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与智慧迸发出的幸福课堂
2017-08-06周国芳
周国芳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中心小学)
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需求。就当前教育的体制来说,学生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长达20年,其中基础教育阶段为9年。长达9年的基础教育,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这段时期是学生对幸福标准的认识形成的主要时期。而漫长的课堂学习能否让学生产生愉悦,认识幸福的本质,从而获得幸福的体验?每个人由于接受的家庭教育,受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外在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应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三观的认识也不均衡。心理学研究已证明: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因此,“幸福课堂”需要智慧,智慧的课堂则充满活力。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发挥智慧的力量,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就能让学生产生连续性的自我认同、对其课堂表现出信心。这种源自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对于形成个体的成就感是极其重要的,会让学生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幽默、和谐、开放、师生共长的课堂需要老师点亮学生智慧的火种。学生智慧的火种被点燃,其幸福之门便已开启。
一、幸福的课堂一定是幽默的课堂
幽默的课堂是自由的,人的智慧在这种自由空气中,各抒性灵,各逞其奇。师无酸腐口气,生无僵化之相,课堂便充满智慧的活力。
心理学认为:“在日常交际中,幽默是最好的调节剂,可以营造和谐美好的气氛,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幽默可以使人的精神放松产生愉悦。哈佛告诉我们:“幽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亚于阳光、水和空气。”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或无意、预料之中或预料之外的各种突发情况,教师的处理不能生硬,要像润滑油一样有疏导、调和的能力,要有打太极般以柔克刚的优雅,教师的评价是春风拂面、暖意洋洋、直至心田的艺术。
对于疲劳的人来说,幽默就是休息;对于烦恼的人来说,幽默就是慰藉;对于学习的人来说,幽默就是兴趣。
二、幸福的课堂一定是和谐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看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生课堂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是由其心理和生理原因决定的,属于自然现象。老师在课堂上不要生硬地批评和责罚,从尊重人格、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出发,智慧地处理。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教师应尽量选择符合其学习能力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幸福。
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佳的。
三、幸福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具体表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开放的课堂由于打破了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的环境是自由的,其课堂设计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为中心,结合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从而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心智平衡发展。开放的课堂不是无限制地放任和无程序地设计,放开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心紧密结合教学的重、难点,不是无边际的“遛马”,是外在形式的开放和内隐程序的设计的严密结合。开放的课堂还在于教学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例如3+7= ,2+8= ,10的加法计算可以设计成___+___=10,从而让学生探寻更多的发现。从探索的进程中体会到每一次的发现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探索,在自主探寻过程中形成内隐式的知识框架。
四、幸福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共长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一定是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學生的主体地位的完美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想学、会学,能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思考,使学生会学、善学,同时注重诱导学生兴趣的产生,使学生好学、乐学。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生活乐趣的技能。
应该说,课堂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因素,如父母的关系、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同伴的关系、他人的认可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智力因素,如成绩的优异、学习的习惯等。此外,对主观课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例如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度、横向与纵向的差异度等等,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反思、改进,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罗素.幸福之路[M].华夏出版社,2012.
[2]胡智华.和谐课堂:师生共长的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