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关问题探究
2017-08-05吴丽萍
吴丽萍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黄坊武调小学)
摘 要:在小学音乐中渗透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要求,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对审美教育问题的认知正处于觉醒的状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局限等问题。针对当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意义分析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审美教育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新课标要求培养综合性人才,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且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本身也是对审美能力的教育”,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本文针对审美教育的意义、当前音乐教学的困境,以及日后音乐教育的发展走向等做出分析,以期为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分析
1.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是没有系统概念的,但是他们能够懂得什么是悦耳的声音,什么是难听的,此时教师加以引导,逐渐在学生心中埋下对美的第一印象。当心情愉悦的时候学生会哼起什么样的旋律,当心情不愉悦的时候又会哼起什么样的曲子,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音乐能够成为艺术,就是因为借助于音乐的表达,能够讲述故事、描绘情境。小学阶段,教师就是要在引导学生初探音乐的时候为学生的心灵埋下美的种子。
2.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内容词句、音符去体味其中的情感的过程。比如学生在学习儿歌《小毛驴》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跳跃的欢快之感。在学习《小星星》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这些感觉并不是单纯模仿所能完成的。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跟随教师的步伐,机械地重复不懂的音符,完成课堂该完成的任务,而是去体味音乐,与音乐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感性认知与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学生对音乐产生感知,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将会被不断激发出来。例如当学生听到一段欢快的旋律后手舞足蹈,在练习舞蹈、练习站位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时,能够对美有初步的体验,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指引不断创新。当然,学生创新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在与人合作中达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形成合作、交流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阻力
1.教师思想未得到及时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未能得到及时的转变,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阻力之一。在传统教学观念下,音乐教学始终属于小科,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不能同日而语。另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审美教育渗透意识是在不断觉醒的,因此在很多时候受到惰性思维的影响,并不能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这是整个课堂的弊端所在。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也是教学的内在阻力之一。
2.教学模式僵化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音乐课堂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模仿,最重要的是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对于渗透在音乐中的美、表达内容等都是忽视的。音乐赏析内容少于音乐的学唱内容,学生的兴趣问题通常会被忽视,对音乐中的美欣赏不足等问题,久而久之,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3.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有限
在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资源的限制也会成为影响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音乐是舞台的艺术,要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音乐教育,就需要构建完备的音乐教室,而这样的教室构建是需要资金和重视程度作为依托的。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的不足,同样不能实现音乐教室的建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音乐教室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钢琴以及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器材外,还需要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以及适当的教室布置。
三、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渗透策略的思考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课堂的氛围。首先,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与音乐的共鸣,就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音乐课堂氛围的营造,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其一是教学场景的构建,音乐课程通常都会在专业的音乐教室展开,而音乐教室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布置,包括教室的墙壁装修等,环境的布置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视觉印象,将学生对美的感知扩大化;其二是人文环境的准备,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自由、轻松的环境,这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感知美的基础;其三是课程环境的布置,这是根据所学课程的需要而展开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在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2.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当然不是使学生具备专业的音乐技能,而是一种音乐知识的普及、兴趣的调动以及审美意识的渗透。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就不再是学生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以及审美教育。基于此,教师可以调整课堂结构,减少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增加音乐赏析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补充。例如,在学习民歌的赏析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主题类似的不同风格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
3.将音乐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
音乐的魅力往往蕴藏在其表达的内容与故事中,要想实现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渗透,就需要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将音乐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逐渐与音乐产生共鸣。如学习《嘎达梅林》的时候,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讲给学生,在学生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之后进行教学,最终实现音乐美的渗透。
4.为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过程中
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并不是要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机械的重复,而是更多地给予他们真正去体味与接触音乐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中为学生带几件简单易学的乐器,如三角铁、双管等,使学生能够去操作、去体验,对音乐实现直观的印象,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音乐是舞台的艺术,舞台给了音乐魅力,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不仅是歌唱能力的展示,更能学到如何将美展示给他人——即表达与传递出来,以及如何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将自己的创意转变为实践的内容,这些都是坐在课堂中所不能得
到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打破课堂教学的窠臼,带领学生进入更宽广的音乐领域进行体验,引导学生逐渐感受美、认知美,并且嘗试着去创造美。尽管小学阶段的教学仅仅能做到启蒙,但却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金海兰.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解析[J].科教动态,2012,16(9):54-55.
[2]吴晓春.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J].当代教育,2012,18(8):67-6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