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08-06王俊兰
王俊兰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胡村镇墩坊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逐步转变,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发挥小组集思广益、扬长避短、相互帮助的学习优势,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着重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一双慧眼,抓住教学契机,发挥自身的诱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小组成员各尽其能,共同解决难题,共同进步。
一、合理分组,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一堂课的引导者、决策者,应当进行合理的分组。常规的小组合作形式有前后桌、同桌讨论等,由于这种合作方式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可能出现全是优等生的现象,最终只会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有可能一组成员全是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因其自控能力较差,这种形式也自然毫无成效。针对这些情况,科学分配小组成员才是有效的解决方式。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合理分配,4~6人为宜,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平均分配,为每一个小组配备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负责小组发言、成果汇报等工作;配备一个操作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操作;配备一个记录员,负责材料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相关任务的记录,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保证小组学习高效进行。
2.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数学教师应当提醒和强调:如果成员之间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都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切勿一意孤行,走入思维盲区,从而真正发挥小组合作互相帮助、集思广益的学习优势,这也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立足生活实际,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生活中到处都弥漫着数学的气息。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灵敏,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特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给学生一种归属感、熟悉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小数概念,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超市中各种商品的标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生活实例,说出生活中的小数,稍后由各小组组长进行成果汇报,课堂异常活跃。“用电子秤称量一盘糖果,上面显示为0.6 kg”“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4米”“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会出现37.5 °C、38.3 °C、39.4 °C等等”……這些都是小组讨论的结果,“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集思广益,从熟悉的事物入手,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集思广益的学习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2.制定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难题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的形象思维突出,有的逻辑思维出众,有的抽象思维较强。数学教师应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施展各自的才华,为小组争光。
例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张趣味十足的图片:10根香蕉、12串葡萄、16个苹果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顺势创设问题情境:大家看这些物品怎样分配才算公平?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三种方案。
香蕉有两种分配方式:10÷5=2、10÷2=5
葡萄有四种分配方式:12÷2=6、12÷6=2、12÷3=4、12÷4=3
苹果有三种分配方式:16÷2=8、16÷8=2、16÷4=4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制定一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各尽其能,发挥小组合作相互帮助的学习优势,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积极意义。
总之,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遵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打开他们的思路,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郑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3(1).
[2]王璐.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