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声乐在教学中的研究

2017-08-05娜木琴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声乐民族儿童

娜木琴

在艺术领域有着许多不同的分类,其中有一种分类叫做民族声乐。民族声乐相比于其它的艺术种类,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它不同于传统音乐,却又是从传统音乐中演变而来,但又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地方性民歌或者是民謠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民族声音,它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这种魅力不只单单表现在听觉的享受上,还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本文结合了民族声乐在教学上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表演所需要具备的要求,使大众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在艺术领域有着许多不同的分类,其中有一种分类叫做民族声乐。民族声乐相比于其它的艺术种类,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它不同于传统音乐,却又是从传统音乐中演变而来,但又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地方性民歌或者是民谣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民族声乐,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歌声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同时融入了西方美声唱法的精华,使得如今的民族声乐相比之前,来得更加优美,更加动听。也正因为如此,对现代的民族声乐演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第一要达到听觉与视觉的完美融合;第二更要达到需要与之相结合的表情及形体。如此说来,民族声乐的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只有达到上述所说的多方面的结合,才能很好的诠释出民族声乐背后所需要表达的全部涵义,这也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很大的推动力。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民族声乐在教学中的要求。

教学要求

声乐表演中“情”、“声”、“形”。声乐表演的魅力所在,就是在于它的直接性,它通过人声进行直接表达的。在我国,对声乐表演有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原则是:能歌会演、情韵双绝、声情并茂。声乐表演不仅要求会唱,在唱的同时,还要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感受。只有在表演中把“情”、“声”、“形”,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算是达到了这个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评价声乐演员表演水准的重要标准。

其实在声乐表演中,演员们展现自己的歌喉,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就是手势。它能帮助演员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还能起到进一步的渲染作用。除了手势的表达,还有一个就是眼神的表达。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那么声乐表演也是一样的,表演者透过眼神来表达演出中所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的情感所表现出的眼神也是不同的。最主要的是,表演者要融入所表演的情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假戏真情”,把观众也带入到情境中。真实、自然,千万不要矫揉造作。矫揉造作,所带来的后果,一定是适得其反。

如何做到“情”、“声”、“形”结合统一

主要是通过多听、多看、多读,这三多来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是指从名家名段中学习发音技巧,提升音乐素养;多看,是指话剧、电影、电视、歌剧等其它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多读,是指多读小说、诗歌等一些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审美能力。

声乐教学需要抓基础、重创新

声乐教学从孩子抓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常常会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对于学习音乐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在音乐学习方面,各地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将三大音乐教学法与当地的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

三大音乐教学法,其中一种就是达尔克罗兹的教育体系,它由三部分组成: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即兴创作。我们对儿童的音乐培养,一方面是对儿童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形体训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会一边教唱旋律简单且歌词易记的歌曲,一边与学生进行游戏。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歌曲,不枯燥,也更加容易记忆。

声乐教学需要培养审美:声乐,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社会、人文、自然等等。因此也要求声乐老师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及涵养。每个学生的生理结构、腔体状态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按照同一方法进行教学肯定不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会依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在声乐学习的最初阶段是模仿,学生模仿老师的音调、音色等,这时如果声乐老师的演唱水平不高,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模仿。另外,在儿童歌唱的时候,音高是很重要的,定的太高或者太低,都会给儿童的演唱带来不好的影响,长期的高声喊叫或者是故意压低声音,会损害儿童的发声器官。因此一个好的声乐老师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声乐老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文化素养也不能忽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为理论研究不断更新素材,摒弃一些不好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声乐老师的学科知识呢?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书本的学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抓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

声乐教学提升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有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教学的手段;第二方面是通过艺术的实践。在两方面的培养途径中,特别要注意第二方面的途径,也就是通过艺术实践来培养,它对声乐艺术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艺术实践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次,可以使实践者体会到不一样的成功,这样多层次的成功体验,能够满足具有个性化的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见,加强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实践,对学员的审美方面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声乐教学的第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发声的技巧,在表演中赋予自己的情感。因此,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歌唱技巧之后,就要进行一定的艺术实践。把掌握到的一些发声技巧运用到所要表现的声乐作品当中。在这种二次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审美体验,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的提高是有极大帮助的。

本文结合了民族声乐在教学上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表演所需要具备的要求。此外,要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审美。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展民族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声乐民族儿童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