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止的“日积月累”,动态的课堂教学

2017-08-04翁贤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日积月累

翁贤英

【摘要】人教版每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本是学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积累的栏目,但我们教学却是以简单的“读抄背默”草草了事,本文从“主题要紧扣”,“拓展需讲究”,“运用得落实”这几个方面阐述,巧妙运用教材,真正实现语言的软积累,让学生真正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日积月累 主题紧扣 拓展讲究 运用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24-0162-0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为苏轼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其“博观”“厚积”便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打开语文这扇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经之路。人教版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的新板块——“日积月累”便是一块汲取语文“养料”的肥沃土地。但我们教学时采用的不外乎是简单的“读抄背默”四个环节罢了,孩子们也只是机械单调的被动接受,更谈不上体悟和实践了。

鉴于此,笔者对“日积月累”这一板块进行了认真解读和重新定位,让静止的日积月累,通过动态的课堂教学,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一、依一根线,串一条银链——主题要紧扣

“日积月累”所呈现的内容主要为名言警句、经典诗句、成语、歇后语等,这些语文资源在单元中是特别存在的。它既是一个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独立的整体,又是紧扣单元主题而选编的,与本组课文相照应,因此,我们在教学“日积月累”时,要充分认识编者意图,明确其在单元的位置,做到与单元紧密联系,巧妙渗透。

1.“日积月累”与单元的联系,使知识成整体

以专题组织内容的每组教材是一个互为联系的整体,其中“日积月累”往往又是单元主题的延伸。如《浪淘沙》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祖国风光”专题的拓展;《囚歌》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专题的拓展……针对这种诗歌类呈现的“日积月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步走”的教学方法:第一步,起(承接学法);第二步,转(提出要求);第三步,合(谈谈收获)。例如《囚歌》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读写训练点是: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体悟作者的真情实感。梳理学法后,提出学习这首诗歌的要求:感情朗读诗歌,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和叶挺将军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引导学生谈谈读了《囚歌》及本单元有关革命先辈故事的感受,从而在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同时,增强爱国意识。

2.“日积月累”与文本的渗透,使知识巧融合

“日积月累”的有些内容,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所以我们应找到“日积月累”与文本间的融合点,将它们巧妙渗透。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五句人生哲理格言,就可以进行整合教学。教学《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可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帮孔子解围;学习《桃花心木》后,出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用文中相关语句来说说对“必培其根,必养其心”的理解;《手指》中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是对《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的最好诠释。如此渗透与回环理解感悟,致用又致学,何乐而不为?

二、挖一口井,引一泓清泉——拓展需讲究

“日积月累”所安排的内容只呈现某一层面上的部分知识,当教者意识到这种“抛砖引玉”的作用时,就能透过这一口井引出一泓清泉,给孩子们无限广阔的拓展空间,让小积累实现大积淀。

1.原文推荐,让积累有深度

名诗佳作的节选,是“日积月累”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时应巧妙地利用教材这一例子,把原文推荐给学生,由点及面,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有一定深度。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日积月累”中的《浪淘沙》,其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组诗《浪淘沙九首》中的一首,也是流行最广的一首。在教学中,笔者不仅出示另外八首,让孩子们初步感受诗人透过诗传达游子情怀、描绘钱塘江潮之魅力、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还鼓励孩子们背诵其中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等名句。

2.类似文推荐,让积累有广度

由此及彼,把类似文推荐给学生,这样边阅读边比较,积累就变得有一定广度,实现了语言储备的系统化。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的“日积月累”是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学习了这首诗后,推荐学生诵读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通过自主朗读感悟,老师点拨引导,孩子们读出了儿童生活情趣是骑牛捕蝉,是放纸鸢,是捉捉蝴蝶,是偷采莲……学生与诗人产生了共鸣,不仅唤醒了对童年生活那种童真童趣的回忆,还透过新旧知识链接,使积累更立体更生动了。

三、播一畦苗,获一方新绿——运用得落实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无不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让学生“运用语文”的重要性,那么,日积月累中的语言资源如何灵活运用,让它变成积极语言,促使积累与运用并驾齐驱呢?

1.在生活语境中唤醒

现实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生活是最生动而真实的教科书,我们在教学“日积月累”时,就应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熟读悟意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回忆并讨论老师从上课走进教室后的一系列情景并用本课所学的词语进行描述。学生在可触可感的生活情境下表达的冲动被激发了,同时积累的词语也有效地“运动”起来。片刻,一小组代表发言道:铃声响起,翁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在一段(娓娓动听)的新课讲授后,老师请大家再列举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语时,王鹏同学竟像炒豆子似的说出了十几个,全班同学看到(巧舌如簧)的他,有的(目瞪口呆),有的(低声细语),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2.在习作实践中内化

“日积月累”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指导学生将积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活用于实践中,所以在习作教学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上所积累的词句,让习作锦上添花。在《有趣的嗑瓜子比赛》作文讲评课中,笔者把学过的歇后语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鼓励他们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看在哪些环节可用上歇后语。结果,学生的自批自改是很令人欣喜的。如一生这样修改:老师一说这节课来玩个游戏,大家都拍起了手,觉得(上鞋不用锥子——真好),在游戏规则说明后,各选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你瞧,原本没在状态的张华看到自己还没嗑几颗时,有些(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但立马又改变战术,双手并用,不一会儿,张华扭转战局,竟然(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取得了第一组的冠军……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总之,我们教者要巧妙地运用教材,把“日积月累”教得“不简单”,把学生带进祖国语言这片美丽而神奇的乐园,实现语言的软积累,让学生能真正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秀丽 .乐巧妙三招解日积月累教学之困——“日积月累”教学例谈[J]. 考试周刊,2016.02.

[2]徐敏霞 .关于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2.02.

猜你喜欢

日积月累
行走在积累与运用之间
乐巧妙三招解日积月累教学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