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热点激发创新思维
2017-08-06许加伟
许加伟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嘉排中心小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上。解决这个点的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呢?
一、呵护创新火苗,耐心启迪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先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后,出示题目45+28=__,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各自畅谈自己心中的想法。我也加入学生群体中认真地倾听,仔细地观察,不管是声音响亮的、小的、得意的、胆怯的,我都笑着倾听。在这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时时流露。汇报时,孩子们争先恐后,激动地、大声地报告着他们的结论。又如,“圆的认识”一课,我首先利用生动的课件和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故事场面:机灵狗要去旅游,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可机灵狗身体动荡不定,它惊慌失措,十分害怕。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机灵狗舒畅惬意,一路音乐伴行,十分快活。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行驶为什么平平稳稳?请各小组一起讨论。”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也能在合作中产生创新思想。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极其稚嫩的,有时是不经意的流露,有时是从错误或怪异的答案中体现,更多的则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间中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二、巧置情境,质疑导入
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质疑问难是创新的种子,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独特的效果。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能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都抢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我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求知欲,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纷纷问老师为什么能判断得又对又快。这就激活了学生质疑的思维闪烁点,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问学生:“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顿时,学生活跃起来,多数学生都能提出:“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几天?一年有几个星期?”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为什么有时候2月28日直接跳到3月,像今年的二月就多了一个2月29日,这真是奇怪。”还有的提出:“我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上旬、中旬和下旬,这个跟年月日有关系吗?”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要有了疑问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开疑问,自然能产生创新思维。不管什么样的课型,让学生质疑问难是为提高思维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探索空间
影响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懂怎样学数学,没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会学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法和综合法等基本的学習方法,还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思考、观察、尝试、讨论、同化等探索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含义之后,出示一个用细铁丝做成的圆。让学生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只要剪断铁丝,拉直就可以用直尺测量出铁丝的长即圆的周长了。再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要求他们计算各自圆的周长,经过探究发现,有的学生把圆在桌面上滚动一周,即可测量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绕线的方法;有的学生沿圆的边沿贴上胶带的方法。不同的学生肯定还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接着问:“你能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又陷入探究、思考中。继续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计算方法,相信同学们也能像祖冲之一样聪明,可以计算圆的周长。”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探究中。
四、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课堂小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是将所学知识纳入原知识系统构成新知识体系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延伸。因此,我在上完每一课时,总是引导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样,学生能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再创新”的成功喜悦,并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归纳,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发现、探索创新的不竭动力,从而延伸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保持学习兴趣,产生认识的需求。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这样结束本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大家对此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为什么要分平年和闰年?回去后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这样的小结让学生有“舍不得下课”的高涨情绪,对上好下一节课也起了推动作用。
总之,创新思维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大胆转变教学观念,不断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努力实践,就一定能独出心裁地走出一条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之路。
编辑 彭 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