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英语类选修课设置刍议

2017-08-05孟令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设置

孟令波

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长期以来面临着课程地位不明、教学组织不利等困境,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的科学重构,将使英语选修课实现同公共英语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进而为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契机。

从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向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向的驱动之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英语课程多为公共英语课程,而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多数乃是基于取得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即通常所谓的“AB”级证书,此种取向表现出学生对待高职阶段英语知识学习的功利主义倾向,同时,在此种取向的影响之下,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仅仅停留在简单读写方面,听说方面的技能极其欠缺,此外,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无法契合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遴选诉求。

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现状

从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开设现状来看,多表现为课程体系无法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诉求实现有效衔接;授课过程未能实现分层教学,因而导致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未能得到满足;课程体系过于强调统一性,而未能注重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考量等,前述问题的存在均影响到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度实现。

根据笔者的高职英语选修课授课经验来看,在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方面,表现出下述问题:英语选修课的定位不明,未能充分实现同学生公共英语必修课程的有效衔接,因而导致选修课多数沦为公共英语必修课的复习课,造成选修课本应彰显的公共课补充与拓展功能无法实现;英语选修课设置过于随意,欠缺课程设置前的系统性调研与论证,因而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在进行课程遴选之前,对于待选课程的了解多为从课程名称上加以判断,此种判断过于主观,使得学生的选课活动显得过于随意;因一些高职院校未能实行学分制,因而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不够认真,缺勤、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诸多困难。

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提升教学效度的应对路径

考虑到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因此,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的设置应当实现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英语成绩提升,使基础相当较好的学生实现英语知识拓展为目的。有鉴于此,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在开设之前,必须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充分调研,以便通过选修课的设置实现学生英语水平与英语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构建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课程群。通过课程群建设,将实现对高职英语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从实践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因此高職院校在开设选修课时,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实现对不同层级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最大程度兼顾,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可以分为基础课程选修课与扩展课程选修课,使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通过对课程的选择,进而从中实现知识获益与见识拓展。同时,高职院校通过选修课课程群建设,能够实现对高职英语公共教学的效度化补充,使高职英语公共课程体系得以完善。依托不断扩充每个选修课程群的规模,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来满足个体需求,丰富选修课程的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此外,高职院校通过选修课课程群建设,将确保公共英语课程实现整体优化,推动公共英语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实现高效衔接,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注重对英语选修课的课程管理与教学组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应当遵循知识群、技能群、应用群的课程设置进路,即首先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构建基本语言框架,使学生学习自信心得以强化,进而通过开设提高型课程,使其具备一定语言知识基础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得到满足,其后开设应用型课程,使用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日后岗位需求加以选择,最后开设语言文化型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实现课程的遴选,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确保选修课的角度效度,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课程群中需制订新的、可操作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教学大纲不应只是本章节内容的堆砌,而是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具体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大纲,应该还是学生自学的指导纲要。此外,选修课的教材选取要有针对性。由于各个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没有固定课程,也没有现成的课本,有的采用教师自编讲义,有的由教师自选教材,因此选修课不像必修课那样有统一的教材可以使用,无论使用现成教材,还是自主编写全新主题的教材,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删减使用,并且应当建设与课程匹配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此不但有助于课程的有效展开,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与综合能力。

采取科学的选修课评价模式。从教学角度来看,考试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与检查,不但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的知识,同时亦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并且还能够实现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依托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将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不同的选修课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语言应用的能力。以“语言知识考试+英语技能情景实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横向考核,同时还可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考试”的方式进行纵向评定,如闭卷、开卷、口试、课程论文等各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终结性评估可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未来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形成性评估可以提供动态、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的情况。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