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掷游戏的教学设计与探索
2017-08-06徐红群
徐红群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第二幼儿园)
摘 要: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幼儿园的小学生对持物投掷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幼儿园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随手捡起一样东西与同学之间追逐打闹。但是这样的追逐打闹过于危险,很容易在玩耍中受到伤害。针对学生喜欢持物投掷这一特性,在教学中设计并改进了一些游戏,使幼儿不仅感受到玩的快乐,还在玩中学到知识,更保障了幼儿在校园内的安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设计;投掷游戏
一、设计雏形
1.第一次设计活动
笔者在教学区域内设计了一个“打怪兽”的游戏,教师将怪兽悬挂在大树的不同方位,一个怪兽守护一个树洞,同时准备了几个小的纸球供幼儿投掷使用。在准备工作做完后,对幼儿进行开放。第一个走进来的小朋友看到我准备的这个游戏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纸球兴奋地说:“我要打红色的怪兽。”纸球掷出去并未打中,但是却没有影响幼儿的兴趣,紧接着再次拿纸球进行投掷,随后而来的小朋友也很快地加入到投掷游戏当中。
2.活动分析与反思
“打怪兽”的学習性区域是“快快慢慢”主题下的区域,有了相关的情景设置,幼儿更加容易地沉浸在游戏当中。这个游戏需要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才能做到百发百中。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协调性,使其集中注意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面对困难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所以可以根据游戏的难易程度选择性投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这个游戏还存在一些缺点。
(1)纸球数量过少
第一次设计的这个游戏考虑得不够全面,准备的纸球数量过少,结果导致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想要尽快地参与游戏而发生了争执。
(2)游戏难度设置低
这个投掷游戏只设置了一个投掷点,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做到了百发百中,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几次投掷不中便失去了兴趣。也是因为只设置了一个难度等级,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失去了挑战的兴趣。
二、改进游戏
对第一次游戏进行反思,笔者将游戏进行了改进。
1.改进后的游戏
在第一次游戏设计的基础上,笔者增加了纸球的数量及大树的数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另外,在投掷区域设置了不同距离的投掷标志,甚至还在投掷距离中设计了一些不同难度的障碍物,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打中的是哪个目标,笔者还与学生一起商量小怪物的名字,根据名字或颜色来区分打中的目标。有了这样的设计,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说出:“我打中了蓝色的怪物。它叫蓝怪兽。”当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位学生同另外两位朋友说:“咱们一起玩吧,你站最近的那个位置,我站中间,他在最后那个位置。咱们看谁打得多。”这个小朋友的建议很快得到其余两位小朋友的认同,依次开始游戏。
2.活动分析与反思
这个游戏经过进一步的改进以后,学生在玩的同时还做到了与同学讨论,制定并遵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由于游戏设计得越来越全面,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力逐渐转移。有的被树上怪物的名字所吸引,一边指一边说出动物的名字,有的学生研究出新的玩法:一个投,一个数,玩得不亦乐乎,还有的依旧沉浸在打怪兽的游戏当中。
经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学生开始能够自主地制定游戏规则,并且在同伴的影响之下,即便平时经常违反规则的学生也可以按照游戏规则一同玩耍。
3.游戏中的不足
虽然较第一次的游戏设计,这次的游戏已经很完善,但是笔者认为其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玩的乐趣,也尝试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可以说,这是一场纯玩的游戏,中间没有融入知识点。幼儿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游戏的设计上可以融入一些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三、第二次游戏改进
这一次,我在游戏区域内放置了一个投放记录表,将大树上的怪物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纸球的数量控制到了10个。三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游戏,一个学生投掷,另外两名学生共同计数。游戏结束后,根据投递数量由学生自己判断谁多谁少。游戏经过改进以后,我发现:一个平时比较安静的学生自己一个人在玩游戏,每投中一个纸球后,他都会自己进行记录。由此,我再对游戏进行改动,将幼儿区角中的小方桌提供给学生,方便他们记录投递的数量,并邀请玩得好的小朋友分享一下游戏经验。
活动分析:
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玩的快乐,还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一些初步的知识。最后一次的游戏改进,让学生的规则意识更加明确,并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游戏、记录。
从整个游戏活动分析来看,游戏的一次次改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陈央儿.用隐性规则引导幼儿有序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4(6).
[2]李玉双.合理开发当地资源丰富幼儿活动内容[J].教学与管理,2004(23).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