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室寻清泉

2017-08-04孙希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岳阳楼鲁班清泉

【摘要】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挖掘,找出自己教学的切入点——意境——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设置情境——把握文章内容——再造想象——抓住主线。

【关键词】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80-01

我们的语文课本就像有着陶冶性情、修身养心意境的居室,吸引着无数的满怀憧憬的寻觅者,他们纷至沓来,进屋寻找能源源不断涌出甘甜的泉水的清泉,滋润心田。语文教材中的意境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而教材中的意境大多寓于知识之室中,呈隐性,只有充分驾驭教材这个“居室”才能找到怡养身心的“室”,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清泉”——意境。即知识教学应通过营造意境这个最佳的切入点来进行。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入室寻清泉呢?

一、在创设环境中激发学生入室寻清泉的欲望

运用“注意”的规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我顺利进行语文教学的先导。我在上课时,就设法吸引住学生,抓住其注意力。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就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我们熟悉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背完后,接着描述:你们背的诗把我也带入了美丽诱人的洞庭湖畔,此时此刻我仿佛如愿地登上了岳阳楼,跃入眼帘的是,波澜壮阔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开来,似乎日月星辰都在水中漂浮着,此情此景,让我怎能不想起北方边关的战事又开始了,我倚着栏杆远眺,不禁泪留满面。这样优美的描述令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寻找清泉的欲望。

接着检查预习,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一同学这样交代:岳阳楼初建于220年前后,距今已1700多年,三国时期用作鲁肃阅军楼……《岳阳楼记》嵌在三楼,从此,岳阳楼名声大振。这简短介绍把学生思路从美丽的洞庭湖意境中拉回到现实的课文内容中来,对岳阳楼的修建有了初步的认识,更激起了学生求知欲,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引导学生在速读、浏览之室中寻清泉

接下来要学习新课内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学生感知的对象,应先让其对文章内容有整体印象,把握全文。因此,我考虑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速读,浏览全文。在规定时间速读,让学生进入注意状态。速读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岳阳楼的大观”。通过古诗理解背诵及课文内容的把握学生很快完成任务。在交流展示中再一次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气势与壮观。更激起学生探寻的热望。

三、引导学生在创造意境、把握中心之室中寻清泉

在把握文章大致內容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力再次离开书本,听这样的故事:唐朝有个叫张说的人被贬到岳州,决定在鲁肃的阅兵台旧址修“天下名楼”,而且决定张榜名工巧匠。有一位叫李鲁班的青年木工被相中,他擅长土木设计,被相中后,张说限李鲁班在一个月内绘出一座三层的阁楼图纸,可他一个月才设计出来一座过路小亭的图纸。又宽限七天,正一筹莫展时,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给予的编有号码的木头,让他拿去摆弄,或许会弄出一些名堂出来。李鲁班果然摆出了一座十分雄伟壮观的楼型。大家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自称是鲁班的徒弟,说完就不见了,只留下了写有鲁班名字的木尺。众人纷纷跪谢。名楼由此产生。趁兴趣正浓,然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文字用自己语言描绘出岳阳楼在晴天、雨天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的心情。学生兴致极高,思维活跃,在短短十分钟内就完成了一段描写。在班级的交流展示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那时而聚,时而散,在天上舞动的沙鸥,停歇下来,犹如在原野上随风奔跑的孩子……同学们写出这样的文字,说明对文章中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及把握。

四、引导学生在以情入境之室中,寻找结束全文的清泉

引用古人论画“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道德的珠穆朗玛峰,那么前面普通人所见所感不过是山腰上的几朵云霞罢了。范仲淹是宋代的名臣,敢于“犯颜直谏”。曾罢黜了许多不称职的地方官。救灾时每到一地就开仓赈济灾民,免除部分赋税,还把饥民吃的野草带回来献给仁宗,并请仁宗转给嫔妃贵戚们看看,劝戒皇室不要奢侈。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范仲淹产生敬畏崇敬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抱负,结束了全文。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便浮现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引导学生在利用图景的再造想象之室中寻清泉

“再造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他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虽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如果能激发学生在利用图景的再造想象之室中寻清泉,有利于抓住文章的主线。

如我在讲《老王》一课时,屏幕播放:老王敲门,我们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此时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出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的形象,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再造想象,写出我看到老王那一刻的神态、语言及心理描写。学生通过屏幕上的视觉形象的感知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很快就能写出来,然后全班交流,通过此项环节,学生很快就会抓住文章的主线:我与老王的交往的生活片段来塑造老王知恩图报的形象以及我对老王的态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教材就像居室,而知识就像清泉,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心田。

作者简介:孙希艳,1974年生,女,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永安中学语文教师,满族,籍贯绥化市,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岳阳楼鲁班清泉
登岳阳楼
孙高华
清泉醋业
石上清泉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聪明的鲁班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