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节日气氛”贯穿于教育始终
2017-08-06梁文碧
梁文碧
(四川省简阳市华西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承担着的不仅是教书之责,同时还有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除了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责任感和“知识改变命运”的紧迫感之外,还应不忘“慈母”的角色,让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时常洋溢在欢声笑语中。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多给他们一点“节日气氛”,显得尤为迫切,那是我们对学生成长的礼物。
关键词:节日气氛;环境气氛;人情气氛;语言气氛
提到過年,大人、孩子无不喜笑颜开。尤其是孩子们,更是乐得放烟花,收红包,与伙伴们嬉戏……平日里,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孩有小孩的烦恼,唯独逢年过节,才能让大家真正放下包袱,开开心心地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承担着的不仅是教书之责,同时还有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除了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责任感和“知识改变命运”的紧迫感,还应不忘“慈母”的角色,让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时常洋溢在欢声笑语中。
在常人的眼中,似乎教育人就应该板起脸来,认为只有严肃的面容才不失教育的权威,只有严厉的言词才会收到教育的效果。在这里,教师把自己的位置错误地定位在维护师道尊严之上,或是错误地理解了师道尊严。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那种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动则严厉呵斥的教育方式,是与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当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成长着的学生,必定会在小小心灵中逐步种下恐惧、胆怯、逆反、憎恶的种子,他们对教师轻则敬而远之,重则会产生严重的敌对情绪,甚至厌恶感。
有人把教育比作阳光雨露乃至甘泉,这是十分恰当的。分析教育学生的“节日气氛”,不难发现,有这样几种气氛需要教育者认真去理解,去把握,去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一是有平和的“环境气氛”。节假日时,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人们身处其中显得精神焕发。教育要讲究时机,人在心情好的时候似乎耳根特别软,特别听得进别人的劝告。学生一旦犯错,有时不要立即用“活动课你别出去活动了”“你刚才影响了别人,现在给我好好地反省反省”来制造紧张气氛,这样教育就缺少了和气的环境气氛,就难以让学生在最优化环境中受到无声胜有声的感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与教师某一天忽然迟到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都有迟到的理由,难道学生不能有犯错的原因吗?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应当先稳定好自己快要着火的心情,进行“冷处理”。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对事情进行全面了解调查,就事情本身作出客观实际的分析,再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教育。
二是有温暖的“人情气氛”。节假日时,整个人被浓浓的亲情关怀包围着,人们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教育时特别要讲究人情味,所有的教育不是把人从生活的原状抛向无着落的地方,也不是让已经发生的一切,以人本为上,以人文为先,更需要的是人间的温情,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差、成绩差的学困生,他们平时受到的表扬和鼓励不是很多,更需要用理解和爱去抚平他们心灵上的伤痕。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研究使学困生进步的办法,要善于在生活及学习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并经常督促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非智力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所改变。
三是有良好的“语言气氛”。节假日时,人们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耳边充满好话、暖人心的话。教育学生时特别要讲究措辞。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对学生的震撼力是极大的,很具有杀伤力。那种对劈头盖脸无休止的呵斥逆来顺受的后面,往往是一个幼小心灵再难以快活成长的缘由。我们常会听到孩子由于受不了家长、老师的语言伤害而做出离家出走、轻生等很不明智的选择。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有经历。我想要强调的是对学优生柔情似水,对学困生冷若冰霜的众多从教者的共同特点。但是要想营造良好的气氛,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的能力问题,成绩跟不上。对这类学生,教师也不可灰心而放弃不管。要发现他们的爱好和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只要使其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使其学习得到惊人的发展,从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然,教育学生讲一点“节日气氛”,并不是放弃原则对学生的任何错误一团和气,而是要注意教育的“时候”“节奏”“艺术”,至少你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得到如同节假日般的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教育,显然孩子们收益要比在“被迫”中获得的收益多得多,效果也会好得多。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竞争异常激烈,家长、老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批评多于表扬。因此,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多给他们一点“节日气氛”,显得尤为迫切,那是我们对学生成长的礼物。
作为小学高段的学生,他们开始逐步处于青春期,心理的发展在学习的压力下越来越呈现出活跃、浮躁的特征,因此作为高段的教师,在班级教育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节日气氛”贯穿始终,是十分必要的。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