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8-05陈爱民
陈爱民
(福建省南平市夏道中学)
摘 要:历史学习是对国本的学习,是情感上的认知和理解,是不忘前人之事的表现。初中历史内容和重点是对历史事件、时间以及地点和意义的学习,其内容多而杂,学生更主要是通过“复述”来加以记忆,这样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很多师生将历史学习作为一大难题,特别是在事件的对应上。而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其要求的核心素养也不尽相同。研究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学习过程,令历史学习同样有趣。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更好地学习历史,给师生以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有人说,历史就是考验记忆力的学科,如果记忆力不好,就很难学好历史。其实也不尽然,历史学习不一定非得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将事件、时间和故事等统一起来,甚至在喜爱的电视剧中发现蛛丝马迹,这些都帮助他们了解历史,探寻历史,发现历史背后的精彩。新课程的制定也体现出其要求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更主张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依托内在的能力和理念来学习,实现有意义的教学。甚至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列入学科考查方向,促使师生注重其培养。如同“射人先射马”一样,要抓住历史学习的主要矛盾,体现有计划、有技巧地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进而提升学业成绩。
一、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历史学习有哪些作用
素养不仅指知识或技能,也包括在特定的場景中,能够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来满足复杂的需要。具体到学科素养,指在学科中素养的具体化,具有特色鲜明的学科特点,更依托于学科知识体系而存在,特别是对于学生日后在此学科或是此类学科中学习有所帮助,形成关键性的思维品质。从历史学习的角度来说,便是指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懂得如何调动自己的技能和态度,使之满足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并且表现出“自如”“轻松”的学习状态,可以更有计划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包括方法、情感和态度等,是学生带有鲜明历史特色的学习方式和理念,更影响着学生历史学习的每个环节。比如,历史学习中的语言素养,如果没有完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难寻找到众多信息之间的关联,其记忆也就存在困难,更难以保持长久的记忆。再如,历史学习中记忆品质,如果“过目就忘”的话,恐怕也是很难学好历史学科的。
从以上几个例子中也能发现,素养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是重要的,而核心素养更是关键的。核心素养的缺失会导致学科学习出现大的障碍,甚至是失去学习兴趣等。所以培养核心素养要更加注意学生的适应性,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满足学习的需求,并且将核心素养再划分层次,逐渐塑造,综合影响。核心素养一旦养成,不仅有利于促生其他素养,而且能培养历史学习自信心,进而产生历史学科的兴趣,对后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但是只注意培养核心素养是不够的,需要实现素养和实践的联系,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是没有实际意义价值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及培养方法
1.培养历史时空观念,注意教学的组织策略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大支柱素养,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地理观念,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有明显的时间线和地域性,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正确的时间和背景下,其故事才是完整的,其意义价值才能得以发挥。即便是相同途径的战争爆发,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也可能是爱国主义或是侵略性质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建立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并且填充事件细节,对事件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观察,从而构建全面的历史观。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策略的实施,将历史事件的琐碎时间点、空间地点等联系起来,并且用多种方式来划分时间和空间,对重点事件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并且组织学生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组织自己的学习,建立个人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并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整体和局部进行重新理解,且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更强的历史观念。采用组织策略展开教学,能帮助学生自主形成知识框架,增强记忆。
2.培养史料实证观念,注意多媒体展开教学
历史的宝贵在于真实,这也是它根本价值的体现,脱离了真实就是架空的历史,在历史的学习中是没有价值意义的。所以学生要具有基本史料实证观念,能够分清真实历史和虚假历史,并且和小说、故事等加以区分,只有经过史料实证的事件才属于历史学系范围,对史料的认真求证也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从初中历史的学习角度来说,教材中不可能会有虚假历史,但是学生在课外学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把握。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各种史料,并且尝试让学生进行辨析,充分了解史料的类型,同时也有助于与史料的认识和求证。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可以多给学生几篇进行比较,并且将实证案例等附在其后,能通过蛛丝马迹发现更多的历史真假痕迹,从而提高历史辨析能力。这样一来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以便一举多得。
3.培养历史理解观念,注意案例引导教学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也是今天的人所为之努力的,今天成为明天的历史,自然希望能够有好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是能以正确的角度、科学的评价方法等来理解历史,看待过去的事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事件的性质、结果和意义等自然会有所不同,其历史地位和价值也有所差别,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并且拥有大局观来对历史事件加以理解,从而作出更加客观、正确的评价。
历史的理解对初中生的要求是有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情感取向,能科学评断历史。例如,学习“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时虽然某些谋士的行为有些残忍,甚至是危害他国利益,但是这是他爱国的表现,因为不同时期人物的历史身份不同,他们所反映的利益也就不同,“春秋五霸”不是在分裂中国,而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领地就是自己的国家。所以对于具体历史事件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分析,并且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下形成合理的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之间案例的比较来发现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并且引导学生去理解,尊重历史,更客观地处理问题。
4.培养正确历史解释能力,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
对历史的解释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核心素养,只有解释历史正确,才能理解历史正确,才能发挥历史真正对人的启示作用。对历史的解释包含叙事者对历史的描述和整合,更是一种科学的价值判断,对历史的评判要客观公正,才能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理解,从而科学地使用历史。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不尽相同,也不一定非要分出客观对错,很多只是主观上的一种判断,只要大体方向和历史走向相符,是允许存在不同意见的。而且能够列举出不同的历史意见,也是在学习历史中不断思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過组织辩论赛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锻炼言语表达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逻辑。而且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秦始皇为对象,展开讨论他的功与过,让学生分为两组,搜集相关资料后,进行自由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关于秦始皇的相关史实,更提高了对历史解释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课下的自主学习。
5.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
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是一种“求真、求通、立德”的态度,在不断的探求下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避免形成一家之言,从历史学习的角度来认识和探寻。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事实的正确判断,是从人文的角度来研究历史过程的价值取向。认识理解历史要基于史实,更要从历史态度出发,教导人辨别真善美,辨别正义与邪恶。
此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提供给小组讨论的方向,然后由小组长主持,进行自主、自由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对一些不当的观念和言论要及时给予否定,并使其发现历史积极的一面,从多方面来理解和深究历史。同时联系自身,发现这些历史事件给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学会感恩,也学习关键人物身上的精神。特别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历史人物的榜样,号召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使个人发展更加有动力。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意对历史时空观、历史价值观、历史解释、历史实证等多方面的理解,提升历史学习能力,更升华历史作用的效果,使得历史学习更具有人文气息,更具现实和精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绍峰.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11).
[2]欧阳艳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隋朝教学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2016(10).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