,以便能够连通人体内外。这项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糖尿病病人如果有生物传感器文身,文身的颜色可以在蓝色与棕色之间变化,病人就能随时了解到自己的血糖值;pH值或能反映出整体的健康状况,那些喜欢测量自己生理数据的人也可以实时得到自己的生理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