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庄浪县志》研究
2017-08-04朱向红
朱向红
摘要:方志的编纂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因为其大多为官修,故而其最初主要是为国家服务的,然其单一的目的并没有影响方志的价值。明清之际,官修方志呈井喷状发展,本论文主要以明清之际的《庄浪县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庄浪县志》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价值与不足。
关键词:方志;《庄浪县志》;邵陆
“狭义的方志,以某一行政地区为记载对象,如通志(省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等。”[2]281《庄浪县志》便属狭义方志一类。它和其他方志一样,按照一定体例记载了庄浪的自然及社会各方面的情况,笔者将从以下方面对清代乾隆年间《庄浪县志》做一分析。
一、《庄浪县志》的编修及成书
本文所论《庄浪县志》修成于乾隆三十四年,由庄浪知县邵陆编修。“邵陆,浙江宁波府瑾县举人,二十二年任……三十二年仍补原任。三十三年承修城垣,新筑南壅城,改门向东。三十四年推升四川宁远府会理州知州,公莅庄两任,勤政爱民,鼓励学校,纂修县志,至今土民感戴不忘。”[1]由此可知,邵陆两任庄浪知县,且修志工作应是在第二次的任期上,而新修的《庄浪县志》则是在王钟鸣所修县志基础上修成,“瑾就所见闻添之旧志,疑者缺之,信者传之,宁归简易勿堑固陋。复有作者讨论修饰而润色之”[1],所以新志中包含了许多旧志内容,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更新、修改。
二、《庄浪县志》的内容及特征
(一)内容
清乾隆年间新修的《庄浪县志》是根据康熙时旧志增删、更新而成,共分二十卷:原图、星野、疆域、山川、城池、坛庙、田赋、盐政、兵制、风俗、物产、学校、科举、职官、名宦、乡贤、人物、节烈、灾祥、艺文等。每卷均有引论,或言分卷内容之沿革,或言分卷内容在清朝的制度、规定。如《庄浪县志卷五·城池》:“自黄帝作城邑、产宫室,后世因之。然其间所谓相阴阳、观流泉、揆日测景,以筑城筑室者独止在于国都也。”从内容的分类来看,虽然大致是按其内容属性区别,但其中有些内容分得过于精细,如,卷一原图中包括了地图以及官衙图等,这完全可以和上面合为一卷;卷二最后又有一部分内容曰:“地理志”,则讲述了清代当地人为了逃避地租而谎称地已卖于邻县的事件,似与本卷主题不大一致,《庄浪县志卷二·星野》云:
至于本县疆域,尤多与静宁修德接壤,地土相挽。有在本县地方而属静隆者;有在静隆地方而属本县者,远近不一,彼此交错,是以地土各随方便兑卖承佃。及至催征之时,彼此互推,在本县人则曰:‘吾地已卖与静隆某人。
(二)基本特征
1.史鉴性
方志的编修除了统治需要,还有资人借鉴之用,初到任上的地方官要用方志体察民情。庄浪县知县邵陆初上任时,为了尽快了解本地风土人情,便“爰于守部之暇,博采经史,翼得汇成一帙,”终于“得王公旧志一帙”[1],最终他很快了解了当地民情,做了许多诸如兴办学校的实事,“至今士民,感戴不忘。”由上所述足见方志的史鉴性。
2.纪实性
从方志编修的要求来看,方志又具有纪实性的特征。《嘉靖永丰县志》就有“三不书”之说:凡无考者不书,物无用与泛者不书,仙释无稽者不书。“对志书的纪实要求,是同方志的史鉴性特征一致的,因为志书要为国史所取裁,给地方官提供‘资政辅治的参考材料,如果所载的内容无征,那就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失去史鉴经世的意义了。”[3]23基于此,志书不论重修还是更新,多从地方档案、文献,甚至从实地调查中获得,从而保证了方志的真实性。如“旧志云庄无塘泛原明制也。后因乾隆甲辰逆回之变,新设营伍职官兵制因并补入。庄志自邵公重修后至今廿余年矣,中间坛庙仓署更易补修,暨前任职官邑中贡举并诸艺文详为续刻,不敢挂漏。”[1]可见《庄浪县志》与其他方志一样具有纪实性,并能根据需要及时更新。
3.区域性
除上述两个基本特征外,《庄浪县志》还具有区域性。这里的区域性是指其地方特色。《庄浪县志》共二十卷,内容丰富,虽与其他同时期县志趋同,且有体例不严等问题。但细看其内容,中间也不乏一些庄浪所特有记录。《庄浪县志·卷八》所载盐法便是。由于庄浪本地不产盐,所需盐须从外地运入,且运盐之地也有严格规定。于是在王钟鸣任庄浪知县时,即以库银先垫付完课“掣引领单给商,随其雇傭变卖再行完课”,清代李迪编撰的《甘肃通志卷十八·盐法》:“甘肃所需平庆二府分销宁夏盐捕厅经管花马池之盐。”其中平庆二府中的平即平凉,而庄浪恰属平凉治下。“运盐有课税,盐商到小池必先完课,接着才能拿到领单出盐。”
另外《庄浪县志卷二十·艺文》中收录了一些文人作品,包括序、记、诗。序多为每次修志时所作;而记中除了几篇关乎官员政绩的作品外,另有几篇祷雨记,如杜堂吉的《颂邑侯胡父母祷雨记》,王国臣的《颂邑侯黄父母祷雨记》等等。庄浪自古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干旱时求诸于祷雨是由于当地人们相信天人感应,而祷雨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祷雨者是否真诚,当然官员祷雨成功的前提是施政者是否有功于民。知县祷雨前,一般要斋戒。为了显示祷雨的诚意,祷雨者要在城隍庙中斋戒数日,但仍有祷雨不成功的可能,但就《庄浪县志》所收录的祷雨文来看,均为祷雨成功。笔者认为,既然在明清时期,方志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及国家管理需要外,还有就是为了反映地方官治下的当地民情,为彰显其斐然政绩,那些有损官吏形象的事件就不会被记载;再者,庄浪自古以来干旱少雨而且土地贫瘠,就是现在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庄浪经济发展也日趋衰弱,多次祈雨劳民伤财。新的《庄浪县志》中所记载的近十篇祷雨记、文乃是对前代旧县志内容的综合更新,因为有历史记载的庄浪县志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窦文所编,在这百余年的历史中仅成功祷雨近十次,足见当时庄浪之干旱。
祷雨不成时,更有以铁索系颈祈雨者,他就是胡赓昌,“胡赓昌,浙江山阴人,由副榜五十九年任。遇旱,以铁索系颈泣祷,今铁索尚存城隍庙”(志职官)。若上述举动祷雨仍是不果,则祷雨之所不再是坛庙,而是去朝那湫。《平凉府志》:“朝那湫,今平凉高山,在在称之,唯华亭西北五十里湫头山者是也。”去高山祈雨,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其中也有一些民间信仰的记录,从中可以知晓当地的一些风土习俗,所以时候《庄浪县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庄浪地方特色。
三、《庄浪县志》的价值与不足
从其内容来看,县志除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外,还有资政、彰显政绩之用,此方志的编修为初入庄浪者提供了了解庄浪风土人情的一手资料。从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大概知晓庄浪的风俗传统,为研究庄浪的历史提供些许资料,甚至其对于人物、盐政等的记录可补史之不足。从其第二十卷艺文来看,内容虽包括序、记、文、诗等,然其文学价值不高,故不细说。除了上述价值外,诸如节烈、灾祥、星野中也不乏迷信和怪异之事,这无疑增添了它的虚幻色彩,削减了其价值。
参考文献:
[1][清]邵陆纂修.庄浪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公司据乾隆三十四年抄本的影印本.
[2]陶敏,李一飞著.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林衍经著方志学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