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8-06林文娟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健康小学生

林文娟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四小学)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身体发育非常快,虽然孩子入校前受了家庭的影响,然而,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较显得很渺小,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定奠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本,一个人的情绪、意志品质、爱好、性格、个性等都会在这个阶段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低龄化心理问题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堪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要建立起心理疏导机制

学校应在不影响学生成绩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首先,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建立心理咨询室,随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安慰;再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再次,针对任课及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的培养,要教育全体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及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然后,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学校必须实施学生心理疏导的学术研究。

二、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室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措施,它可以使学生产生轻松、自主参与智力活动的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大胆发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同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及自我控制力,使学生的情绪积极、健康、稳定地发展,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

心理健康是人格的健全,具有積极的人生观,以自己的需要、志向、目标、行为相统一,能接受现实,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现实,改造现实。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注重完善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大多数小学生喜欢集体生活,很乐于与人交流,但也有少数学生性格冷漠、孤独,偏爱形单影只。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予关心,并发动班级同学来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班级同学的温暖,让这部分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打开心门,融入大班级这个大家庭。

四、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性形成

“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积极且健康的精神能量,这种心理能量如果启动,将对其行为和情绪起到调整组织功能的用处,教师要采取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心理素质,激发潜能,使其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五、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小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及时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不仅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更能获得成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正确的行为或健康现象是好的,这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重视。当学生出现害怕心理时,教师应该用“勇敢点、你做”“我们相信你能做到”等语言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六、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家长都是孩子成长的辅导员。多数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为家长开设专门的讲座或课程,指导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困惑及经验交流和讨论,更新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此外,社区各部门的协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例如,对网吧等相关单位管辖的社区管理;建立更多的年轻人活动基地;电视、报纸等媒体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做出更为广泛的引导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马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3]许成龙.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2):130-131.

[4]张会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探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8).

[5]石翠平.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0).

[6]杨英华.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2015(12).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