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解析
2017-08-06项朝晖
项朝晖
(安徽省宁国市宁墩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法,通过将传统故事转化为数字化故事,能够让故事更加形象、直观、有趣地表达出来。现如今,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能够切实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数字故事;品德与社会;小学生;新课改
数字故事作为新时期下新型的教育元素,其使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很多教育者将数字故事应用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故事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本的口述故事形态转化为图片、视频的形式。简单来说,数字故事即是多媒体形态下的故事,相对传统故事,数字故事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新时期下,新课改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同时也要做到教人育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论是教育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品德与社会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要采用数字故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德、美、智、体协调发展。
一、数字故事概念简述
数字故事即数字化故事,主要是指将图片、文字等故事元素进行整合,进而彰显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彰显故事人物的个性。数字故事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术将单一、传统的故事方式转变为更加形象、直观的数字化技术,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印象,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部分小学已经实现了数字故事教学。在具体应用中,数字故事能够展现出趣味性、全面性、多感知性等特点,是非常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对社会形态认识有限,传统故事只能让学生明白这件事情,但数字故事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故事的情节发展产生共鸣,再加上数字故事自身的教育性特点,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目标一致,在应用中,学生除了要观看数字故事,同时也在此过程中与教师交流,进而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了德育。
二、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化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
数字故事教学是新时代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应用数字故事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认识到数字故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多媒体技术、德育教学内容的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结合点,进而提高数字故事的应用效果。同时,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爱好、兴趣点作为基础。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好奇心都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保证数字故事的趣味性,进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二)保证数字故事的合理性
数字故事不仅要能够满足新课改要求,同时也要参考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保证数字故事的合理性,精心设计数字故事。新课改要求小学教育能够贴近生活,因此,在选择数字故事时,要挑选学生日常经历的事情,做到教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对学生态度、情感的教育。例如在《生活中的安全》教学中,数字故事可以呈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小朋友独自在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敲门,之后小朋友询问是谁,陌生人称自己是隔壁的叔叔来借东西。这时,为了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屏幕中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并标志出“这时你该怎么做?”,之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该故事符合小学生日常生活特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求助,独自面对日常安全问题。
(三)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合作学习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未成熟,缺乏自主性,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故事创设故事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配合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在《珍惜劳动成果》教学中,由于很多小学生饮食中容易出现浪费粮食问题,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模式,并设计一个数字故事,主要内容为:一个小学生面对一盒盒饭非常为难,因为故事主人公不喜欢吃菜里的青椒。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争辩要不要吃盒饭,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经历过这件事,之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各小组进行探讨,最后让学生领悟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不良习惯。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更加合理、精彩的数字故事,激发学生积极性,落实德育知识,进而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张淑萍,范国睿.以数字故事促进学生21世纪技能发展:基于对芬兰“数字故事”研究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6):53-6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