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04朱浩铭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法

朱浩铭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想提升词汇教学的水平,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本文从如何正确看待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应用各种教学法进行了论述,期望能够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32-02

一、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和总任务,需要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完成,而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对外汉语教学法的问题。语言教学法其实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纵观历史上第二语言教学法各主要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全身反应发、交际法等,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同教学法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接触到的教学法多种多样,我们要认识到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在科学的第二语言教学原则之下,克服片面性,吸取各派教学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必就是保守,运用流行的教学法也不见得就是先进,关键要看教学效果如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法的条条框框,在实际教学中博彩各派之长,为我所用。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李如龙, 杨吉春,2004)可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1)词汇是汉语语法的载体。汉语语法有五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段落,他们的结构组合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语素组成词,从词组成词组或句子都包含,主谓、动宾、偏正、并列、动补等组合关系。掌握了汉语的这种语法特点,只要抓住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也就掌握了语法规则的基础。

(2)词汇承载着语言信息,是交际的核心内容。大部分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以达到帮助他们工作学习的目的。从反面来说,如果一个外国学习者词汇掌握不够,他就很难使用汉语来表达和交际,所以说词汇贫乏是制约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瓶颈。

三、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展示生词,对于具体名词的教授我们可以采用图片或者实物展示法,先展示图片或者实物,然后由教师领读生词,让学生跟读。学习者在接受和记忆外界的语言信息时,如果信息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传达,則信息将更容易被存储进长时记忆而经久不忘,将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结合起来,符合人的学习和记忆原理,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通过直接给出实物、图片这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学习者在反复观察图片和跟读的过程中已经对词汇的意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这时教师再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语来讲解词义和用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观点认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使用目的语授课,完全排斥媒介语(以英语为例),这样做能够使学习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加速他们养成运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的确,在中级和高级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这样做,但是在初级阶段,在学习者水平还不能完全听懂教师基本指令的时候,完全的排除媒介语的使用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初级阶段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媒介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例如,在教授“原野”这个词的时候,根据直接法的直接联系原则,把学习的词语同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直接挂钩,建立语言和外界事物的直接联系。采用图示法展示原野的图片之后,因为在图中会出现草原、天空、树木、灌木等。学习者并不能通过教师所给出的图片明白“原野”这个词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么办?“原野”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平原旷野。如果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去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原野,显然不切实际,此时,使用翻译释义的方法来告诉学生“原野”是“field”的意思,就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也避免了老师越解释学生越糊涂的现象发生。

2.全身反应法(TPR)产生于美国,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来教授第二语言。全身反应法主张在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它是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为依据,婴儿出生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只听不说,只是对大人的指令做出反应。由于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来教授第二语言,因此对应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全身反应法很适合用来教授有具体动作的行为动词。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请两到三位同学来到讲台前,要求他们模仿教师的动作,然后一边发出指令一边做出示范,如“站”、“坐”、“蹲”等。让班上剩余的同学仔细观察老师的指令和动作。

(2)教师只发出指令,不做示范动作,要求台上的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期间可以将发出指令的顺序打乱。

(3)台上的学生们完成指令之后,可以请他们指定一个同学替代他们到讲台上来继续完成教师的指令。

(4)个别同学完成指令之后,再让全班同学一起做。

(5)教师把指令写在黑板上,每次不超过3个。

(6)鼓励能说的学生发指令,让其他学生做动作。

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习者更快速的掌握汉语动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让学生说话,只有当他们准备好了,才让学习者发指令开始,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低焦虑的状态下学习汉语并获得成就感。

3.情景法产生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强调在自然情景中教授语言是情景法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H. E. Palmer)和霍恩比(A. S. Hornby),值得注意的是,在借助母语和运用翻译手段方面,帕默的观点认为不必采取绝对排斥的态度。更可贵的是他已经认识到在教学法上不要走极端,而是取各家之长,有人认为这是最早的综合法理论。

情景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多次示范新的词语,让学生集体模仿;对学生进行个别语音操练;运用已知句型进行问答用以引出新句型;通过问答、造句、等操练新句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词的词义比较抽象,可以用情景法来教学,例如“习惯”这个词,它的英文释义是be accustomed to,中文释义是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像这样的词我们如果用英语来直接解释,显得不是很恰當,因为在两种语言中词义和用法完全对等词是极少的,在日后的学习中,学习者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情景法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领读生词两遍,学生跟读。

(2)教师点读,如发现学生有语音问题,纠正发音。

(3)通过设计问题(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出“习惯”,以教师自身为例

我从北京来到四川。

一开始我不喜欢川菜,我不喜欢四川的天气。

我在四川生活了五年。

现在我慢慢______了。

通过设置情景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习惯”。

(4) 运用设计的练习来对学生进行操练,让留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回答问题。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词语的形音义,还要讲解词语的用法。如若不然,学习者会出现各种偏误。例如,当学习者掌握了汉语SVO式的语言结构他们会造出这样的句子:

我喜欢中国菜。

*我习惯中国菜。

后者的错误在于没有能够正确的理解“喜欢”和“习惯”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喜欢”和“习惯”都是动词,仅仅去简单的套用S+V+O的公式的确没错,但是“喜欢”是表示持续的过程,而“习惯”是表示变化的过程,表示变化的过程就需要加“了”,应改为“我习惯了中国菜。” 这是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词汇,应该在例句中学习,例句最好能结合实际。

赵元任先生1959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中,特别讲到词汇的学习方法。“学词汇的时候,你得在句子里头学词的用法,记的时候啊,要是光记一个词等于你本国语一个意义,那样子一定学得不对。你得记短语,记句,这样子意义才靠得住。”(赵元任,1980)例如“翻译”这个词,教师在教学中告诉学习者这个词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学生可能会有疑惑,但是在例句中讲授就变得容易理解。

他是公司的翻译。(作名词)

请翻译这个句子。(作动词)

通过例句帮助学习者理解,翻译既可以指一个人的职业,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来使用。

4.从词汇教学的角度看,强调词语内部的理据性,符合认知教学法所倡导的注重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强调理解,强调“发现学习”的做法。而抓住“核心字”,又无疑大大减轻了学习者的记忆负担,两者相结合,理论上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培养出自行猜测、推导词义的能力。

在汉语中,有些“单”字或者说是语素具备很高的能产性,也就是说构词能力比较强,比如在教授“树叶”这个生词的时候,我们可以以“树”为核心字,衍生出很多带有“树”字的词语。具体方法是:教师以图片展示一棵树,告诉学习者树上的每一个部位分别是什么,“树叶”、“树根”、“树干”、“树枝”、“树梢”等。然后,教师继续问:“还有什么带树的词?” 由于基本的词都已经说完了,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冷场的局面,这时教师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求知的欲望,继续展示几个有“树”字的词语,如“松树”、“杨树”、“柳树”、“枫树”、“槐树”。由于是围绕着一个基本义大致固定的核心字展开,学生根据图片已可猜出生词的大致意思,这个时候再由教师稍加讲解,即可使学生掌握生词的含义。

需要向学生指出的是第一组的结构是“树~”,表示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二组的结构是“~树”,表示的是限定语和统称的关系。在词汇教学中抓住“核心字”来进行适度扩展,鼓励学生进行猜测词义,能取得比较高的教学效率,有助于在短期内扩展学生的词汇量。相对于传统的、仅仅以课文中出现的词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其优势在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较高难度的词汇,有助于之后中高级的阅读、写作技能的培训。

四、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制约学习者汉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不足,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应该花费精力去研究词语教学、词汇积累的好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法的条条框框,应当根据所教词语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词语的展示和讲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把抽象的词义转换成直观的办法来展示和讲解生词,我们可以用翻译法夯实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也可以用对比法让学生了解汉语不同生词之间的异同,同时还可以结合直接法、情景法、语素类推法进行词汇教学,合理运用各教学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J]. 世界汉语教学, 2010(2):243-254.

[2]李如龙, 杨吉春.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04(4):21-29.

[3]徐子亮, 吴仁甫.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4]周健. 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 商务印书馆, 2009.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6]王骏.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05(3):36-47.

[7]郑菊颖.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3(4):106-110.

[8]骆禹.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意义[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11):137-138.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