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与药香
2017-08-04梁枥天
梁枥天
摘要:药名诗自南朝梁产生以来,作为杂体诗,一直被当做游戏之作,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在药名诗自身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巅峰时期,写作人数和作品数量增加,题材范围也得到了扩大。黄庭坚的《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就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士大夫药名诗。故此以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的背景考出发,解析宋代药名诗总的背景。
关键词:药名诗;黄庭坚;背景考;宋代;中医;士大夫
北宋时期,药名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创作人数、作品数量都达到巅峰的时期。黄庭坚所作《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是典型的药名诗绝句组诗,为黄庭坚崇宁元年在荆南所作。文章分析《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作爲药名诗这一特殊的诗体创作的背景。在这之中既有黄庭坚自身喜好写作各种不同诗体的创作习惯,自身具有一定中医药知识的个人原因,也有有宋一代中医在政府政策推动下的普及和发展,以及药名诗自身的发展推动。但目前与药名诗相关的研究,尤其是个人的药名诗创作研究尚显薄弱,故还有探究的空间。
其诗如下: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
幽涧泉石緑,闭门闻啄木。运柴胡奴归,车前挂生鹿。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此诗为一组绝句组诗,共八首,分别押下平十二侵、下平七阳、上平一东、下平十二侵、上平十灰、入声一屋、入声十四缉、入声六月。
任渊系年爲崇宁元年壬午(公元1102),“是岁山谷在荆南待命,六月领太平州事,九日而罢”,诗题云“荆州即事”,按黄庭坚崇宁元年初春在荆南,正月二十三发荆州,二月前往通城,故从任渊系年,爲崇宁元年。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如诗题所写,是一首药名诗。
药名诗的定义广义来说是涉及中医药的诗作,但涉药诗歌数量庞大,自诗三百中的“采采芣苢”等诗句就已有之,类似的诗中,芣苢等可做中药的植物在其中起起兴作用,其他的诗作则或是诗句中涉及了药名,或是以药爲主题,如南朝梁刘孝胜《咏益智诗》,就是直接以中药“益智”作爲吟咏的对象。狭义上的药名诗是“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即将药名嵌入每句诗句中,也可拆开药名离合于诗中,或不用本字采用谐音。这里采用的即爲药名诗的狭义含义。对于药名诗,历朝诗话看法褒贬不一,一般认为药名诗只是文字游戏,将其归为杂言体,严羽《沧浪诗话》云:“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如此诗,只成戏谑,不足法也”。并不看好以字谜、人名、卦名、药名等嵌入诗歌的创作。胡应麟《诗薮》中也认为是“诗道之下流,学人之大戒也”。对于药名诗褒扬的言论则多是针对个别诗篇,如《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引《迂叟诗话》,评价宋代以药名诗著称的陈亚的作品:“陈亚郎中滑稽,尝为药名诗百首,其美者,有‘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不失诗家之体……”但总而论之,药名诗虽带有文字戏谑的成分,仍然应该看到其对于丰富诗歌创作的意义。
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作为典型的药名诗组诗,出现了药名33处,部分运用谐音,部分直接嵌入,运用双关,而非药名本意,具体如表1:
黄庭坚此诗基本上每句都嵌入了一至二个中药名称,但却丝毫不显生硬,对药名的双关、谐音等运用十分熟练,诗歌整体语质而味腴。如“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一首,写隐逸之心,内容与远志、甘遂、牵牛、苍耳、桂枝的中药本义无任何联系,仅仅是将其名嵌入。
关于药名诗的写作,黄庭坚有这样一段言论:吾儿时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谪峡川,吾年五十八矣,时春晚,忆此诗,方悟之。盖唤起、催归二鸟,名若虚设,故人不觉而……此乃谓之禽言诗,亦如用药名爲诗之。
自此可以看出,黄庭坚在药名诗写作上所持的观点是只是将药名嵌入诗歌,不用其本意,推崇的是“人不觉”的效果。组诗《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中也确实如此,全诗一共出现三十余处药名,却不显突兀,使人不觉。
但对于黄庭坚药名诗的创作,《瓯北诗话》认为:“又有药名诗,王融所创,专用药名嵌于句中,而不必句首,山谷每好仿之,其赠晁无咎用建除体,荆州即事八首用药名体……盖文人无所用心,游戏笔墨,东坡口喫诗亦同此伎,所谓爲之犹贤乎,已固不必议其织巧近于儿戏矣”,对苏黄类似的创作都持否定态度,认为其近乎儿戏。
一、黄庭坚的个人原因
(一)此阶段坎坷的经历
黄庭坚作《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时爲崇宁元年壬午,时黄庭坚年五十八,在这之前,黄庭坚在靖国元年(公元1101)经历了“是岁正月,自江安出陕;三月,准告复奉议郎,知舒州;四月至荆南,又准尚书省札子,已降告命除吏部员外郎,乘马递来赴阙,再具辭免,乞太平州”,先后因贬谪调任奔波于江安、舒州、荆南,苏轼也于这一年在常州逝世。而崇宁元年,黄庭坚“在荆南待命,六月领太平州事,九日而罢”。这首药名诗便写作于他在荆南待命的期间。此时距离黄庭坚去世也只剩下四年时间。这一阶段,黄庭坚的人生经历是不断的贬谪流落,其心境在这一组药名诗中的反映,在第一首“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中,是无远志,甘心于溪边和桂枝阴的隐逸之心。在第二首“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中是乡梦破的思乡。故黄庭坚在创作这一组药名诗时期,面临的是仕途的坎坷和行无定所。
(二)对特殊诗体的喜好
除了药名诗,黄庭坚还创作了很多其他的特殊诗体,对于创新和新奇有着极大的兴趣。endprint
在这一方面的创作有:八音歌,《赠无咎八音歌》中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分别嵌入每联的首字;二十八宿歌,有《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将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按照次序依次嵌入诗中;建除体,有《碾建溪第一奉邀徐天隐奉议并效建除体》,将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所对应的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分别嵌入每联的首字;禽言诗,有《戏和答禽语》,禽言诗则有以禽的身份自命,爲其发声,和拟禽之声的多种情况;檃栝,将一种体裁改爲另一种题材从,爲改写,有《瑞鹤仙》,将《醉翁亭记》改爲词。《瓯北诗话》中便有“其赠晁无咎,用建除体,荆州即事八首用药名体,又有八音歌,赠晁尧民、郑彦能、徐天隐各一首,金石等字亦冠于句首,更有二十八宿诗,赠无咎,以二十八字嵌于句内,则山谷创体也。最后托宿逍遥观诗,专用字之偏傍一样者,缀合成句……此亦山谷创体”,将黄庭坚对此类创作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虽然赵翼对此行为持否定态度,但由其描述亦可见山谷对于新奇诗体创作的热忱,在主题和诗体上求变。
黄庭坚对于杂体诗的喜好还有环境的影响,苏轼也喜做此类诗作。其柏梁体有《潮州韩文公庙碑诗》;檃栝有《水调歌头》檃栝《听颖师弹琴》;白战体有《聚星堂雪并引》;吃语诗有《吃语诗》;禽言诗有《五禽言五首并叙》等。二人在这些特殊诗体的创作上既可以看出他们过人的才力,将各种杂体诗运用得当,做出新奇的创作,也能够看出他们在求新求异上的探索。
故此,可以看出黄庭坚有着其刻意尝试,在诗体上刻意求变之心,推动着他对于药名诗等杂体诗的尝试和创作。
(三)自身的中医药修养
除去《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之外,黄庭坚还有其他的药名诗创作,即《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在他能够自如创作药名诗的背后,是他自身的中医药修养,在宋代中医药大肆发展普及的背景下,一般的士大夫都同时具备着儒学和医学的修养。关于黄庭坚与中医药之间的关系,首先,他的诗歌作品中多次出现医药,《走答明略适尧民来相约奉谒故篇末及之》中有“应烦下榻煮茶药,坐待月轮衔屋山”。《次韵谢外舅病不能拜复官夏雨眠起之什》中有“呼児?药畦,植杖按瓜地”。其次,其作品中多处涉及药理,如《论鹿性》中言“凡饵药者勿食鹿肉,服药必不得力以鹿,常啖解毒之草,是故能制毒散诸药也”。
二、宋代药名诗的创作
在黄庭坚写作这首药名诗的背景之下,是宋代药名诗整体创作的鼎盛。宋代创作药名诗的人数大大增加,著名的诗人比如王安石创作了《和微之药名劝酒》、《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用药名体奉寄》,人数上则有陈亚、王安石、黄庭坚、孔平仲、冯山、张括等人。尤其是出现了专门以药名诗闻名的诗人陈亚,陈亚其人,在《石渠宝笈》中得到评价“字亚之者,咸平进士,官司封郎中,以药名诗知名”。创作人数和数量的增加势必也引起了药名诗主题、题材、手法等方面的丰富和扩大,以及理论上的发展。总而言之,宋代药名诗总体便具有着蓬勃发展的巅峰状态。
(一)宋代中医的鼎盛是药名诗鼎盛的支持
宋代中医的发展以及官府对于医科的重视也是宋代药名诗得到发展的重要背景。中医在古代经历了由零散、私人走向系统和官方的路程,而在宋朝中医的官方办学走向了系统。宋朝对中医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建立专门的中医管理机构,并且以机构发展中医教育。宋初,设立太医署;淳化3年改名太医局,但此时仍未开展医学教育;庆历4年,宋仁宗在范仲淹的建议下,在太医局设立教员教导医经,且在国子监设立“医学”,进言的诏书爲“昨奉圣旨,令议医学。臣等窍考熙宁,诏遹三代,遂诏兴建太医局教养生员,分治三学诸军疾病……”后此局并入太医局。第二,建立制药厂和药店,将中医归爲国家专卖。1076年神宗下诏撤销所有旧有的熟药库、卖药所、合药所,在太医局建立熟药所,兼管制药和出售,使得中药的制作和售卖都走上了规范。第三,重视医书的校正和编写。1057年宋仁宗采纳枢密使韩琦的意见建立了校正医书局,集中全国著名学者和医学家校正编订医书,这也是我国首次由政府专门设立医书校正机构。此外,还多次组织学者医学家进行医书编篡,《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和济局方》、《圣济总录》等大部头相继编订。上行下效,中央对于医学的重视必定会引起百姓对于医学的关注。且宋代文人数量众多,单靠科举仕途难以满足所有文人,从医成为文人另一条出路;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文人又满足学习中医典籍的条件,故宋代文人通医术者众多,以上四部医书都有翰林学士的参与。
中医自身的发展,以及医书的大量出现汇总,也给与文人学习的条件。总而述之,宋朝中医的发达,是药名诗得以鼎盛的支持条件。
(二)士大夫的审美,以药爲雅
一是士大夫在中药方面的审美。宋代是士大夫阶层的黄金时代,帝王的重文轻武,以及精神和物质的高度发展,都给与士大夫发展以积极条件。在这一时期,士大夫们的审美和情趣在士大夫意识的高涨下也得到了发展,茶文化、香文化、乃至于服饰古玩,这些精致的审美成为了士大夫们的雅趣。中药也是其中的一种。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中药被赋予了一种隐逸的象征,在贾岛《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云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隐士的生活中选取了采药这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为。黄庭坚自身也躬身中药,在这其中,士大夫的雅致审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医药在地位上也得到了提升,从而获得士大夫们的青睐,黄庭坚在《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奇輙》中言“诚求活国医,何忍弃和缓”,其注有“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将中医治人比作治理国家,同时期北宋还流传着传说自范仲淹之口的“不爲良相,则爲良医”,虽证实爲伪,但也可见当时确实有将医生与治国良相相比的风气。
最后,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药名诗自身的发展也是宋代药名诗创作,以及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创作的背景。
注释:
黄庭坚,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第二册,外集卷第十一,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121页。
药名诗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借鉴王伟著《唐宋药名诗研究》,浙江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嚴羽,《沧浪诗话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393页。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六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56页。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卷第二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赵翼,《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77页。
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卷第十七,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年5月版,737页。
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卷第十七,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年5月版,738页。
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77页。
黄庭坚,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第二册,外集卷第六,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04页。
黄庭坚,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第二册,外集卷第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98页。
黄庭坚著,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第三册,外集卷第二十四,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34页。
余新忠,《良相良医说源流考证——兼论宋至清医生的地位》,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黄庭坚著,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赵翼著,郭绍虞主编.瓯北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胡应麟著.诗薮[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胡仔著.苕溪渔隐丛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余新忠.良相良医说源流考证——兼论宋至清医生的地位[J].天津社会科学,2011,4.
[6]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09.
[7]王伟.唐宋药名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