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常见的动词使用偏误分析
2017-08-04黄梦媛
黄梦媛
摘要:本文通过汉韩语言对比,阐释了韩国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几种动词使用偏误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今后课堂教学中的词汇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韩国学生; 汉语学习; 语言对比; 偏误; 迁移
韩语词汇由“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三部分组成,其中“汉字词”约占汉语词汇的一半以上。这使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要比西方国家学生容易得多,可是由于两种语言词汇仍旧是由许多区别的,而这些区别正是造成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有障碍的主要原因。本人通过在韩国的教学实践,发现了韩国学生在汉语词汇的使用方面出现的偏误,与汉韩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对韩国学生在汉语词汇使用中,出现的几种动词使用偏误进行了分析,通过汉韩语言对比阐释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对今后课堂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动词使用中产生偏误的类型
(一)把名词当作动词
·今天我要跟妈妈电话。
應改为:今天我要跟妈妈通电话。在汉语中“电话”只能做名词,而在韩语中“电话”加上动词词尾可做动词,因此韩国学生常将它误用为动词。
·到现在我还没有经验过失败。
应改为:到现在我还没有经历过失败。汉语中“经验”是名词,不能与失败搭配使用。韩语中“经历”只有名词词性,不能充当动词,而“经验”既可以做名词,加上动词词尾也可以做动词,因此学生会误用经验。
(二)把动词当作名词
·我对这方面的事没有关心。
应改为:我不关心这方面的事。在韩语中,“关心”一词是名词性的,而在汉语中却是动词性的。
·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结婚。
应改为: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婚礼。韩语中“结婚”是名词,可以说祝福你们的结婚。而汉语中“结婚”是动词,是不能与参加搭配使用的。
·在毕业典礼上,我和老师一起照了照相。
应改为:在毕业典礼上,我和老师一起照了相片。“照相”在汉语中是动词性的,而在韩语中是名词性的,这就成为韩国学生造成以上错误用法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学生这些词的动词词性。
(三)将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
在韩语中不及物动词很少,动词一般都可以带宾语,只是宾语的位置与汉语不同。因此,学生在遇到一些不及物动词时就会出现问题。下面是学生出现过的错句。
1.把本该以介词引导作状语的成分误作不及物动词的宾语,是韩国学生常见的语法偏误。比如:
·我着急你弟弟的健康。
·我妹妹失败了大学入学考试。
这两例中将“着急”、“失败”误作了及物动词。句中的“你弟弟的健康”、“大学入学考试”应分别由介词“为”、“在……中”引导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充当状语。应分别改为:“我为你弟弟的健康着急。”、“我妹妹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失败了。”。
2.一些可作为复合趋向补语使用的动词,如“回来、进去、出去”等,后面不可以带宾语。 但韩国学生在使用中常常会产生偏误,比如:
·他每天回来宿舍很晚。
“回来”不能带宾语。应改为:他每天回宿舍来很晚。
·你出来房间一会儿,我有事。
“出来”不能带宾语,可以说“从……出来”或者“出……来”。应改为: 你出房间来一会儿,我有事。
(四)将离合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学生在使用汉语所特有的“离合词”时,常常将离合词误作及物动词,把该由介词引导的成分误作宾语。比如:
·请大家随便说话自己的意见。
应改为:请大家随便说自己的意见。
·昨天我见面了我的中国朋友。
应改为:昨天我跟我的中国朋友见面了。
·我毕业首尔大学。
汉语中“毕业”是不及物动词,必须加上介词才可以,如“毕业于”,“从……毕业”。应改为: 我毕业于首尔大学。或: 我从首尔大学毕业。
二、教学建议
(一)消除学生头脑中的对等词观念
学生的随意比附是产生词汇方面偏误的主要原因,学生头脑中存在这种观念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明白教材中所给的例子、解释和学生母语中的词语不是完全对等的,是有差别的。可同时给出两个对应词,使他们互相限制,利用不同的搭配关系说明词汇不是完全对等的,如“达到目的”、“到达目的地”等。
(二)敏锐发现、适当纠错,注意词汇教学的阶段性
我们应经常留意到学生常用错的词,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偏误。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韩国汉字词对学生的迁移作用相当明显。但是初级阶段的词语意义比较单纯,只要让学生明白课本中指示的意义即可,个别容易引起偏误的词可稍加说明,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一时难以消化造成词义上的滥用、误用。到了中级阶段学生可以自己纠正错误,同时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偏误,抓住常见的、偏误频率高的词给予适当的纠正,并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工作。这样学生的汉语使用才会更准确,汉语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英.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使用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
[2]高宁,丛众.母语负迁移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动词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10.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