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盛村的“改天换地”:一个西北乡村的社会生活变迁
——基于宁夏兴泾镇兴盛村社会经济的调查

2017-08-07高学丽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兴盛养老农民

张 蕊 高学丽

兴盛村的“改天换地”:一个西北乡村的社会生活变迁
——基于宁夏兴泾镇兴盛村社会经济的调查

张 蕊 高学丽

近现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中国乡村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很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关于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主要以农民和村落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农民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生活状况来反应乡村社会的变迁。本文纵观兴盛村三十年社会生活变化,分别从社会生活、社会养老和社会治安三个方面出发,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向小康生活方式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科学分析出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看法和建议。

变迁 生活 养老 治安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在这种经济基础下形成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乡土社会”。[1]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改善民生、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农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2]大众传媒的普及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先进的思想广泛传播,使农民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一、农村社会“旧貌换新颜”

随着我国政府和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农村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在兴盛村的农民,不再只以田地为主,进城务工以及养牛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他们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农民生活条件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基础,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居住在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内及边缘地区的泾源县群众,移民搬迁前大部分农民水电路不通,且就医、就学困难。易地搬迁后,在实现水、电、路三通的同时,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设施基本齐全,就医、就学便利,家家户户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移民群众奠定了脱贫致富的基础。自然环境从刚过来时的“满眼黄沙无土木”的沙漠区到现在“良田周围树成荫”的新农村。住房也从砖瓦土房到现在平房和楼房,还有极少数的农村别墅。农村正在逐步向城镇化发展,这反应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不断向城镇生活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交通工具的变迁,使农村的经济活力加强,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以牛车、马车、板车为代表的旧式交通工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电瓶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以土路砂石路为主的乡村道路被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取代,村上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通往兴泾镇、银川市等地。交通环境的改善使得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村支书杨书记讲到:“村上有100多辆小轿车,年轻人都是开车打工。”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各项政策推动下,农民对单纯以种植业家畜饲养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不再依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商业服务业致富道路,而二三产业发展则要需要更为便捷的交通运输,作为生产经营用的小货车、卡车、逐步进入农村家庭,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上发挥巨大作用。生产经营方式改变要求工具变化,便捷工具进一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经济发展促进交通工具发展和道路改善,后两者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道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变迁对建设小康社会起重要推动作用。

二、农村养老双轨制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以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和建立,主要是面向城镇居民,城市和农村截然分割,对城市、市民是一套,对农村、村民又是一套“一国两策”的体制,就使得中国的农民,在劳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都出现严重的失衡。[3]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方面取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包括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度,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兴盛村实行的“农村养老双轨制”,即家庭养老与社会保险养老并行,保障了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年轻子女或者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藉三个方面。兴盛村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形成三世同堂的大家庭,老人在经济上依靠子女供养,同时子女也需要老人帮助照料家务及照顾孙辈。也有部分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但是“分而不离”,子女仍然提供老人的生活保障。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一般是老两口都健在,一旦丧偶或者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子女合住一起,又重归家庭养老的方式。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门从1991年开始在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由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的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保险基金账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评价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兴盛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5%,如图1。

图1 您目前是否参加了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老有所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除了家庭养老以外,兴盛村村民有65%参加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方式虽然没有完全普及,但是相比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是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巨大进步,成功向社会养老迈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农民养老无后顾之忧,为老年人提供了保障,对今后建立规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从“偷鸡摸狗”到“天下无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正确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提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认真探索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对策,是维护农村长治久安、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需要。就兴盛村来说,从1984年左右搬迁过来至今30来年,社会治安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当地村民反映,刚从泾源县搬迁到兴泾镇时,盗窃案突出,作案者多为当地游手好闲人员,留守未成年人和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都是这个村的人偷那个村,那个村的人又换个村偷”。盗窃案多发于农忙收获季节和节假日春节期间,时间也多在深夜。偷盗的财务多为粮食作物,交通工具(尤其是自行车)和机电设施。村里马大叔反映,除了偷盗案时有发生之外,农村还出现黑社会势力,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完善健全的预防控制机制,是维护兴盛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保证。兴盛村采取政府协调与宗教引导双重控制机制,如今村民相处融洽,偷盗少有发生,可以“夜不闭户”。在我们走访调查过程中,还反映出干部群众关系比较融洽,社会矛盾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调解,农村社会比以前更加安全和谐。如图2。

图2 与以前相比,农村社会是否更安全和谐了?

大部分村民认为兴盛村比以前更加安全和谐,5%的人认为还不如以前,认为还不如以前的村民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且没有正当工作,同龄人之间发生过打架斗殴的事件。同时村民普遍认为,现在的兴盛村没有什么纠纷。

兴盛村总共有620户2883人,据村支书杨书记介绍,村委将村民分为5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由村干部担任,除了2组的组长,其他组长均为党员干部。基层领导组织得力,发挥基层组织管理职能,形成了有效的治安保护和协调的网络,充分的发挥基层干部的职能,是社会治安状况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村上也比较重视加大农村法治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开展道德讲堂,提高农民的法律道德意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近几年都被区组织部评为‘文明村’”,杨书记讲到。

四、结论与讨论

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方面取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依赖于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只有经济上去了,社会保障完善了,社会矛盾才会减少,社会治安才能稳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4]这样才能让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现实。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

[2]孙庆忠.都市化与农民的终结:广州南景村经济变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22.

[3]丁恒龙.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适[J].江苏警官学报,2005(9).

[4]杨子荣.浅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人力资源管理,2010(41).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兴盛养老农民
耕牛和农民
养老生活
美国蓝鳃太阳鱼在增城地区的养殖兴盛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养老更无忧了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论教育在考据学兴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