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想遭遇现实
2017-08-06许志梅
许志梅
(山东省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段天炜教授来我县调研,要求听一节课外阅读课,学校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接到任务后,我就精心准备起来。
首先,我选定《波普先生的企鹅》一书作为此次交流的书目。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幽默小说,学生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波普先生,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油漆匠,但他心中永葆一个远大的理想——到极地去探险。波普先生贫穷、困顿、低微,在追梦的路上,困难阻止不了他,金钱诱惑不了他,终于完成了包括家人看来都是天方夜谭的伟大奇迹。毫无疑问,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我想通过这次读书交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處播下梦想的种子。交流书目选定后,课上我与孩子们认真阅读;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反复琢磨和多次修改后,我终于设计出了自以为适合学情的教案。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段教授的到来好好展示一下。
我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满怀信心与激情地走上讲台,孩子们也情绪激昂、声音洪亮地喊出了我们阅读课的口号:“阅读是幸福的,交流是快乐的”。首先,我把《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本书的封面投射到大屏幕上,随即,抛出了第一个交流话题:“该书的主人公波普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也许是孩子们知道这节课“非同一般”,准备得充分,也许是孩子们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阅读得仔细,回答不仅到位,还用书中相关的语句加以佐证。
“孩子们,你们越来越会读书了,不仅知其然,还知所以然。”孩子们听到我的夸奖,气氛更加活跃了。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第二个交流话题:“企鹅的到来让波普一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阅读,你知道企鹅的到来让波普一家发生了哪些变化?”题目刚刚出示完毕,孩子们就小手如林,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也高高举起了小手,我心中不禁暗自窃喜:照这样发展下去,只要孩子们不跳出我设计好的圈圈,顺着我的教学思路,大胆发言,这节课肯定会成功的。果然,孩子们的回答不仅没有让我失望,比我预料的还要精彩。师生配合默契地完成了第二个交流话题。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和听课老师专注的神情,想到即将要进行的可是整堂课最精彩的环节,我仿佛已经听到了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我说道,“由于企鹅的到来,波普一家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遇到了困难。并且让波普遇到了人生最难抉择的问题——该不该与电影公司签约。如果你是波普先生,你会怎样选择?”我认为他们肯定会选择不该与电影公司签约。可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认为波普先生该签约与不该签约的差不多各占一半。更让我郁闷的是,在我刚才一再地鼓励之下,孩子们大胆争论起来,对我已经视而不见了,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我心中焦急万分,很想马上把他们的思路拉回到我的设计轨道上来,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只好选择了倾听。
“与电影公司签约,虽然能得到一大笔钱,但去极地探险是波普先生一生的梦想,梦想比什么都重要。我认为波普先生应该选择去极地探险,不应该与电影公司签约。”该生的回答正是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对他大加赞扬道:“波普先生采纳你的建议,马上就会实现他的人生梦想,我替他感谢你。”我想通过对他的赞扬,使持相反意见的同学改变立场。
然而,孩子们并不了解我的意图,马上反驳道:“与电影公司签约,波普先生就能得到一大笔钱,就会摆脱窘迫的处境,老婆就不会为冬天的食物而担忧,孩子们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波普先生不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置家庭于不顾。我认为波普先生应该与电影公司签约。”听到他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太有担当了,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波普先生可以先与电影公司签约,得到一大笔金钱,然后再去极地探险,岂不两全其美?”他的话让我暗自佩服的同时,也使我拉学生回到自己思路上来的希望彻底破灭。
……
激烈的争论还在继续,手足无措的我反倒平静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当梦想遭遇现实,真的难以抉择,而我为什么非要学生给出唯一的答案呢?究其原因,还是“以文本为中心”的思想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就因为小说中虚构的波普先生当梦想遭遇现实时,他选择了梦想,我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们也会选择梦想。这与现实生活相符吗?我的这种做法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会将学生引上“读死书、死读书”的路子,是对学生的另一种伤害。“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改变思路的不是学生,而是我。想到这里,我步伐坚定地走上了讲台,感激地对孩子们说:“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当梦想遭遇现实,没有哪本书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终的选择权在于我们自己。就像我们尊重波普先生的选择一样,老师也尊重你们每一个人的选择。可以吗?”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我长长舒了一口气,转入了下面的教学环节。虽然我的教学思路中途被改变了,但后面的课上得更真实、自然了。这节课结束时,我收获了如期而至的掌声。
课后,段教授对我这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说我这节课很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其中的讨论环节是这节课的亮点。此时的我内心却极为不平静,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经历了怎样的激烈挣扎与艰难蜕变。通过这节课,我真正体会到“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之一。要使书为你自己所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