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留下什么

2017-08-06欧阳伯祥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幸福成长关怀

欧阳伯祥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摘 要:德育,学校的育人之魂。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从学生自进小学起一路“德育”,学校德育工作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什么印记?在成长的季节里,我们需要静待花开,需要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时间、空间,需要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与灵魂,更需要将学生一刹那的感动和触动铸成德育成长的印记。德育不仅仅是当下,更是未来。让我们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一种关怀,一种习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让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坚实的脚印。

关键词:德育;成长;关怀;幸福

德育,学校的育人之魂。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从学生自进小学起一路“德育”,学校德育工作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什么印记?是否会为学生将来的幸福生活、德行成长奠基?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同理,当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走进现实时,忘记了很多很多,但犹记得我们曾经在德育中的诲人不倦,犹记得我们的苦口婆心,犹记得我们所说一句肺腑之言,犹记得我们活动的妙趣横生,并受其影响进而拥有道德之心,拥有道德之魂,拥有道德之行,这才是德育素质,这才是德性成长。

教育名家李镇西校长说过:德育,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不是为了通过上级验收而“彰显”的所谓“特色”,不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而“打造”的所谓“品牌”,而是为了“人”,为了教师和学生本身。它像青草一样朴素,像小花一样美好,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是的,教育就像农业,不是工业,她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细心而耐心的呵护,需要阳光、空气和甘露。在成长的季节里,我们需要静待花开,需要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时间、空间,需要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与灵魂,更需要将学生一刹那的感动和触动铸成德育成长的印记。德育不仅仅是当下,更是未来。让我们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

一、留下习惯

在德育中,养成就是致力于一种习惯,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当关爱成为一种习惯,当尊重成为一种习惯,当自强成为一种习惯,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当礼仪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德性发展,这就是在为学生一生身心健康奠定基础,这就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前提,这就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条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外名家的名言也充分说明了习惯养成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那么,什么是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者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持续影响,使受教育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一种持久的良好风貌,以期让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修养等各方面道德素养通过外显内化而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德育工作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将好习惯留下,学生思想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习惯养成教育,我们认为要致力于“小习惯,大德育”理念,坚持追求实,注重细,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我们要让细节德育融入生活,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感受,去领悟,在实践中升华成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智慧,最终成为一种道德习惯。

二、留下关怀

德育能塑造学生品德,提升学生的道德意志,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其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活动过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果仅以灌输的方式强调规则的训练,忽视了道德情感和道德关怀的推动,德育往往苍白无力,流于形式。当理性德育与关怀德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知情合一,才是推动德育工作发展的巨大能量,使德性之“知、情、意行”完美统一,全面发展。

关怀是一种接触,一种交流,成熟的关心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关怀是学校在德育中以暖暖温情、浓浓亲情以及熊熊热情营造一个温馨的幸福基调。“关怀”在美国教育家诺丁斯看来:是一种“投注或全身心投入(engrossment)”的状态,“即在精神上有某种责任感,对某事某人抱有担心和牵挂感”。教育家诺丁斯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德育中的关怀,关怀是学生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原动力,是所有道德情感的基础。以关怀唤醒关怀,关怀能调节和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礼让、学会包容、知道感恩更能自觉助人,使学校幸福感、归属感在学生“血液中”流敞。德育中关怀所在,所以让学生一直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下,锻造他们的大爱之心;关怀所至,所以让学生一直在温情的拥抱之中,提炼学生的至情之魂;关怀有道,所以让学生一直站在幸福之道的制高点,提醒他们对幸福人生、求知生涯追求之意;关怀有法,所以让学生一直走在幸福的路上,淬炼他们幸福自我的之术。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小学生的需求,关注中小学生的发展,营造的德育关怀环境,创新的德育关怀载体,建构我们的德育关怀之道,直达学校无人不关怀之境,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德育关怀氛围。

三、留下快乐

德育是获取德育知识、走向德育智慧的途径,也是学生修炼道德、探索人生的载体。德育要让每一个生命都感受到快乐,懂得传递快乐,在快乐中提升道德的知与行。因此,德育工作的本质是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和活动,也就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组织课程内容。这其实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兴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对象的主动认同”,杜威在强调学生兴趣时把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德育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快乐学习”是“人本”之根、“德育”之源。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德育也是如此。德育要以兴趣育人、兴趣育德、兴趣育心,使之更有效地塑造人、感化人、培养人。

在德育工作中,提高德育活动的趣味性,倡导“快乐德育”理念,从而提高德育实效。以学生兴趣点为要素的德育渗活动,以游戏、体验和活动为主体的德育课程,是减轻负擔、事半功倍、行“快乐德育”的好方法。“快乐德育”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感受和兴趣。在选择内容时,我们要做广泛的调查和走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调整课程内容,把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兴趣不浓的活动主题做了删减,有意增加与时代和学生兴趣紧密相关的内容,同时,创设让学生体验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更将快乐理念渗透到德育的每个环节,最后将德育课程和活动“升级”成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效、愉快的“快乐”模式,从而让德育中的快乐伴随学生成长的旅途上。

四、留下幸福

德育与人的幸福密不可分,幸福需要教育传递和影响,德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我们的德育要致力于学生的幸福成长。其实,幸福主要指的是幸福感,是一种内心感受,是有价值的快乐和满足,是人们合理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满足之后的人生状态。幸福内涵与我们学校德育内涵中幸福自己、幸福别人的内容相通,是相融的,更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德育内容无视学生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精神需要,教师单凭从以自我主观意愿出发,单向以说教、灌输的手法,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引起学生的反感,更无法引起学生的幸福体验和德性成长。

因此,学校的德育体系,要以学生的幸福体验、幸福成长为着力点,以幸福活动为过程,以本校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其个性特点为构建原则,打造幸福德育体系。使德育过程成为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即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成为促进人的德性健康成长,为学生创造幸福服务的过程。当学生内化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意,实践或再现自己的道德形象时,他们是最生动、最幸福的。同理,我们在学校德育建构中,要有幸福德育的理念,我们要启动德育“幸福”模式,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其中包括将幸福理念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学校管理机制、课堂教学、幸福论坛、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各种的节日和礼仪活动之中。让师生们浸润在幸福氛围的包围中,以“充实感、成就感、方向感”为径,以学校幸福德育为模,以幸福人生为向,构建学校以“创造幸福、享受幸福”为主题的全面德育体系。使学生在学校德育中实现自我的成长体验、生活体验和幸福体验,让幸福伴随学生成长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李镇西.什么是好的德育?[J].人民教育,2013(11):21.

[2][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05.

[3]冯光.创造幸福的德育过程[J].江苏高教,2004(4):85-86.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幸福成长关怀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