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2017-08-04宋国清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旅游

摘要: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两者融合相得益彰,本文以河源地区为例,探讨体育与旅游产业两者的融合,认为河源从硬件上具备融合的条件,而两者融合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河源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河源旅游品牌,开展体育活动带动旅游发展以及加强区域联动,加大宣传力度等。

关键词:体育;旅游;融合;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口腹之欲了。有了钱,就想到外面去看看,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增长见识。于是离家远足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但远足旅游,还需要强健的身体才行,一般民众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国家更是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到战略高度。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加速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运用行政手段鼓励人们参加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使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到79.5岁。从个人到国家都重视锻炼,都重视体育,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与旅游产业两者的融合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深入人心。

所谓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指基于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开放性特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产业构成要素和运作主体之间互相协作,最终形成体育旅游这一新的产业形态过程。两者的融合可谓相得益彰,能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与旅游相结合不仅吸引大量的旅客和弥补旅游资源,更能提升旅游业的人文品味和经济效益,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场地能充当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场所,弥补体育设施的不足;体育在景区内进行,使运动者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心情更加愉悦,更能增强运动兴趣。

河源市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级市,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拥有了基本能够满足人们体育锻炼和举办中等级别体育赛事的需求。2014年对河源市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状况调查显示,全市共有体育场地三千八百四十六个,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米,建筑面积达三十四万平米,人均体育场地达一点四平米。这些场馆设施运作正常,不但为市民的体育锻炼提供了物质条件,还能举办中等级别的体育赛事,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河源地处粤东北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引领之下,旅游资源被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了河源经济的亮点。有景色优美而独特的山水风景区,如有风景如画的“广东氧吧”河源万绿湖,有丹霞地貌特点的龙川霍山,有野趣十足的“野趣沟”;也有惊险刺激的漂流资源,如和平县的热水,连平县的九连山等,水流湍急,飞速直下。而万绿谷、野趣沟的漂流,水质清澈,沿途风景怡人;还有物产丰富的旅游胜地如盛产鹰嘴桃的连平县忠信;生产聪明果猕猴桃和平县东水;金桔飘香的龙川县上坪;一片蓝海的蓝莓基地灯塔盆地;盛产黄橙橙水晶梨的黄田;盛产喜庆节日礼品春甜桔的紫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资源,有的被应用,有的没充分利用。因此利用体育旅游的结合,整合这些资源,能更好地为河源的经济社会服务。如何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笔者认为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创新体制机制

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应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认清产业融合对企业发展未来的机遇,制定有利于促进融合的发展战略,以新观念、新制度引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两者的融合。

在政府层面,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体育工作体制和运行体制,重新考量制订不利于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各种规章制度,放权给相关的体育与旅游企业,取消制约两者融合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体育市场运营管理体系,政府高瞻远瞩,从宏观层面统筹、监管,从而形成以政府引导,体育旅游企业具体运行实施的机制,根据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政府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积极提供服务,推行政务公开,企业与政府行政机关脱钩,让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谋划旅游发展,实施旅游兴市战略

体育与旅游产业要和谐发展,布局和谋划旅游产业发展是基础,充分利用河源市优质的旅游资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施展平台。

1.根据现有旅游资源,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如因地制宜制订“一核二轴三带四组团”的战略(一核即万绿湖——市区旅游发展极核,二轴即沿东江形成的南北向旅游发展轴线,三带即沿中部、西北部、南部三条交通走廊形成的旅游带,四组团即紫金温泉文化组团,龙川历史文化组团,和平温泉度假组团,连平山地森林生态组团)。同时,开展旅游综合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对旅游行政权清理取消,對保留的事项事行网上受理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2.抓好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河源旅游品牌

在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同时,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如建设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国际温泉度假区、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东江温泉度假村、康泉18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黄龙岩畲族风性旅游区等特色旅游基地。把巴伐利亚建成医疗养生园、亲子游乐园、乐活农场;把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建成的水上乐园,为体育产业的活动提供场馆设施。既发展了特色旅游产业,又可以有效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开展系统体育活动,带动旅游产业

为了使体育与旅游产业能深度融合,河源体育产业管理相关机构可以统筹、规划系统的体育活动及体育赛事。依仗河源本地旅游资源,开展系统的体育休闲活动和各种体育竞技活动,把体育与旅游有效结合起来。如利用东江优良的水质资源举办龙舟赛事;利用河源空气清新、青山绿水的条件开展徒步登山、山地越野、自行车骑行等体育旅游活动。再如举办省龙舟锦标赛暨港澳台龙舟邀请赛、磨房河源百公里骑行活动、霍山20Km徒步活动、万人河源马拉松大赛等活动,这些大型体育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且都是在河源优美的旅游景区中进行的,提高了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力地带动了河源旅游产业的发展,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与旅游双取得丰收。

(四)加强区域联动,加大力度宣传促销

利用深莞惠“3+2”经济圈、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等形式,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省市的合作,深度挖掘“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温泉之都”、“恐龙之乡”、“红色经典”五大品牌内涵,提升河源旅游品牌影响力,通过媒体宣传、主题活动、节庆赛事等形式,不断推广和提升河源形象和知名度,主流媒体与地方宣传媒介合作共同打造河源良好形象。如与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南方都市报、腾讯网、优酷网、大江网、中国旅游报、河源晚报、河源电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对第九届至第十二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和“多城联动的万人运动”、板栗节、磨房骑行、徒步、礼品旅游节、“畅游河源e加美食拍客”、鹰嘴桃节进行广泛宣传。河源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河源成了旅游胜地,喜爱体育和旅游的人们蜂拥而至。本地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广泛的宣传,并取得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两者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但两者的融合模式是摸着石头过河,还要继续深入探索,有效的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

[2]周琥.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2):32-34.

[3]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6):59.

[4]张承耀.体验经济的六大特征[J].瞭望,2005(4):61.

[5]杨明、王新平、王龙飞.中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37-42.

[6]周丽洁.论休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J].求索,2005(3):51-52.

[7]朱玲.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2):18-21.

[8]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14.

[9]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98-102.

作者简介:宋国清(1972-),男,体育讲师,主要從事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研究工作。

另注:论文发表时,本文系2011年市级课题成果,(编号为:hysk2011029)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旅游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旅游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