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2017-08-04蔡久远李晨光
蔡久远 李晨光
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效果。可以这么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计算是数学的灵魂。随着先进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反映: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用计算器的能力提高了,可口算能力偏弱、计算准确率明显下降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无疑给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基本口算与四则运算的意义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低年级的口算以基本口算为主,它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内乘法、除法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口算为以后学习笔算奠定有力的基础,有经验的数学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基本口算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如看到或听到“24+7”,不假思索地立即得出“31”。这样才能保证在笔算过程中,按照计算法则从一个环节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并保证计算的正确和迅速。对于低年级的教师而言,要把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滚瓜烂熟。在口算训练上,有很多方法、形式,比如口算表练习法。一张口算表可以千变万化,很容易操作。思想上重视基本口算,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和持之以恒的训练,让学生能迅速掌握技能,思维得到发展。
重视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就是要用建模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学会抽象,善于把要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題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对这些知识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教学《认识乘法》时,①要让学生了解乘法是怎样来的?②了解乘法的本质,当加数相同时,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当不知道计算6×9时,可以用6个9相加或9个6相加是多少来计算。
二、重视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计算时,算理一定要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算理与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即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算法,更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的算理到抽象的算法的演变与过渡。如教学12×3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圈一圈、画一画,探索12×3的算理。
(1)12+12+12=36
(2)2×3=6,10×3=30,6+30=36。
由此可见,学生已经知道12×3的算理实际就是3个2和3个10的和,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算理能不能把上面三个式子合并成一个竖式?从而引出乘法的原始竖式即算理:
[ 1 2
× 3
6 ……2×3=6
3 0 ……10×3=30
3 6 ……6+30=36]
再引导学生抽象出算法(课件演示):把30中的3往上移到6的前面,
[ 1 2
× 3
3 6
0
3 6]
提问:这道算式的下半部分还需要吗?(可以去掉)就得到12×3的竖式计算的算法。
[ 1 2
× 3
3 6 ]
由直观的算理到抽象的算法,这个过程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应该重点突破。
三、重视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曾成为一种时髦的追求,如果一堂课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就不是一节好课,这样把算法多样化过度形式化了。其实算法多样化是过程,而算法优化才是目标。在实施算法多样时,教师应适时帮助有探究困难的学生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不必刻意追求算法多样化,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算法优化。如:在教学24-6时,学生出现了7种算法:
(1) 24-1-1-1-1-1-1=18
(2) 24-4=20 20-2=18
(3) 24-10=14 14+4=18
(4) 14-6=8 10+8=18
(5) 10-6=4 14+4=18
(6) 24-14=10 10+8=18
(7) 24-5=19 19-1=18
教师把这7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问学生最喜欢哪种算法?结果学生最喜欢的是第(2)、(3)种,而不是第(4)种,尽管第(4)种不是最简便的算法,但是这种方法为以后学习减法笔算奠定基础,即使是算法优化,学生也不能很快理解第4种方法。而有的学生连一种方法都不能掌握,这样的算法多样化就过于形式了。所以,算法优化应建立与后继学习有联系的算法。
四、重视发展思维与习惯养成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学生不仅有原有的认知结构,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所以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于学生的不同算法要认真分析,比较交流,让学生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切忌只看形式,应注重实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快速有效的计算方法。如讲解“125×88”的简便算法时,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把88拆分成88与8 的和,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另一种是把88拆分成11与8的积,直接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引导学生优化出第二种算法过程更简捷。计算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
计算课要避免重复、机械的计算。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要保证每堂计算课上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只有练习量达到了,学生的计算技能才能逐步形成。在计算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周密观察,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有效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