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2017-08-06邢丽红
邢丽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幼儿园)
摘 要:现代的家庭中,家长往往过分溺爱孩子,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家长总是大包大揽,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孩子做好,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还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认为这就是早教。还有的家长不注意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关键词:早教内容;奶话危害;信息传递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到了社会不适应。家长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有些事情还得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妈妈懂得爱,懂得怎样去爱,孩子就会形成自我反省、自我克制的品性,就会有良好的是非道德观。家庭是最好的“早教中心”,所有方法来自良好的感知能力,大人的性格有偏差很难弥补,而孩子是一张白纸,所有美好的,你认为你所缺少的,都可以通过科学恰当的方式,把孩子培养出来。
一、家长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内容选择欠妥
三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研究表明,三岁之前是孩子心理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在三岁以前,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特别溺爱,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伤害。帮助孩子做一切事情,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家长没有想到,正是这样重物质、轻内心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的不独立,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家长必须抓住三岁之前这一重要的时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等。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要以身作则。例如,很多孩子见到陌生的客人时,都会因为畏惧等原因而不说话。这时家长常常就很着急,会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叫人啊。”“你怎么不说话啊。”“真不礼貌。”等等。殊不知,这样的话反而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让他们更加不愿意甚至反感与人打招呼。其实,家长只要能礼貌地与客人打招呼,就是给孩子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潜移默化之间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再如,许多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自己穿鞋了,但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会将左右脚穿错。这时,许多家长都会大声地喊:“不对不对,穿反了。”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还分不清对错。家长大声地呵止会吓到他们,给他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不明白家长为什么这么着急,这么凶巴巴。其实,家长在这个时候,只要和颜悦色地将正确的穿法告诉他们就可以,而不要指出他们的错误。
二、父母语言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孩子的发音准确度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听到一些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家长必须注意,从孩子诞生起,与他们说话的时候必须说普通話。说话要清晰,发音要标准,语速要适中。切记不要说奶话,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例如一些孩子都已经四五岁了,说话仍然不利索。还有些孩子两岁多的时候依然不能清晰地区分“你”“我”“他”。如果想让孩子尽早地掌握人称代词,家长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抓住与孩子交流的一切机会多使用人称代词。例如不要说“爸爸给宝宝拿酸奶”,而要说“我给你拿酸奶”。另外,当孩子因使用了错误的人称代词闹了笑话的时候,家长切忌哈哈大笑,而要及时纠正。
三、家长的不当言行会给孩子传递负面、消极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必须注意语言的暗示能力。首先,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做得不好。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孩子,如“他就是这么顽皮”“他就是不爱吃饭”“他就是个捣蛋鬼”等,家长不觉得这有什么,甚至有的时候只是自谦的一种说法。但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就会得到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要注意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你可以自己把衣服穿好”“你今天吃饭真棒”等,这些积极的语言暗示会给孩子带来信心,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家长一定要记得,不要用威胁的话语吓唬孩子。这种语言的暴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有样学样,形成暴躁、易怒、刻薄的性格。家长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温暖的感觉,用爱感化他们,用亲情鼓励他们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和压力。
总之,0-3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家长必须利用好这个特殊的时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准确的发音,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语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后天的引导,这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我们应该人人反思,良好的教育语言是平时教育的一种支持手段。改掉自己平时的口头禅,改掉粗鲁的语言,为幼儿做好榜样,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也要提醒家长平时和幼儿交流时,要注意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琼芳.读懂孩子的心[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卢娜.蒙特梭利教育[M].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