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2017-08-04文灵姣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调节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它既是思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因此高校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为的是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把学习搞好,在轻松的氛围中迎接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做到强化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就成了新形势下众多思政工作人员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心理健康 调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71-02

一、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人内心的状态,即人心灵深处所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如何判断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相对于身体健康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正确做出判断,做出正确的改正。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一般有大约三种情况:(1)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3)人格的稳定性。

二、为什么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三、如何强化心理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1.开设课程为学生进一步认知自己做好铺垫

教师需要对学生传授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大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现在的大学生多过于自信,以为自己什么都行,过高的估价自己,而在遇到苦难挫折时就会大受打击,无法从悲伤中挣脱出来正确面对自己,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当然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自轻,妄自菲薄,过低的估价自己。而应当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开朗”作为自我完善的具体指标,从而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积极有效地控制自我和科学的发展自我,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积极开设心理辅导,保证健康情绪

大学里出现的各种矛盾与社会相比,并不是什么大的矛盾,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情绪理论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的技巧,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排除消极不健康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最大的困难往往并不是缺少机会或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心理素质的高低好坏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于后天的学习、实践和锻炼。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参加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听取心理素质的教育报告,学习心理素质的常识,积极参加课外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能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学校应该尽量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时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4.强化学生意志力,坚决不消极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在于以人为本,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就要不断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要正确面对挫折并主动适应和战胜它。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二是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三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影响着整个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才能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学校只有重视了这方面的发展,研究发觉,提高实效性,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竞争平台。

作者简介:文灵姣、(1985.12-) 、 女 民族: 汉族。籍贯:湖南邵阳 学历:本科。工作单位: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调节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