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战略研究
——以襄阳市为例

2017-08-07湖北省襄阳市社科联课题组

大陆桥视野 2017年9期
关键词:襄阳国际化一带一路

湖北省襄阳市社科联(院)课题组

“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战略研究
——以襄阳市为例

湖北省襄阳市社科联(院)课题组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处于“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襄阳,又一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襄阳作为湖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连贯东西、沟通南北,区位优势有利于畅通开放通道,实现通江达海、承东启西;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对外开放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区域的开放程度;同时,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相比,襄阳只有充分发挥其节点性、枢纽性和聚合性的优势,探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新路径,在明确战略定位、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增进文化交汇融合等方面积极实践和创新,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活力,也为襄阳国际化进程增添新动力。

一、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一)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标准、特征与指标体系

城市国际化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通过城市之间横、纵向比较才能作出较为科学的判断。这里选取在全国与襄阳同为省域副中心的12个较为发达的城市作为比较对象,它们是:大连、宜昌、烟台、苏州、宁波、九江、厦门、深圳、珠海、柳州、洛阳和常德。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体系。本着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本文开头阐述的城市国际化主要标准,我们可以从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国际开放程度三个方面拟定城市国际化相关指标体系。通过对包括襄阳在内的全国13个较为发达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统计年鉴中提供的各种数据的采集与比较,得出襄阳在其中的国际化水平位次。

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2014年》《各省域副中心城市2009—2013年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计量软件Stata12.0提供的关于2009—2013年13个主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大连、宜昌、烟台、苏州、宁波、九江、厦门、深圳、珠海、柳州、洛阳和常德)的面板数据,分为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国际开放程度三个准则层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襄阳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战略分析。

(二)襄阳等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时间测度与分析

根据动态因子分析法,运用Stata12.0软件对各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时间差异进行测度,得出公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由于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44%(>85%),达到可以替代14个指标所表征信息的程度,因此提取这3个公因子作为计算因子来完成各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时间测度(如表1所示)。解释公因子是利用因子载荷矩阵通过迭代公因子方差的主因子法来得到(如表2所示)。

表1 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

根据表1和表2可得出,城市国际化(X1、X2、X3、X4、X5、X6、X8、X9、X11、X13)在主因子F1上有较高载荷,方差贡献率为48.65%,说明F1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而这些指标几乎全面反映了城市国际化水平,所以可以将此称为“城市国际化的总量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为15.63%,从表3中可以得到,X9、X10载荷较大,说明F2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X7基本反映了城市国际化的人才状况,所以可以将此称为“城市国际化的人才因子”。F3的方差贡献率为25.16%,同样可以从表3中发现,X10、X14载荷较大,说明F3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而这些指标基本反映了城市国际化的旅游发展程度,所以可将此称为“城市国际化的旅游发展因子”。以F1、F2、F3的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则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价模型即平均得分为: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E=0.4865×F1+0.1563×F2+0.2516×F3

将各公共因子得分代入模型得出平均得分矩阵。同时根据第n年各指标的平均值,计算出各省域副中心城市在2009—2013年具体的动态得分矩阵和平均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三)襄阳等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聚类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襄阳等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动态因子分析的结果,在城市国际化水平的14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动态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再以Euclidean Distance为间隔距离的测量项,对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下5类分析结果:第一类,高层次城市国际化水平地区,即深圳、苏州、厦门;第二类,较高层次城市国际化水平地区,即珠海、大连;第三类,中等层次城市国际化水平地区,即烟台、宁波、宜昌、柳州;第四类,较低层次城市国际化水平地区,即洛阳、襄阳、九江;第五类地区,低层次城市国际化水平地区,即常德。

表3 主因子F1、F2、F3静态得分

(四)襄阳等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2009—2013年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为1.1794,位居国内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第11位,综合评价得分仅高于九江和常德。总体而言,国内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前五位的深圳、苏州、厦门、珠海和大连,分别处于我国三大经济圈中心区域和沿海发达地区,区位优势突出,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因此,城市国际化水平较高。而襄阳国际化平均综合评价指数为1.1794,较同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低0.34,比九江、常德分别高0.13、0.37,表明襄阳与同省或邻省周边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国际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同时也意味着,襄阳城市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阶段襄阳城市国际化的提升目标,应该瞄准聚类分析结果的第三类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远期目标是第二类甚至更高层次城市。

表4 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得分与排名

二、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定位

联系襄阳现实所具备的发展能力和未来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对襄阳国际化城市定位可作如下基本判断。首先,襄阳城市国际化定位要着眼于发展性和前瞻性。要用国际化的视野重新审视襄阳,用国际化的思路发展襄阳,用国际化的标准建设襄阳,与国际接轨,对世界开放,提升襄阳对外开放度和包容度,引入嫁接一切符合科学发展和襄阳实际的先进文明成果,使襄阳走向世界、对接世界,让世界了解襄阳、拥抱襄阳,使襄阳成为一座国内外知名的国际化城市。其次,襄阳城市国际化定位要立足于现实性和可行性。具体而言,可概括为“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立足襄阳区域特色,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力争经过十年左右努力,到2030年把襄阳建设成单体性国际城市,使全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区域扩大开放的核心引擎和高地。第二步,再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到2050年左右,形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框架,奠定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基础,初步建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三、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战略

(一)加快打造国际化的运行平台

1.政府平台。首先,着力提高本地政府领导参与国际事务的水平。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襄阳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可申请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分支机构落户襄阳。加强同对我友好、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的外国城市交往,争取每年新增一定数量的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成立襄阳市对外友好协会,利用海外资源优势,推动与外国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其次,善于利用国家层面外交资源提升襄阳的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充分利用国家高层互访、官方外交、友好往来等渠道,从国家外交层面提高襄阳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利用我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渠道扩大对外合作,为“走出去”“引进来”服务,为扩大襄阳国际知名度服务。最后,做好高层出访和接待来访工作,拓展合作渠道。利用襄阳市领导出访机会,广泛接触外国地方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界,为实质性合作奠定基础。收集整理重要外宾团组来访信息,跟进重要会谈成果、合作协议、合作意向。

2.产业平台。提升制造业国际核心竞争力。一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订实施制造业企业50强国际化计划。推动一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知名企业和国际品牌。二是加快建设工业产业园等产业转型平台,重点组织100家企业示范引领,1000家企业启动实施,建设一批智能工厂。三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产业智能化、智能制造产业化,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四是以“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为重点,着力引进新兴产业“火种型”项目,培育产业集群“领军型”企业,打造消费终端“知名型”品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五是扶持、引进一批国内外新型业态、重点企业、关键技术,推动主导产品向高端、绿色低碳、智能、进口替代和品牌产品延伸,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六是成立产业联盟,设立国际产业并购基金,引入中介机构,启动内燃机关键技术国际化合作项目,与国外技术领先企业开展并购洽谈,推动襄阳成为知名的国际动力城、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和湖北航空装备制造基地。

3.自贸区平台。以“三港一中心”(铁路港、陆地港、航空港和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促进四大口岸核心平台整合,加快打造汉江流域国际陆港中心,积极建设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一是加快推进“三港一中心”建设。深入推进规划,促进铁路港、公路港和保税物流中心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强力推进机场改扩建工程,着力建设一类航空口岸,打造襄阳航空港。二是积极整合口岸资源。积极推进铁路物流园建设,抓紧航空口岸和襄阳小河港区货运水运口岸的申报工作,构建航空、水运、铁路、公路立体口岸体系;依托港口、铁路场站、机场,加快建设一批临港、临铁、临空的货运枢纽型、综合服务型和中心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吸引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外贸出口货物在襄阳集聚,实现就地报关检验,打造鄂西北全方位出海服务大平台。经过3—5年的改革试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内陆国际贸易中转中心。

4.都市平台。提升襄阳国际化水平,都市是载体,也是标志。在推进“都市襄阳”建设进程中,应该以前瞻性的思维、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气魄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特别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国际性城市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成功做法及宝贵经验,必要时可以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如新加坡创意城市规划与建设、香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巴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创新、东京城市的交通治理等。一些国际性城市的建设历史表明,一座走向世界的、开放的、彰显个性特色的、充满无穷魅力的城市,一定离不开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也一定离不开相互学习借鉴和创新创造。

5.教育科技平台。大力加强教育国际化建设。一方面,逐步提升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国际学校建设,支持与海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引进先进的高中教育国际课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留学和升学渠道。另一方面,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国际化。积极引进境外知名大学,鼓励外国机构、中外企业设立来襄留学奖学金,吸引国外人员到襄阳高等院校留学,鼓励优秀留学生毕业后留襄阳工作。将湖北文理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创业型高校。以创办襄阳大学为契机,推进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与国际高校合作办学,将其建设成为具有襄阳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同时,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申请成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襄阳工作基地,在更大范围内与海外主要科技团体建立联系,实现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需求与海外智力资源的有效对接。

6.文化体育平台。在文化领域,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宣传和展示襄阳文化和襄阳特色。高水平、创造性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展示优秀的襄阳文化和襄阳建设成就。开展经常性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文化襄阳”发展水平。力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人文机构合作,提高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水平。加快推动建设创意产业园和设计基地,形成集研发、设计、展示、培训、交流、服务、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域,力争把襄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较为领先的设计研发创新中心、孵化培育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设计成果转化中心。发动民间力量举办各类创意成果展、设计展活动,扩大襄阳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在体育领域,积极申办国际体育赛事。加强与国外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的体育交流,策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赛事,利用国际性和区域性赛事提高襄阳的国际知名度。

7.人才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全面推进“隆中人才计划”,广聚创新人才资源,大力引进、培养、储备各类高端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留学生创业园和襄阳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等创新创业基地,构筑创新创业平台。做大做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把湖北万洲电气集团公司、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文理学院分中心和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等建设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襄阳创业。其次,拓宽海外培训渠道。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合作,做好欧美国家、亚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等培训合作项目,不断寻求新载体、新资源,推动海外培训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培养人才,实施打造国际青年领袖计划,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创业家。

8.金融平台。借鉴国内外经验,以襄阳金融广场为载体,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金融功能核心区。引入国际基金、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共同打造基金谷。积极吸引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以及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设立总部及分支机构,稳步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引进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扩大服务能力和范围。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本市上市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实施兼并重组。进一步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离岸账户,加速发展离岸金融。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拓展与外贸有关的期权、期货、境外筹资转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等业务,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境外支付服务,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同时,注重加强襄阳与武汉、上海、深圳的金融合作,促进资本市场融合。

(二)推进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运输方面,对内,应根据新的城市布局,提升城市交通“互联互通”和“内联外通”能力。加快庞公、苏岭山、鱼梁洲3座大桥等重点城市交通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尽快形成沿江慢行环线、连接“一心四城”的轨道环线、贯穿四城的快速干线、外围高速合围环线等多条城市交通环线,形成畅通快捷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对外,应根据国际化城市建设需要,提升交通运输“通江达海”和“跨海越洋”能力。加快提升刘集机场功能,推进一类航空口岸的报批,开辟境外及国内其他发达地区航线,积极承接国际客货运业务。推进实现襄阳至武汉动车公交化,加快蒙华、汉十、郑万三大铁路建设,大力推进郑州至南宁高铁襄阳段的前期工作,形成以高速铁路、电气化铁路、重载铁路为主体的“三纵三横”(焦柳铁路、郑万高铁、蒙华铁路,汉丹铁路、西武高铁、襄渝铁路)“米”字形铁路客货运输网络,初步构建纵贯东西、直通南北的运输大通道。向西经西安、兰州至乌鲁木齐,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经武汉分别至上海、杭州、福州、广州,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与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直接沟通,基本实现东西南北方向全部通高铁,成为郑渝昆、武西兰等国家快速铁路客运大干线的节点城市。加快实施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建成北煤南运、铁水联运大通道,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能够满足城市国际化功能需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涉外居住区及配套设施,创办一批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建设高档客商休闲娱乐活动服务设施。特别是应加快国际化社区建设,打造具有异国风情的特色街区,为外籍人士、外来创业者在襄工作、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入国际化理念和机制,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与城市国际化相适应的新型社区服务网络。建设襄阳市民“国际之家”,吸引外国旅游者入住市民家庭,推进市民生活国际化。

(三)营造良好的国际化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一座走向国际化的城市至关重要。虽然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未转换成令人满意的人文环境,更不能代表当下的市民素质。因此,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务必深入持久地改善襄阳人文环境。一是广泛开展“襄阳市民学外语”活动。在党政机关、学校、社区、服务行业、窗口单位稳步推进“襄阳市民学外语”活动,改善襄阳市的国际语言环境。构筑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网络,与行业需求对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英语水平测试平台。编发适用于机关干部、服务行业和普通市民的学外语实用手册,通过培训、媒体传播等渠道开展普及教育。二是开展城市英语标识和外语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英语标识相关标准,开展公共场所英语标识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外语标识的规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襄阳城市外语咨询与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广泛开展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编发简便易行的涉外文明礼仪手册,通过电视、报纸、讲座和专项活动等形式在全市开展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提高市民的国际化素养。四是提升公共文明水平。建设以整洁优美、遵守秩序、礼让他人、友善祥和、关爱互助为核心的公共文明。实施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日常生活秩序优化行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举止,共同维护公共秩序。组织志愿者开展以“文明出行”“文明行为”“文明服务”“文明社区”义工劝导服务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明行动。实施市民崇礼明仪行动和睦邻友善行动等。五是提高涉外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以襄阳政府网主页简版为主要内容的中文繁体、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等主要国际语言板块。以襄阳政府网、汉江网、襄阳日报(英文版)、广播电视(英文频率频道)为基础,扩大在襄阳外国人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便利性,提高襄阳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四)加强国际化的对外传播力度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赖于国际化的对外传播。一是制订并实施面向全球的城市形象宣传计划。通过政府传播、媒体传播和活动传播等途径,开展城市营销,树立襄阳城市品牌形象。聘请高端专业机构,对襄阳城市形象推广做出高水平、可操作性的整体策划。充分利用重要载体、重大事件和名人效应来推广城市形象,利用世界级企业品牌进行城市营销,突出襄阳城市特质。加强同涉外媒体、境外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国际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如凤凰卫视、中国时报、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等,提升襄阳国际知名度。二是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促进官方和民间对外交流,可成立“海外襄阳同乡会”等团体,策划组织“海外襄阳宣传周”等活动。三是加大对襄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报道力度。在襄阳主要媒体开设专栏、开办专题节目,广泛、深入地介绍先进的国际化城市发展状况和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传媒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全社会的关注,激发市民参与国际化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举办“襄阳市长国际顾问咨询会议”。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重点确定会议主题,邀请市长国际顾问为襄阳建设国际化城市进言献策,吸收有助于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思维。充分论证、科学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运作经验,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公共治理水平。五是积极组团参与“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财富全球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东北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不断在国际知名会议上注入襄阳元素,逐步扩大襄阳的国际影响力。根据需要可将海外大型论坛(展会)分会场邀请到襄阳举办,拓展襄阳的国际舞台和话语权。

(执笔人:刘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襄阳分院院长、襄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礼刚,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襄阳国际化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神秘的包裹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