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古”之方式谈起:浅析文学创作的模仿应从何处着眼
2017-08-04杜书颖
杜书颖
摘要:《荀子·王制》中对“复古”一词这样解释到:“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复古的方式即是废止当今的器物与制度,宗法“旧文”、“旧器”等古之物;《诗·小雅·车攻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复古,即“能修政事,外攘夷狄……修车马备器械”,《公羊传·昭公五年》:“舍中军者何,复古也”,这两处的“复古”之意皆是对优秀旧制的模仿。拆解这个词语来理解,《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复,往来也”,“古,故也”,往返于旧有之物便是复古。那么“文学复古”即是对前人文章的学习与效仿,结合历史上几大文学复古运动来看,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提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这是对复古对象的提出,又有“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质乎古道者也”这是对复古的形式和复古目的的提出,简要概括之文学复古是至少包含着目的,复古方式和宗法对象几要素的一个复杂的模仿运动。而以文学复古之方式为着眼点,又可以引出对“复古”、“模仿”及“创新”几个因素的讨论:复古应是单纯的模仿还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重塑?
关键词:复古之方式;模仿;创新
文学复古很大的成分便是对古人文章的模仿,效法古人文章遣词造句之形式,贯通古人为文作诗之情感。如韩愈:“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明代“前后七子”所奉行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李梦阳的“尺寸古法”:模仿是文学复古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可以称之为基础方式,通过模仿进入古人文章的体系中去,再以之为基础进行文学写作,是文学复古运动的基本步骤。文学复古是一种文学写作的特殊样式,而模仿则是这种写作样式的具体步骤,通过对前人文章的研读,从字句组织的方式入手,从连接文章的线索着眼,从文本铺展的整体框架把握,或是从贯通文章的情感分析,以其为文学写作的切入点,开启自我的文学写作。
文学复古从模仿起步,进入更深的层次,便为文学创新。正如李攀龙所言。又如韩愈“师其意,不师其辞”,便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是文学复古的深层阶段,借助分析前人文章所获写作模式和经验,注入自己的思考,有古韵而不一味沿袭,从文学写作进入文学创作,开辟为文的新风格和新内容。
一、从模仿起
(一)“琅琅上口”:相似的语言为模仿的起步提供可能性
对于受己时代语言方式影响而形成特定阅读习惯的学习者来说,与己时代相距甚远的作品由于遣词造句习惯差异甚大,即使是文从字顺之佳作,读来也常有佶屈聱牙之感,难以顺利通过文字媒介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模仿也变成不易之尝试。书写习惯的差异成为模仿的障碍,进而阻碍文学写作的发生。而相对于距离较远的作品,模仿临近朝代之佳作便有了语言相似性这一优势,对于理解和把握优秀作品的文本结构,语言组织等都有较大帮助。
(二)“述而不作”:从经典的解读进入经典
“述而不作”的文学传统使得对经典的解读随着时代的积淀而日益完善丰富。如上文分析道,个人的见解与观点会因为文本的书写习惯差异而受到限制,难以扩展;而通过前人对更古之作品的阐释与总结,后人借助他人的经典解读,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优秀文本,进入经典的学习体系之中,完成模仿的起步。而对文本的解读,历时愈长,所总结的知识就愈系统与完整,那么,相对于较为古早的作品解析,阅读临近朝代的“述而不作”之作,所获的信息量就要更为全面了。
(三)“薪火相传”:连续的文化观念助力于模仿之起步
一地的文化观念受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与当代相距甚远的社会因素使两者的社会文化心态与习惯也差之甚远,而与时间临近的朝代之间差距就无显著之别。对于受文化心态影响进而反映文化心态的文学作品而言,其中包含的特定时代的文化烙印缺少一定的文化认同是难以解读的,就像特定的历史事件要放入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言说一般,文学作品中的特定意象、情感也要置于特定的阅读主体中才能被正确解读。古早时期的文化虽然一定程度上被传承,但在假定读者对其文化背景缺少详细了解的条件之下,文化复古的主体在研读该时期文章时,会因缺乏认同感而无法深入解读,阻碍模仿的发生;而临近朝代的文辞之中,意象与文化观点与今差别较小,阅读时的“在场感”则会助力于模仿之起步。
二、达创新之境
(一)相似的语用习惯与文学创作内容的配合
上文分析到,就文本的阅读与模仿来说,临近朝代与己时代的语言和书写习惯较为相似,使得文本的解读更为透彻,利于复古之模仿的发生。而就文学创作层面来看,模仿所学习的语言,作为己时代的文学作品的载体,能够更精准地抒情达意。对比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与唐宋派归有光的文学复古理论,以宗法对象的不同来分析其得失,前者提出“文必秦汉”之观点,一尺一寸皆遵循秦汉文章之法度,书写习惯差异之巨难免使其为文模仿痕迹明显,易形成袭古之倾向;比较之下,模仿唐宋之文,語言与明代差之不远,创作之时,以此言抒己情,不因语言的束缚而使情感泥古无以抒发,便自然流畅,熔铸与古不同的特定时代情感,便是文学作品的创新之处。
(二)把握学科研究动向以避免写作之重复
就文学复古的模仿方面而言,“述而不作”的文学积累是读者进入更为广阔的经典学习体系之中的起步,而对于文学创新而言,充分了解某一学问之最新研究动向,对于避免创作的重复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在阅读古代经典的基础之上,掠过中间朝代对其的解读与分析,直接进行模仿与创作,即使注入个人独特之情感,往往也会有重复,自我意识中的创新之作可能早已被叙述与重复过。反之,通过对临近朝代文本的学习与阅读,了解长期积累后的著述已经达到的程度,再行创新,便可降低写作重复之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