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交流、提问、展示

2017-08-04张根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张根林

【摘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呢?本文结合数学课堂实践,构建“四会”课堂,即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交流、学会提问、学会展示。让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学会自学 学会交流 学会提问 学会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47-02

新课改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有別于传统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它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获取者。而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则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学会学习,展现课堂精彩呢?

一、学会自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前提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会自学是前提。但学会自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也是我们十几年教学努力的方向。如何循序渐进的“导学”,是对我们教师教育艺术的考验。一般地,我们是通过设计前置研究单来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学的。前置研究单主要起“导学”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往知识高峰攀登。“导学”过程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体验成功,还能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师层面看,首先要重视前置研究单的设计。其编写设计应充分体现简单、根本、开放、分层的八字原则。要设计“步步高”式的让学生拾级而上的数学题组。从学生层面看,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起仔细阅读前置学习单的习惯。引导学生按研究单任务顺序由简单到复杂去慢慢吸收并消化相关知识点。我们说,前置研究单“导学”是在真正践行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我县本土教研“学·导·用”教学模式对于前置研究单的编写,引导学生使用等方面有系统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学会交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保障

有交流,有互动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其中。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保障。下面,我就以北师大七年级下《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为例,探讨一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推动思维互动的。

1.引入要简单,让人人都有话说

课堂伊始,我的问题:由am你能联想到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讨论。这个问题虽然简单,“联想”两个字又让问题的回答变得宽泛,让人人感到有话说。果然,有人回答:a叫底数,m叫指数,结果叫幂;有人指出:读作a的m次方,也可以读作a的m次幂;还有人知道:am表示有m个a相乘,m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比如34表示3×3×3×3。

2.要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引导思考深入

如学生理解了am的意义后,就有同学产生问题:我有一个问题(-2)4和-24意思是否相同,谁能帮我?有同学站起来回答:(-2)4表示(-2)×(-2)×(-2)×(-2)其结果是16;-24表示-2×2×2×2其结果是-16。两者意义完全不同,从中也告诉我们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底数都必须先加括号。要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并到学生中去寻找解答。

3.教师要及时评价回应

如,对于上述的发言,我给出点评:几位同学回答的都非常好,能从各个角度去联想,能用具体例子加深理解,能用注意事项提醒他人。

4.要让问题升华,有新的发现

这就是老师们常常说的,要有不曾预约的精彩。如这节课随后得出的同底数幂乘法公式,同学们充分发言后就有同学发现计算公式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即。然后还有同学补充,公式中的底数不仅可以代表数和字母,还可以代表多项式。如:,只要是相同底数的幂的乘积就可以这样算。这个结论如果老师讲出来,学生肯定当耳边风;当他们自己发现出来,就会记忆深刻。的确,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课堂是如此的精彩!

课堂是舞台,学生是主角。只有教师甘当“配角”,把舞台还给学生,学生才能在舞台上出色的发挥和表现,成为真正的“主角”,从而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学会提问,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根本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且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主动性更强。提出一个新问题,有时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塑造一个新的时代。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在《实数》这节课上,有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是不是分数?”这个问题激起了小小的波浪,班上的同学窃窃私语地跟周围的同学说着自己的看法。同学中有了不同的意见,一派认为是分数,另一派认为不是分数。而我,也并不急着下结论给答案,把课堂还给学生演绎精彩,让一些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同学A站起来,很确定地说:“是,就像,一样,形如的都是分数。”同学B反驳:“不是分数,因为可以化成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个无理数。”同学C:“可是有很多分数也可以化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同学D:“我也认为不是分数。因为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如果是分数,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理数,但是我们知道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也是一个无理数,所以不是分数。”学生E马上站起来附合:“对,是分数与是无理数相矛盾,所以不是分数。”辩得相当精彩,支持认同他们观点的同学也自觉地鼓起掌来,而认为是分数的同学好像也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看着同学们的对抗与争论,我笑了,居然有学生能够问出这么好的问题引发争论,学生可以讲得这么到位,在争论中学生自然掌握了实数的分类,加深了对实数概念的认识。我及时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评价,并大肆表扬鼓励提问的学生。

因此,“问题”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缘起。面对同学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辩论,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因此,学会提问,让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四、学会展示,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归宿

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生命因展示而自信。展示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的一切美好的思维得以展示出来。

在八年级上期第六章第五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课中,前置研究单我布置了这样一题: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你是如何证明的?

两组的学生展示了以下两种方法的辅助线做法:

这两种辅助線做法都是运用了一个平角等于180°的知识,把三个内角搬到一起构成一个平角,而平角就是180°。证明过程略。(全体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然后,我也对这两组的做法表示了赞赏和谢意。同时请同学们再想想:还有哪些公理、定理可以得到几个角的和为180°?有同学想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我追问:那根据这种思路,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接下来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方法是否可行。

教师深入小组,对个别感到困难的小组进行了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随后,接着抽取如图(3)(4)的小组上台展示,要求先分析解题思路,在黑板演示解题过程,最后教师进行了解题步骤的规范。

后来,全班同学发现只要能构造出平角,或者和为180°就可以证明,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小组上台来展示证明思路。我不禁感叹,让学生动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有无穷无尽的潜力,这也是课改最重要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交流、学会提问、学会展示,践行好课堂“四会”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四会”新课堂模式的一个新的契机。为此,我们要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引导参与课堂“四会”,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生本教育研究课题组.生本教育专辑[J].人民教育(半月刊).2009年15-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