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2017-08-06袁林芳
袁林芳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高新学校)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语言的运用,教师能否发挥出语言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丰富教学语言,提升语言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转变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语言的功效。
一、转变语文课堂对话形式
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他们无法正确、充分地理解课堂教学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课堂对话形式进行转变和调整,转换角色定位,加强引导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的使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在《燕子》课文教学中,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课文中主要讲解了春光的美和燕子的美,阐述了春天对于愉悦人们心情、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精神的重要性。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語言的魅力,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通过阅读文章,你有哪些感受?课文中哪个段落印象最为深刻?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最后,教师布置背诵任务,第二天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背诵。在传统的对话模式中,对于学生的不同背诵程度,教师会批评背诵不好的学生,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但是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加强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以此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不管是背诵好的学生还是背诵不好的学生,教师均需要给予正面评价,鼓励学生,以此使学生认真学习,实现新课改目标。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以引导为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为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这种方式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举个例子,在《风娃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谜语将课程导入,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还能使学生的兴趣被很好地激发出来。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准备三个风娃娃,用以奖励问题回答出色的学生。利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引导手段,学生可以自然地融入课堂中,对语文产生兴趣,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学方式多为“填鸭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新课改要求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突然的课堂提问会使整个教学进程受到影响,教学思路也会产生偏差。因此,这部分教师通常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无法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为学习主体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语文知识主动进行探索。
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更为关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掌握,尚无法满足素质教育需求,教师对各种教学手段尚无法做到灵活运用。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后时间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阅读书籍,丰富自身阅历;提前阅读课文,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只有不断增加阅读量,才能结合课文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累积,开阔学生视野。比如,讲解《咏柳》古诗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此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年代以及诗人的生平阅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并非困难之事,教师必须意识到语言转变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除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知识,强化自己,提升教学水平,以此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思,实现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丹,刘芳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新课程,2014(3):3.
[2]周红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54.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