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习快乐舞动
2017-08-06金珍珍
金珍珍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汛桥镇中心幼儿园)
摘 要:集体舞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它是由全体幼儿参与,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完成动作和队形的变化。一个完整的集体舞蹈教学包括理解音乐、学习动作、变化队形等内容。集体舞蹈的一般特点是围绕“最终能够完整表演某一具体作品”进行的,动作表演是舞蹈作品最终的呈现方式。可以说,动作是整个舞蹈的“血肉”,动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而且有助于儿童提高“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每个集体舞蹈都有规定的动作(起码大多数动作是规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把动作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幼儿;集体舞蹈教学;动作学习
目前,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过程异象丛生,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的现象。主要问题是:(1)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能力不够熟悉,不能提供难易适中的动作模板;(2)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缺少有效策略,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师示范,幼儿一遍遍练习,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缺少进一步的推进机制。快乐的音乐活动变成机械的动作练习,导致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进而拒绝活动,表现出吵闹、不合作……如何让幼儿在集体舞动作学习中学得轻松高效、舞得欢快活泼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近年集体舞蹈教学实践谈谈动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动作经验化策略——运用经验、加工迁移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新旧知识反复、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主动、有效、深入。”因此,我们在开展舞蹈教学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动作或对已有的经验动作进行重组、加工、迁移。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幼儿学得主动、轻松、高效。
1.生活化动作的运用
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他们而言,最多的经验动作就是生活化动作。生活化动作包括一般生活动作,如:走、跑、跳、点头、弯腰、屈膝、摇摆手臂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动作。还包括模仿动作,如:刷牙、洗脸等生活活动动作的模仿,扫地、擦窗等劳动动作的模仿。在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生活化动作进行回忆,再在生活化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加工,让幼儿轻松学习舞蹈动作。如:中班《邀请舞》中有重复出现的邀请动作。在学习这一动作时,教师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用什么动作邀请朋友;接着,在幼儿呈现的生活化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最后,形成舞蹈中所出现的邀请动作:左手往左侧伸长,左腿向左边伸出并勾脚,右手背在身后同时身体向左边倾斜。四拍后换右侧,动作相同。
2.已会舞蹈动作的迁移
集體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已经学会的舞蹈动作,运用“动作迁移”来学习新的舞蹈动作。如:学习大班的藏族圆圈舞《多快乐多幸福》时,教师先带领幼儿复习新疆舞;接着,示范新教内容——藏族舞的“退踏步”;再与幼儿讨论藏族舞的“退踏步”与新疆舞的“进退步”之间的异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幼儿就能发现两者间动作的差异,在已经掌握“进退步”的基础上学习“退踏步”就容易多了。
二、动作层级化策略——难易分级、逐步累加
在动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觉得非常简单的动作幼儿却老是学不会。如小班教师经常会要求幼儿合节拍一边拍手一边走进活动室,成人觉得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幼儿的表现却不是忘记拍手就是走路不合拍。可见,教师对动作的难易掌握不准确。根据达尔克罗兹的分类,动作种类分为不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综合动作。在音乐中做动作,不移动的上肢动作是最简单、最容易合拍的;不移动的下肢动作比不移动的上肢动作难;移动动作是最难的。简单地说,上肢动作容易、下肢动作难,哪怕是行走这样最普通的日常动作,因为它是下肢动作又移动,所以当要求合乐、协调时,对于幼儿而言也是难的。在了解了动作难易规律之后,我们对每个集体舞蹈动作进行了难易分级,运用层级化策略进行教学。
1.递进式策略——由易到难、层层叠加
在一般的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把舞蹈动作分解,由易到难、层层叠加。先学习上肢动作,学会之后再增加下肢的动作,当上下肢动作都能协调后,教师再带领幼儿进行动作空间、时间上的移动。通过这样的分解组合,幼儿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组相对复杂的舞蹈动作。如:我们在组织集体舞教学《欢乐鼓》时,先引导幼儿在座位上做拍腿、摆臂的动作。简单的上肢动作幼儿很快就能合乐协调地表演动作了。接着我让幼儿离开座位,在原有动作基础上把拍腿动作改成拍同伴的手,同时增加扭胯动作;摆臂同时踏步。虽然这组动作是上下肢同时进行的,但是在已会上肢动作基础上增加同频率的下肢动作,幼儿就比较容易学会。最后,我带领幼儿把踏步动作改为向前行进,产生了移动动作……这样由简单动作到难度动作逐步增加的过程,就如在攀登悬崖时,在地面与悬崖之间架起一级级台阶,幼儿就能比较轻松地到达顶峰,也就是高效地学会这组舞蹈动作,同时还能体会到身体动作表演带来的愉悦感。
2.包裹式策略——先难后易、逐个添加
有的集体舞蹈在编排过程中会出现一两个比较复杂又多次重复的动作,这个关键动作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整个舞蹈的效果。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采用先难后易、重点突破的策略。心理学中有一个反映时间与注意关系的反U曲线,它告诉我们:活动的前十分钟,幼儿的注意呈上升曲线,也就是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十分钟左右到达最高点,之后慢慢下降,也就是注意力开始分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开展舞蹈教学时,把难点动作前置,利用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让孩子学会这个“中心动作”,然后再逐个增加其他较简单的动作。如:我们在组织大班集体舞《逗牛舞》动作教学时,先把一个比较复杂又多次重复的中心动作“侧身换位”前置,教师通过放慢动作速度,把“侧身换位”动作分解成上下肢动作等方法,让幼儿学会这个中心动作。然后再逐个增加“侧身换位”前的同伴两两面对面拍手,“侧身换位”后走步找新朋友、与新朋友面对面拉手……把这些相对较简单的动作,如制作玫瑰花般一层层包裹在“中心动作”这个花蕊周围。
三、动作形象化策略——形象记忆、生动表现
3~6岁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表现为他们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开展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给动作赋予合适的形象,便能促进幼儿主動思考,主动追求动作的形象化,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1.给动作赋予多种形象
对于幼儿园孩子而言,给动作赋予了一定的形象,他们就会对动作产生感情、表现起来会更灵动。而具有形象的动作也有助于幼儿记忆。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时,我们会给一个个动作赋予形象。如在开展中班集体舞《山谷回声》时,我们把前半部分的带领动作当成表演山谷回声。带领者拍手,集体回应拍手就成了山谷的回声。有了这一形象的提示,集体回应拍手时,幼儿就会主动追求拍得整齐但又不能太响,从而更接近“回声”这一形象。
2.为动作绘制固定形象
舞蹈和音乐一样是流动的艺术,舞蹈动作总是随着音乐的流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记忆动作的变化还是有难度的。动作变化相对多的舞蹈,我们会采用绘制动作图谱的方法,让流动的动作形象化、固定化。如我们在开展大班集体舞《螃蟹舞》教学时,把一组变化比较多的动作:向左走四步、向右走四步、转圈走四步、点头吐泡泡……用形象的图案绘制出来。孩子们一眼就能看懂动作的变化方向、频率,在图谱引导下能更轻松地学习动作、记忆动作、表现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动作图谱只能作为教学支架,教师要把握好退出的时机,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去表现动作,感受动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四、任务意识策略——问题前置、关注要点
集体舞蹈的动作学习是以“观察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前置的方式提醒幼儿观察的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从而明确学习重点,理解教学目标。
1.提问的准确性
教师在示范前的提问会吸引幼儿选择性注意,使幼儿注意教师提问中提到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示范前的提问要确保准确性。有的提问指向所观察动作的特殊性,比如:老师拍手拍了几下?跺脚跺了几次?有的提问指向动作结果反思的,比如:拍两下手再举起还是拍四下手再举起?有的提问指向概念活动,比如:刚才我们跳的是新疆舞的进退步,现在注意看老师跳的舞步与进退步有什么不同?通过任务前置的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的动作,准确地感知动作的结构、反复的次数。
2.反馈的有效性
教师对示范后的幼儿回答必须要做有效的反馈,这是帮助幼儿确认动作要求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反馈包括:判断式,比如:“对”或“不对”;重述强调式,比如: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就要采用重述强调式;加工整理式,比如:当幼儿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教师应对孩子回答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给幼儿明确的指令。所有的反馈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明确动作的走向、频率、组合、结构,让幼儿的动作学习更准确。
身体动作的表演能让我们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我们的幼儿在集体舞蹈中学得轻松、舞得快乐,让他们感到是在为自己而跳。
参考文献:
[1]谈彩梅.集体舞蹈教学流程中的教师问答[J].学前教育,2011(11).
[2]王秀萍.一种经验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04.
[3]王秀萍.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04.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韵律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