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看不见的人》中布莱索的面具

2017-08-05李焰霓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动机

李焰霓

摘 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压卷之作,小说人物布莱索校长是迫使叙述人走上纽约流亡之路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个有权有势的黑人领袖,但他却背叛同宗,依附白人权贵。通过揭开布莱索戴着的两副面具:伪善的教育家和心怀鬼胎的白人奴才,试图探索布莱索面具背后的动机。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 布莱索 伪善 白人奴才 动机

一、引言

《看不见的人》被认为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黑人大学生在白人社會寻找自我和存在意义的历程。作者埃里森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社会困境——叙述人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去建立的价值观,却被白人“看不见”。此前有许多论文对造成叙述人悲剧历程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白人占统治地位的大环境和根深蒂固的白人意识形态是导致叙述人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但是对于把叙述人直接推向命运深渊的黑人校长布莱索的分析却寥寥无几。本文分析埃里森对布莱索博士的心理描述和语言特色,从而揭示其面具产生的原因。

许多评论家认为小说中‘面具的意象更好地揭示了‘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埃里森在《影子与行动》这本书中写道“像‘戴面具的人这样的典型的人物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脚镣,不受束缚的象征”。然而它却“隐藏黑奴们的人性,迫使他们退化成一种符号,同时黑奴的行为和面具背后人性扭曲压抑了白人观众的道德认同意识”。 面具这个意象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次,比如在混战开始前一丝不挂的金发女郎:“仿佛是要勾画出一只没有个性特征的面具”。叙述人形容黑人大学唱诗班的学生:“一张张面孔都突然严肃起来,活像是戴了面具。我似乎已经听到人们提高了嗓音在唱来宾喜欢的歌”。克利夫顿在大街上买的象征着黑人傀儡的桑博娃娃:“我从未见过这种东西,一只咧嘴大笑的娃娃……动的时候关节活络,双肩摇动,如痴如狂;那种舞踏跳起来使身体跟那面具一般的黑脸完全脱了节”。

二、伪善的教育家

布克·华盛顿是19世纪末期美国著名的黑人教育家,他认为美国黑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经济上的成功,学会逆来顺受,用自己的坚韧的努力和一技之长在白人社会中出人头地,而不应该煽动种族主义斗争,争取社会平等。

埃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虚构了未露面的大学奠基人,有学者认为奠基人的形象在暗指布克·华盛顿,在白人面前顺从的行为使他被贴上了“汤姆大叔”的标签。布莱索通过模仿布克·华盛顿的哲学观,戴上善良的教育家的面具,实行谦卑的作风,提倡恪尽职守的谦逊美德,让黑人同胞们以为通过辛勤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布莱索博士在公众面前是积极正面,为黑人的事业尽心尽力的形象。叙述人回忆道“我记得他使学校里的每个人对他敬畏,他的照片常上黑人报刊,照片的说明是‘教育家。字体很大,十分显眼,照片上的那张脸总是满怀信心地看着你。” 布莱索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可以把学生的问题向上反映,甚至可以反映到白宫。叙述人称赞他的管理才能和对学校的贡献:“他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法宝。它能使学校的捐款源源不断,奖学金绰绰有余,还能通过报刊渠道使学校声望不断提高。他成了我们众人畏惧的黑炭阿爹”。值得讽刺的是传说布莱索博士最早是“建校以来最好的喂猪能手”,后来拼死拼活,爬到了校长的地位。小说中他教训叙述者时顺嘴说出了没有教养的黑人土话 I′s big and black, 而不是I am,这一个小细节反映了布莱索博士的文化水平与他的社会地位并不一致。他的“伪善”还表现在他并不想提高黑人同胞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他甚至说“不惜让国内所有的黑人一个早上都在树上吊死”。叙述人看清了布莱索的伪善,布莱索害怕被揭穿,因此他哄骗叙述人退学,假装写了几封推荐信,实际上却是“务使这小黑鬼继续奔波”。

由此可见,布莱索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对学生的态度上都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育家,他只是戴上了教育家面具,在被叙述人发现真相后,他的伪善面具一点一点地被撕破,面对走投无路的叙述人时,并没有像慈爱的长者一样,为他指向明路,而是将其打入永无生还的深渊。

三、心怀鬼胎的白人奴才

迪克森·布鲁斯在他的文章《华盛顿的‘超越奴役和种族改革》总结了布克·华盛顿的表里不一。布鲁斯评论道:“华盛顿的行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对美国白人的过分谄媚的嘴脸……华盛顿是一个知道如何在不太友好的白人社会生存的人,说着白人们爱听的话,他就像魔术师一样,使像他那样的少数人获得了地位和成就”。布莱索博士对待白人的谄媚态度与布克·华盛顿有相似之处。当布莱索要去见白人校董诺顿先生的时候,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布莱索博士站住了。他像雕刻家一样,使他愤怒地脸平静下来,把他变成了一副毫无表情的面具”。戴着这样一副面具,布莱索探望白人校董诺顿先生,当看到校董的头受伤时,“突然向前紧走了两步”,他的语气里“包含着那种老奶奶般的特有的关心。”还不停的向诺顿先生道歉:“诺顿先生。尊贵的诺顿先生,我感到非常抱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布莱索是一个非常会察言观色的人,然而表面上他只是白人管理学校的哈巴狗:“他脸黑乎乎,光秃秃的,白人爱取笑的地方他都具备”,实际上却在白人社会混的风生水起,“在社会上他却比大多数南方白人更有影响。他们尽可能取笑布莱索,却不能不把他放在眼里。”正如埃里森本人所说:“戴面具的生活是一场充满可能性的游戏……面具背后的动机和戴面具想隐藏的人性分歧一样的多。”这样的人性分歧在布莱索博士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这种人性分歧,埃里森作出如下解释:“面具是一种能让白人免除对非裔美国人负责任的工具”。然而一个像布莱索这样的角色被描写为戴上“毫无表情的面具”的人,这一细节透露出非裔种族内部也存在助长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人,他们甚至带着错误的信念残害同胞。

值得注意的是布莱索和叙述人对话的时候声称自己“还得像个黑鬼”,所以布莱索博士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和黑人同胞是不一样的,不认同自己作为一个黑人的身份。同时他也并不像他表现得那样相信白人,“就是棉花地里最哑的黑杂种也晓得,讨好白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对他撒谎。”在各种身份转化之间,布莱索并不能完全抽离,也不完全沉浸其中,就像一名优秀的演员,在舞台演绎各式各样的角色。对他而言,黑鬼奴才只是他获得权力和地位所要扮演的角色。“如果情况需要,我可以和任何一头绒绒短发的黑人一样高声呼唤:‘是,先生,但是我仍然是这儿的君主……我假惺惺地讨好的也只是些白人里的大人物,即使这些人,与其说他们控制了我,倒不如说我控制了他们。”虽然黑奴得到了解放,但是像布莱索这样的黑人为了讨好白人,假装自己戴上了黑奴的脚镣,在小说中他拿出一只奴隶制时期的脚镣并骄傲地管它叫“我们进步的象征”。由此可见,布莱索身为一名白人奴才,为了讨好白人,无所不用其极。

四、面具背后的动机

布莱索只是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却不知道他究竟是谁。他戴上了无表情的面具,获得了私利,却无畏丢失尊严。布莱索处心积虑地伪装成大教育家和卑躬屈漆的小奴才是為了什么呢?埃里森把布莱索刻画成一个对权力和地位极度渴望的人。在和叙述人对话的时候,布莱索无数次的提到权力:“权力在于信心,在于自信,在于自己决定行为,在于自我鼓励,自我辩解。”他威胁叙述人:“你反对我,就是反对权力。”并且知道如何去运用权力,“我只要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给自己赢得权力和影响,攀上有权有势的人们——然后就呆在暗处使用权力。”布莱索利用表面的行动掩盖他的真正目的。他不仅仅用这个面具做自我保护,还用它武装自己,做攫取权利的工具。他贪婪地利用学校的制度和华盛顿的哲学观来得到权利和地位,却不是为了整个黑人社会的进步。

布莱索是一个面具大师,他尽力维护自己“大教育家”和“好奴才”的面具,在白人社会游刃有余。布莱索最大的恐惧就是自己的形象被玷污,权利被剥夺,他对于权力极度渴望。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他绝对不能让任何人揭开自己的面具,暴露自己表里不一的欺骗本性。叙述人想向诺顿先生拆穿他的谎言,于是布莱索想方设法把叙述人送往纽约,这样他便可以继续隐藏在面具之下。

五、结语

布莱索是黑人教育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且被本族人推崇为黑人领袖,然而事实上,布莱索不仅对白人点头哈腰,甚至帮助白人驯服本族人民。布莱索利用伪善的教育家面具作为武器对抗本族人,对白人阿谀奉承,唯利是从,扮演卑躬屈膝的白人奴才,目的是在白人主导的社会权利结构中获得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不是想要摧毁这种结构。他游走在所谓的尊贵的白人和黑鬼之间,戴上不同的面具,获得了既得利益。顶着教育家的头衔,在白人社会游刃有余的穿梭中,布莱索这“优秀”的黑人领袖,本应该带领黑人走出黑暗的深渊,却做着白人奴才,被权力迷失了自我,腐蚀了良知。

参考文献

[1] Ralph Ellison,Invisible Man[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

[2] Ellison,Ralph. Shadow and Act[M].New York:Randon House.1953.Print

[3] Bruce,Dickson.Booker T.Washington's The Man Farthest Dow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ce[M].The Journal Of Southern Culture.2013.

[4] 祁岩.《看不见的人》与看得见的成长[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动机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The Invention of the Motor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单纯做事更容易成功
动机指责,你是什么动机?
凶手的动机
为什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