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
2017-08-06王敏楠
王敏楠
(天津市津南区东方剑桥幼儿园)
儿童思维是在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由于受到成熟程度的限制,其思维不具有科学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思维是具有科学思维特点的。科学思维是指调查、实验、证据评估、推断和思辨等过程中的一切思维技能。很多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干预能对儿童科学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教育干预对于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儿童科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成人要注意到教育干预的双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干预对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而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
对儿童科学思维进行教育干预的目的,是培养、丰富和支持儿童对科学知识及其研究过程的自发兴趣。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干预对儿童科学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强调教育干预的科学性是极其重要的。要做到科学地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就要使教育干预符合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兴趣。
一、增强游戏的自主性
成人可以通过增强游戏的自主性促进儿童科学思维的发展。游戏与儿童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为了顺应儿童的这种自然学习方式,成人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由和空间,保证儿童游戏具有自主性。有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1.5分钟,幼儿教师就会对幼儿的游戏产生一次介入行为,但其中32%是属于无效干预,有效干预所占比例仅是相对较高。所以,成人在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上应该强调教育干预的适度性以及介入时机的合理性。例如,成人向儿童介绍新的游戏材料时,可以只采用演示操作的方式进行,避免过多指导语的使用。过度的教育干预只会使儿童产生模仿行为而并非有效的学习行为。但如果儿童在自发探索后仍不能理解如何操作新的游戏材料,那么成人可以再给予少量的语言提示,以继续支持儿童的探索活动。
二、合理设計学习任务
在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成人要有耐心并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发现。如果儿童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能自发地提出帮助请求,那么成人首先应该提供的是进一步探索的方法而不是最后的结果。当然,儿童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如果屡屡受挫,长时间体会不到成就感,则会降低其继续探索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可以分阶段地创设一些小的成功点,不断鼓励儿童深入探索。以学习“沉浮”概念为例,教师要使学生在对“沉浮”定义(指在水上出没的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让儿童利用水槽、乒乓球和玻璃球进行相关自发探索的活动,以获得与“沉浮”概念有关的直接经验。当儿童进行探索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个别儿童的实践情况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能正确地描述现象的儿童,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作为奖励(成功点1)。而对于那些不能作答或主动请求帮助的儿童,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注意到现象的关键点(物体是在水上还是水下)。接下来,教师要在儿童所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儿童将“沉浮”概念与之相匹配,并且通过让儿童对相关问题进行抢答(哪些材料是“沉”,哪些材料是“浮”)来考查他们的学习情况(成功点2)。最终,教师通过采用这种分段式的教育方式,使教育干预达到了支持儿童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学习的效果。
三、正确对待儿童的好奇心
除了分段式的教育方式以外,好奇心也是儿童科学思维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积极建构的主动过程,而好奇心则正是儿童这一主动性的来源之一。”早期研究指出:“幼儿对自身所好奇的问题的学习效果最佳。”此外,Berlyne(1978)还曾提出了有关好奇心的最优水平理论。他认为:“当个体的好奇水平处于较高状态时,他们就会主动地通过探索来降低自身的好奇心水平。”因此,成人能否正确地对待儿童的好奇心,对儿童科学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成人要学会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发相关内容的探索行为。课堂教学中,儿童的“溜号”现象是十分常见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合理地处理。比如,当大多数的孩子对窗口外停落的小鸟产生了好奇(对未知事物关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儿童介绍一下小鸟(例如,秋天到了,小鸟们都开始“搬家”了,它们现在可能是累了,所以停落在窗前休息一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但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使其更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产生相关的探索活动(例如,观察小鸟的迁徙),而且又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身上,这样有利于继续进行教学活动。
总之,儿童思维与科学思维是相似的。顺应儿童的这种自然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充分的成长空间,对儿童后继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儿童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共同特征,挖掘出适合于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案,从而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儿童科学思维的形成,这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是现代学前教育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1):1-9.
[2]韩进之.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心理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79(5):75-84.
[3]Gopnik.A.Scientific thinking in young children: Theoretical advances,empirical research,and policy implications[J].Science,2012.
[4]袁薇薇,吴庆麟.科学思维的心理学探索[J].心理科学,2008(4).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