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
2017-08-04刘如意
刘如意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理论,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该理论实现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并研究其成因,为寻找全面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和路径提供依据。本文用调查法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成因
2016年,“文化自信”成为我国继“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国家战略理论,在此背景下,我们作为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大学生人群的“文化自信”对构建全社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10月我们组建了“华文邮驿”大学生课外科研团队,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历时半年,对全国100余所高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面的在校10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的中华文化自信现状问卷调查,其现状调研和成因研究如下:
一、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自信心不足。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认同和自豪的情感,对外来文化持有包容与借鉴的态度,但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认知不深,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文化自觉意识正在苏醒。文化自信心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
对“文化自信”一词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很了解、多次听说的占23.16%,认识模糊、不完全理解其含义的占44.25%,偶尔听说、并不了解占21.09%,完全不知道的占11.5%。不了解“文化自信”理论的大学生人群比例高达76.84%。
(二)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对“中华文化”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十分喜爱和了解的占21.25%,一般了解的占64.7%,认识模糊、不是很了解的占21.09%,完全不了解的占1.44%;由此看来,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了解的深度不够。从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人群对中国国学、医学、四大发明以及造物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信心不足。
(三)部分大学生过于推崇外来文化
当今一些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特别是欧美、日韩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外国节日、娱乐、生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盲目崇拜。在节日方面,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更喜欢过外国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而对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概念的了解和认识模糊;在娱乐方面,一些当代大学生崇拜外国明星,喜欢看外国大片,相对来说对国产影片、节目关注度低,以本次调查问卷数据为例,喜欢看外国影片的占71.24%,喜欢看外国语类节目的占调查总体的45%;在语言方面,一些大学生形成了文中夹带英文单词的语言交流模式,认为这样更加洋气;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中有所体现。
(四)部分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不够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理该主动接受、传播、传承、发展和捍卫中华先进文化。以本次调查问卷数据为例,认为出国留学风潮盛行的原因是外国文化教育优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占调查总体的37%、认为大学生“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原因是外国文化优秀的占调查总体的80%,由此窥见,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全面、关注度不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不足,对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缺乏认同。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成因
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现状,我们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成因。
(一)社会因素
我国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辉煌至极,并对全球的文化影响很大,世界对中华文化认同度高,华人的中华文化自信强。至近代,腐朽的清末政府在世界社会变革的大势下固步自封,社会政治体制、经济、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且差距越来越大,加之西方列强多次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受挫;之后世界大战、民族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交织等原因,我国的文化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华文化经过社会主义时期的自我修复与文化大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有所提升,中华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的文化自信心。
(二)政治因素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博弈持续展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博弈失败后,继而转为和平演变的博弈,通过网络等媒介、人员交流等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迷惑,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经济发展意识高于文化发展意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代大学生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发现之间有差距,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不足。
(四)文化因素
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经过文化百花齐放及2011年文化大发展政策,文化与文化产业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在西方大量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输入下,一些大学生文化观受到迷惑或冲击,削弱了文化自信心。
(五)教育因素
初级与中级教育开展了一些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教育,但因过于强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中华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培育不够。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成熟,是大学生传承学习和文化创新意识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辨别与文化自信形成的绝佳时期,但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過多注重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专业性人才,缺少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以及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无法形成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当代大学生的家长是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意识较强而文化意识较弱,家庭的中华文化氛围不够,不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看重的多是考试成绩,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关注或教育,待进入大学时对民族文化意识没能形成。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大学人群的文化自信心。
(六)人本的个人因素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了很多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因年龄、心智等原因,他们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到了大学阶段,心智相对成熟,文化自信意识正在苏醒,但又是他们自觉开眼界和接纳新鲜事物和文化的时段,会主动了解、不自觉地西方的文化、习俗、科技、生活等多方面,从而减弱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三、结语
本次的调研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虽然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不足,但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理论已经形成,华人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自信意识在“文化自信”国家战略理论的春风吹拂与暖阳照射下正在苏醒,随着文化自信理论的全面践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将在社会与学校的文化自信理论践行的浪潮中得到全面的升华。
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成因,本团队研究并撰写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对策》论文,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