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与书法结合创作浅析之《临池》
2017-08-04余丽君
余丽君
摘要:现代舞作品《临池》首演于2005年,编导是国家一级编导刘琦。今年7月,作品《临池》将再次重现国内外观众的眼前。以最新的演员阵容,严谨的态度,不懈的追求,再现一个舞团难度和高度上有着很高水平的经典保留节目。《临池》经历了12年的时间,曾经换了一批又一批的舞者,不断修改提升与时并进却不忘初心。
关键词:貌合神游;舞作字容;义定舞心
2005年,在编舞刘琦的带领下,全团演员历时长达半年时间,共同创作,反复锤炼修改,完成了第一版的《临池》。这是一个中型现代舞作品,全长40分钟无中场休息。整个作品按篇幅大小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依序为甲骨·小篆·隶书·楷书·行草·狂草·电脑字。第一段甲骨:全团演员共同完成,当中包含了多个单、双、三人舞段。第二段小篆:由三位女舞者完成,从一位女舞者开始独舞引出其他两位女舞者形成三人舞结束。第三段隶书:由一男一女两位舞者完成的一段完整的双人舞。第四段楷书:分别由五位男舞者一起完成中间穿插独舞。第五段行草:由全体女舞者完成。直接引出第六部分狂草:全体舞者,主要以配合完成大幅度的双人舞为主穿插流动性的独舞。最后以电脑字结束。
如何以小篆的特点去创作一段现代舞。我从两方面进入创作,形与神。回到创作最初,首先我们要认识小篆,了解它的形与义。舞团为我们请来了书法老师为我们仔细的讲解每一种字体的来历,含义。过程中对如何书写各种字体的讲解尤为精细。首先让我给大家列举一些小篆的特点以及我在小篆舞段创作中某些记忆深刻的地方。
小篆特点;字为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如何开始舞蹈动作创作。我们不仅每天听老师给我讲解书法的历史,书写的运笔等等。我们还真实的体会了学写书法,可以说是‘边学‘边写‘边想‘边创。书法老师给我们写了大量的书法让我们各自临摹。慢慢的,我对小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体会。也积累下一些有趣的书法字帖。当我真正开始创作动作的时候我选择了几个自己最喜欢的小篆字,从中得到创作灵感。
运用到小篆字形的的特点-----长,在创作的时候我是首先去寻找身体最长的部位。比如手臂,躯干,以及腿部这三大部分分别视为最直接视觉效果上的长。相对于字体中最长的笔画形态。因为这三部分肢体结构和肌肉线条给我的感觉是可以去到粗细一致相对能在一个专业的舞者身上体现出来,也十分符合字形的端庄秀丽。除了单一的肢体视觉,更进一步就是组合身体各部位,从而形成更多更长的线条感。组合变化多样化,生动跳脱。举例:表现当我要创作“之”字的笔画,头部可以当作点,右手平伸连接后背再连接到左手手肘当作横,在这里就内涵了三个身体部位组成一个笔画。这是前面所说的单一部位与组合变化的分别与用法。我把它看作为“形”。
当我找到了一些舞蹈动作以后,就要开始寻找一种专属于它的运动特质,也就是怎么“跳”(小篆)舞。 这就需要到结合小篆的书写运笔精髓。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可以说是篆书用笔的度世金針,警世名言。 “婉”和“通”虽仅二字,却准确揭示出对篆书用笔的基本笔势和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因此,临习篆书写应以中锋为主,中锋立骨,中锋才能使笔画圆实劲健,运笔应流畅,此乃正宗古法、风格神采所系。否则,极易写得板滞,要打破其板滞,用笔的虚灵是其关键。篆书的捉笔须掌虚而指实,运笔讲求中含内敛、流畅通达。这些都是我书中截取,怎么运用到舞蹈当中用舞者的肢体表达?我是这样理解的,“婉”字义屈伸貌。委婉,有形容女子温柔美好之意。表现方式上可配合身韵,太极。特点圆实劲健,我以手腕模仿毛笔笔尖落笔转动的形态起式,沉劲拖力顺势而发到达动作的极致,但力不外射,止于形,意出窍。结合了身韵太极,我同样可以用身体其它部位肩膀,丹田,尾椎,脚腕做出同样的运动方式,出现不同效果。运笔力度藏于动作之中,使气息浩浩然、绵绵然而首尾贯通。
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一般说来,实笔,指用笔较为重而迟缓且墨浓;虚笔,指用笔较轻而急速且墨干。用笔要虚实互出、润燥相生,才可以使得篆书的笔画(线条)节奏鲜明,韵律生动,行气贯通。在整个第二段小篆中用力虚实相生、宜圆转涩进,涩而通畅,动作线条浑厚、通畅而又古拙、虚灵,从而表现出圆通劲健的力度来,形成毛、涩、松、畅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这段舞的“神”所在。
小篆----我用“貌合神游”的手法诠释“她”,舞作字容,义定舞心。当一段舞蹈创编出来后,我们还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发展完善。一次次的排练,演出。时间在变,舞者在变,观众也不尽相同。但是这段舞蹈的初心未曾改变。我很喜欢《临池》,她真正陪伴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我的身体,也启发了我在舞蹈创作上的思维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