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渗透与培养

2017-08-04刘峻宏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渗透高中语文

刘峻宏

【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从多角度思考与看待问题,能够较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语文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就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抓住了语文思维的渗透培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与培养语文思维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语文思维 渗透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57-02

一、引言

在语文学科中,可以大致的将语文素养分为语言、文化、思维以及审美四大类,这四类语文素养中的核心部分就是语文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并不向语言、文化、审美那样显示在表面,而是需要教师不断挖掘与研究,将语文思维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语文的本质、体会语文的美感,而不是向以往一样认为语文只要死记硬背就行。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会产生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学生从小就读过诸多的文学著作与美文,如梁秋实、林语堂、汪曾祺等作家的文章不仅行文优美还特别引人深思,但学生为什么在语言表达与写作时用不上呢?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因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得到答案,雖然学生从小就在不断学习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尝试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但纵观当前的教学模式,仍旧是局限于以往传统的观念与模式。教师只注重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

以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为例,至今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只是收集一些范文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分析讲解范文的亮点与可学习的地方,之后就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作文,让学生借鉴范文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并没有真正的融入自己的思维与见解,更多的是模仿写作,正因为此,学生写作能力才会难以提升。对此,语文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的看待与思考问题,真正理解那些名著与美文是如何运用语言与词汇,表现出或美轮美奂、或触动人心或引人深思的场景与感情的。只有学生真正的将这种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在语言表述、文字写作以及审美意识中表达出来,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语文思维的渗透与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连贯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注重语文思维的渗透,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切实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真情实感与理性思辨平衡,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1.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问:文中蓝色窗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答:我看见窗帘就是蓝色的。如此错位的问答,一个来自一张试卷的阅读理解问题,一个是这篇阅读理解文章原作者的回答。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在以往,语文问题总是过度的关注一些看起来像是表现文章感情或主旨的内容,而忽略了文章表达的本质情感。

对此,教师要明确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与分析一篇文章,不只是要读懂文章表达的感情、主旨以及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是怎样将感情主旨表达出来的,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是什么。渗透语文思维的语文教学,一般有两个任务:一是学习并训练阅读理解;二是欣赏并学习作者的立意之途和表达之法,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先把后者重视起来,学生才能在接收文章表达情感的同时,明白作者传达文章感情所用的巧妙手法,继而将这种表达方式与表达技巧应用在自己文章的写作中,将这种知识技巧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形成真情实感与理性思辨平衡

我们在进行语文问题分析或及写作时往往会看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但事实上,语文的学习并不能一味的情调“真情实感”。这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压抑自己真实的观点与想法,而是要避免学生在“理性思辨”上的不足。因为过度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极易造成文章表现的多愁善感,让人抓不住文章写作的目的。

所谓的“真情实感”并不仅仅指代生活的真实,而是强调艺术的真实。真实写作的关键是通过艺术创造,能给人一种真实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平衡“真情实感”与“理性思辨”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一篇文章要表达的真正内涵,继而在写作中进行艺术的真实描写、真实创造。

3.利用阅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与语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用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教师要转变以往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创新意识。

如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边阅读文章边思考几个问题:“作品中什么让我觉得出乎意外”,“作者认为我应该在文章中知道哪些内容与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哪些内容证实或颠覆了我原来的猜想”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才能真正的感知阅读的作用与意义。在阅读过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简单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文章的关键情节和细节,同时让学生指出文章中自己有不同意见的部分,并提出新的理解与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得到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双重训练。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语文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语文的本质,使其能够独立的、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与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逯新君. 试论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育的实施策略[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3(12):26-28.

[2] 黄华献. 语文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同步训练——高中语文思维涵育式教学探索[C]// 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 2012.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渗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