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上任故事多
2017-08-06孙婷婷梁德君
孙婷婷+梁德君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
摘 要:面对一个已经换了较多班主任的班级,班级管理的难度非常大。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叙述了在接任新班级时遇到的困难、处理办法,记录了班主任的管理反思和成长历程。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反思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在教师群体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体验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快乐,就难以成为完美的老师。又一年开学在即,当得知我要接手的班级是三年级3班,领导也语重心长地提醒我:“这个班已经换了好几任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可马虎不得!”就这样,我的班主任工作就从“安抚家长和学生的情绪”这一重要任务开始了。
一、突发“投诉风波”,耐心解释除误会
开学第一天,与学生简单熟悉之后,我开始紧锣密鼓地完成开学各项要务:清点人数、发新书、收作业、统计在校开餐人数……热火朝天忙了一上午,课间回到办公室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水,突发状况就来了。学校主任推开办公室门,径直走到了我桌子前,还没等我弄明白,便开口说道:“婷婷,家长这边可能你要及时跟进下!刚有家长打来电话投诉,说开学还没收到班主任的信息,有情绪!”本来还觉得新班级新气象,刚刚还热血沸腾般想着好好带带这帮学生,让家长们可以松口气,没想到第一个上午还没结束,就感受到了家长们的不满。我也是满口委屈,立马解释道:“事出有因,我的校讯通信息还没更新,目前还没权限跟新班级发送信息,已经跟负责的老师联系过了,系统一恢复,我会立马跟家长们发信息解释。”主任了解情况之后,建议我先通过班级QQ群稳定家长情绪。我也赶紧趁着几分钟休息时间,登陆QQ群解释一番,并再次进行了简单自我介绍。
反思:从家长角度来思考,学生一、二年级已经换了三任班主任,如今第四个班主任开学还迟迟没发信息,也确实有些担心。好在我提前从上一任教师那里加入了班级QQ群,及时耐心解释,才避免了和家长之间的误会,也让家长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二、迅速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关心换取家长的信任
开学报名工作一结束,班级各项管理渐入常规。为了迅速了解班级的情况,创建班级文化,我在开学第二天便精心设计了一份“学生信息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信息、特长爱好、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调查表很快就收了上来,我也立刻将学生的联系方式、上学交通方式、托管情况予以登记,这些数据的统计对今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帮助,也省略掉了再次向家长收集基本信息的麻烦。同时,我也观察到了学生的特长以及以往的班级管理经历,为挑选班委和志愿者提供了参考。
反思:学校工作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新接手一个班级,通过学生情况问卷调查的方式能够快速了解到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工作的重视和细致,从而赢得家长的配合。
三、第一次班会课,和学生的约定
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班级建设的各项活动也随之展开。为了班级能在一个民主、规范、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和学生组织了第一次主题班会课——“我心目中的班级”,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学生把温馨、团结、和谐、安全等词语写了下来,贴在教室黑板报中,做成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它也成了我们的班级约定。同时,我以“三3班班规征集表”的方式,邀请学生积极参与,收集大家对班级管理的建议。通过整理,结合以前工作经验,我把收集起来的班规用儿歌的方式创编成了《三3班行为准则》。
反思:根据心理学中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共同制订的规范能够得到团体成员的认可,使团体成员获得更好的归属感,从而保证价值观取向的一致性”。确实,通过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班规,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民主意识,而朗朗上口的行为准则儿歌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特殊情况处理,迟到背后的小故事
一、二年级学生多是由家长接送,三年级学生开始大部分自己上学,个别男孩午读偶尔迟到,X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开始我也没太在意,想着他家离学校较远,就没严查。后来有学生跑来跟我打小报告,说X同学这几天都带玩具来学校,有时也在路边买零食吃。想着这一系列事情,我便把X同学叫来了解情况。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平时学生主要由妈妈照看,爸爸经常外出。提起爸爸,学生显得有些紧张,可以看出学生比较怕爸爸。之后我便直奔主题,问到:“有同学看到你常在小摊贩买零食和玩具,能说说哪里来的钱吗?”看他有些犹豫,我继续说道:“要不要打个电话问问爸爸呢?或者,你悄悄告诉我,我就不用问你老爸啦!”学生听我这样一说,开始求到:“老师,我都告诉你,可以不和我爸说吗?”这样,学生交代了没经过家长允许就在家里“拿”钱到路边买零食的事情。考虑到三年级孩子对钱的认识还不清晰,我给学生留了余地:一是自己回家主动和爸妈承认错误,老师联系家长做思想工作保护孩子;二是由老师向家长反映整件事情。学生选择了前者,我也兑现了诺言——联系学生的爸爸。傍晚,X同学老爸发来信息:“谢谢老师这么细心,我们做父母的平时太大意。孩子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我们也耐心跟他讲了道理。谢谢老师的关心!”
反思: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对“偷”字没有明确概念,只是受到钱的诱惑,也不懂得合理使用罢了。在处理此类事情时,要让其明白孰对孰错并改正,后期加强观察即可,不易过早给学生贴上“偷窃”标签,留下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关爱,是家校有效合作的重要法宝。
时光飞逝!如今,开心成长班的学生已经升入了四年级。虽然我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不能继续陪伴他们成长,但我希望也相信学生无论在哪里都能遵循我们的约定:强身健体、知書达理,每天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徐峰.班级凝聚力建设又添“心”举措[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4):38-40.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