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语用“用”以育人
2017-08-06叶传标
叶传标
(安徽省马鞍山市珍珠园小学)
语言文字天生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目标必须也必然是“语用”,即语文实践方能实现。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文“本”,找准教师“训”和学生“练”的基点,同时,根据总体目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巩固提升,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一、精研文本,吃准两头
小学语文课本以相对独立的单元和板块设计形式,使教学实践更有针对性。同时其开放性也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提供了路径和更为广阔的时空。我们的教学始终是因为学生而存在和进行的,所以,熟知教材、熟悉学生,在吃准两头的前提下,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既注重贴近学生,因学生需要和发展而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更凸显于过程中的因势因时而为。比如,义务教育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选编的《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篇章在内容上都是描写爱家乡、爱国的佳作,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与前面第一组的训练重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有紧密的联系。而《梅花魂》一文既表现爱国思乡之浓厚情感,又灌注了传统文化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整组课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在篇章结构上,《梅花魂》以“墨梅图”为线索,倾注故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梅花”在文中反复出现,很好地体现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行文特点。而五年级学生因为接触到传统艺术作品的机会不多,对故国怀乡的情感理解上有困难,所以,教学中,首先学习本文,以本文为例,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读、思、说、听的过程中了解故事,研究句章,体验情感,进而很好地突破单元学习的重难点,为其余几篇文章的学习铺垫情感,并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方法。
二、训练结合,找准基点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具有多重价值。比如知识层面,教材中包罗万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知识以及语文知识;比如能力层面,听说读写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诸如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比如品格方面,道德修养、审美素养、健全人格等等。语文教学的这些价值不是靠说教来告诉学生的,需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在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的过程中,默而识之、日积月累、熏陶感染,从而水到渠成。所以,在找准训练基点的前提下,教师增强“训”的意识,学生提高“练”的实效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七组的训练重点是人物描写,所以阅读和习作的训练点就是如何抓住特点来理解和描写人物,同时本组编选的四篇文章来自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所以在名著阅读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白描这种表现人物的方法也是拓展阅读的训练点。
三、瞻前顾后,瞄准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实践就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呼吸吐纳、吸收积累语言、表达运用语言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亦有为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惟其如此,语文教学在明确工具性训练和品行养成的目标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根据总目标和学生、教材特点来调适课时、单元目标,瞄准语文教学的方向,保障学段目标的达成。而无论是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还是良好的道德认知和品行的涵养,都应当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在紧扣自己任教年段的目标的同时,前瞻后段目标,为孩子未来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反观前段目标,巩固已有基础都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口语交际方面的目标,我们择其一点来看,低年段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中年段是“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高年段是“与人交流能理解和尊重对方”,这里就明显看出其能力目标的层级,这种层级不仅仅是能力方面的,也有习惯和品行方面的。学生的能力和品行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向上的过程。所以,瞄准语文教学语文能力培养和育人方向的总体目标,在宏观层面,教师应当把握教材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与人文指向,不仅仅在年段,更重要的是在主题单元,甚至每一课时的教学中适当瞻前顧后,方能更好地巩固提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本”为语用,要求适当地使用学习材料,使课本的使用从一“本”向多“本”转化,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的意识,从而优化语文学习资源;“用”以育人,要求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品行,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质,母语学习本身具备的文化传承,民族性格养成的功能需要我们在常态、高效的“语用”过程中达成目标,所谓“顺其自然”,即把“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结合起来,在“随风潜入夜”中,于熏陶感染的状态下,化有形为无形,于无声处做到“水到渠成”。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