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思维教学”的理论基础

2017-08-04苏水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思维训练体育教育

【摘要】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功能和价值观的指向。“体育思维教学”是有效途径,它基础理论包括运动技能控制、脑科学、建构主义等;它是将思维教育融合进整个体育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以学生思维为主线,通过分析与设计、导入与过渡、体验与探索、互动与监控、评价与拓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促进技战术形成。

【关键词】体育教育 思维教学 思维训练 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30-02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2011年12月教育部从新修订了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增加了“学生学会锻炼,发展体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老师提出,体育课堂要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等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观被明确指向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在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体育思维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1],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核心素养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体育思维教学”的内涵

1.思维教学

我国学者郅庭瑾、林崇德等的研究成果证明思维可以通过专门训练培养的。认为思维教学就是将知识学习转为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及运用知识,甚至作为行动的指引。思维教学因素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与环境等因素构成,思维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将思维融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进行训练,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习”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在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并运用知识,对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技能、思维品质和思维心理等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思维潜能最大发挥。

基于思维教学的前期研究,笔者界定思维教学内涵为:在各学科教学中,将思维教育融合进学科整个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教师通过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维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并运用知识, 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技能、思维品质和思维心理等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提升学科思维能力的过程。

2.“体育思维教学”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类要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除了展现出优秀的心理特征,还要具备良好的生理特征。从体育教学结构上分析,它涉及面广泛,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是知识、理论与技能的紧密结合过程。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阶段包括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阶段。它不仅是发展学生体力、增强体质、形成知识动作技能,还要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

体育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身體活动与思维活动结合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到实践,循环往复,逐渐提高,形成技能,包括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认知心理过程。另外,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的形成,是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思维认知、理解和行动的变化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体育思维教学”的内涵界定为:在体育教学中,将思维教育融合进整个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并以学生思维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维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技能并运用,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技能、思维品质和思维心理等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促进学生技战术形成和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并转而指引行动的过程。

二、“体育思维教学”的实质

其实质就是以学生思维为主线进行体育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达成技战术目标。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和规则[4]。掌握知识技能不仅要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和记忆,还要通过积极思维。体育教学就是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过程,要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动作技能形成就是从直观到抽象,再到实践,循环往复,逐渐提高。对于教师,体育教学不仅要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还要在技战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思维过程理论,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技战术学习。

第二、师生思维活动就是体育课堂的核心活动,引导学生对动作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以思维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动作表象形成动作概念,通过反复实践形成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体育活动是身体各部位协调的活动,对开发学生的大脑,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左侧身体活动,能有效促进右半脑发展,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有积极作用。

三、“体育思维教学”的现实依据和基础理论

1.现实依据

(1)基础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11年12月教育部从新修订了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增加了“学生学会锻炼,发展体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研究构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引起国人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到教育目标与评价中。显然,社会在呼唤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了响应教育部号召,2014年1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老师提出体育课堂要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等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观被明确指向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呼唤。

(2)学生体育“思维缺陷”现状

传统的体育课堂,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等仍然以体能技能为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培养,学生思维僵化、呆板、从众;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交流等,学生的合作意识淡薄,学生思维被动、懒散、狭隘,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佳。2016年,笔者对广州、上海、南京城区调查发现[5],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他们思维意识薄弱,思维概括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不够全面,思维缺乏批判性精神,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判断评价、创新思维等“思维缺陷”问题比较突出。

2.理论基础

(1)运动技能控制论

运动技能控制论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个体以一定的生理与心理机能为前提条件,通过运动学习而形成的[6],其实就是一系列连续信息加工过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感知系统对直观感觉材料记忆、分析、综合,提取刺激特征加以组合,通过中枢处理器进行处理,决定决策和执行,输出经编码的物理刺激。短时记忆系统对输入的有限信息进行精细加工,通过反应系统的输出动作,即是直觉思维(操作性思维)。长时记忆系统将物理刺激与系统中的信息专项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与模式匹配,一部分信息被激活,这部分被称为主动记忆的信息送入短时记忆系统。[7]随着反复比较与实践,动作(战术)感知觉的逐渐增强,提高动作(战术)实践操作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体育课堂是实践性的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动作学习思路,分析技战术结构与安排学习方法,完成动作练习。特别是围绕动作表象、概念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逐渐建立良好的感知觉,形成运动技能。教师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及时的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脑科学理论

美国著名科学家斯佩里等学者发现大脑两半球对身体的运动和感觉是“交叉控制”的,即大脑左半球管理右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大脑右半球管理左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型。[8]而体育教学的活动性和练习性,为开发学生的脑功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更是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过程,对大脑中的感性和理性材料进行加工,平衡了人脑左右半球的发展。我国学者舒能贵证明了全脑型体育教学训练法,对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潜能,起到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9]。

(4)思维心理学理论

林崇德教授[1]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提出“思维教学”的理论基础: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正确认识思维的结构,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生思维结构,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思维目的,分析技战术结构,丰富思维材料,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练习内容和适当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监控和调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利用非智力因素,为体育学习激活动力、定型和补偿。

四、“体育思维教学”的教学过程

根据体育教学原则及体育思维教学的基础理论,“体育思维教学”的教学程序包括五个的基本环节,分别是分析与设计、导入与过渡、体验与探索、互动与监控、评价与拓展,如图1。

分析与设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体育教学目标达到的基础。从分析学情入手,确定学生认知能力的起点,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对体育教材分析,对教学目标、方法和步骤及组织形式、教学情景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例如,在乒乓球反手推动教学中,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思维导图、人体实验和以类比法贯穿体育教学等。

导入与过渡:利用创设情境、游戏设置,影像欣赏及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建立动作表象。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于课堂,以激发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忆、想象与联想技战术,挖掘技战术感知觉等思维材料,对知识技能学习进行构建。以情境或问题为线索,沿着“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思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体验与探索:感性思维对动作技能形成起重要作用,外部、本体和内部感受器提供的感觉信息,是建立动作结构图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觉)或讲解,对图式或言语进行信息加工组织后,力求使学生形成生动的形象和清晰的表象,建立正确的理性模型(概念),启动动作程序。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动作轨迹、时空、速度、频率、力量、节奏等要素,从身体意识、空间、运动特点和关联要素体会正确动作的感知觉(例如用表象法进行动作练习),通过动作速度、节奏、力量等,使动作具有生物化学的合理性。正确的信息促进动作模型建立,反而错误的信息干扰动作形成,在技战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清楚再练习,避免随意练习。

反馈与调控:经过动作初步建模后,动作速度、幅度、准确性、协调性都有改进,但动作技能还不够稳定。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动作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分解动作与完整动作之间、动作要素之间的联系,边想边练,做到看、练、想结合,直观与思维结合,注重技术细节的掌握。学生对动作(问题)做出判断、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后,积极调整动作和练习方法,循环往复实践,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配合更协调,提高身体训练水平和机体工作能力。

互动与监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互动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探析问题,改进动作,还可以产生情感、形成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体育道德。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学生角色与任务,建立生生之间情感互动和监督的基础,通过行为互动表现,使思维互动擦出花火。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体育活动,形成互动与监控的学习环境。

评价与拓展:在学生控制动作过程中,及时地纠正错误动作等评价,使学生明确地选择和记忆所需动作形式。并引导他们学会评价、反馈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会交流与探索,培养他们思维深刻性与和批判性,鼓励他们调整或创造,并通过课后跟踪与评估。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将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犯错动作等思维产品展现出来,并对学生动作和思维产品进行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思维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有其教学定位及理论基础。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思维是体育课堂的核心活动,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环境、内容和方法,以思维为主线开展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技战术形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为我国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传统体育教学在我国根深蒂固,同时我国对课堂思维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有限,针对体育学科思维研究极为稀少,加上笔者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对“体育思维教学”只做粗浅研究,期望同行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9-35.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169- 175.

[3]叶延武.思维课堂:意蕴与实践[J].教育与研究,2012(7):139.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7,107.

[5]苏水生,王润平,林建强.高中学生体育思维能力现状及思维教学[J].亞太教育,2016,12:43.

[6]丘卓英.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8-199.

[7]孔令峰.运动进攻情景中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直觉思维准确性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11:17.

[8]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美),傅世侠译.右脑与创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舒能贵,段坚,徐国根,陶炬,徐本力.全脑型体育教学训练法的实验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05,5:274.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YQJK080)

作者简介:苏水生(1983-),男,广东茂名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学体育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思维训练体育教育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