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7-08-04邱大宏
邱大宏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内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普通病区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病区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而普通病区直接出院的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及入组8w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对比评定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8w院内康复干预后SAPS、SANS、IPROS、NOSIE评分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院内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院内;康复干预;恢复期;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9-226-04
Effect of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onvalescent psychotic patients
QIU Dahong
Hu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onvalescent psychotic patients. Methods 200 convalescent psychotic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100 patients in acute period in general ward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rehabilitation ward to receive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ere selec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nvalescent patients who were in general ward and discharged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IPROS) and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 of entering the group and 8 weeks after entering the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evaluated.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SAPS,SANS,IPROS and NOSIE scores of 8 weeks after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ose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unhealthy emotion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psychotic patients.
[Key words] Hospital;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Convalescent;Psychotic
精神病患者進入康复时期,所有的精神症状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面对日常生活易出现急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精神患者的院内康复训练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康复师、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参与完成。康复治疗是应用各科专业的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恢复[1]。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护理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院内康复和院外康复,做好精神病患者的院内康复,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为患者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好的基础。本研究探讨院内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普通病区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病区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12~59岁,平均(32.6±5.1)岁;病程3d~14年,平均(4.2±1.7)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8例,高中41例,初中33例,小学6例,文盲 2 例;患者住院次数从1~10次不等,平均(3.0±1.1)次。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3例,分裂样精神病11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8例,双相情感障碍12例,精神分裂症 56 例;选择普通病区直接出院的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14~60岁,平均(33.3±4.9)岁;病程7d~15年,平均(4.0±1.5)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高中44例,初中32例,小学7例,文盲2例;患者住院次数从1~10次不等,平均(3.2±1.2)次。双相情感障碍14例,抑郁症12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2例,精神分裂症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生活技能训练 康复病区,大厅挂钟表和日期提示牌,让患者有个时间概念。起床、叠被子、刷牙、洗脸、洗澡、饮食、排便等日常活动,对于正常人类来讲这些只是生活习惯,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指导和督促,但对于一些精神病患者,由于情绪低落、药物副作用、家庭的过分关爱,引起患者行为懒散,生活能力衰退。我们康复科就要求入院患者自己叠被子、刷牙、洗脸、整理自己的床头柜和衣服,盆和毛巾自己保管(在普通病区盆和毛巾是统一管理的)。每个病室每天安排一个值日生,每天负责打扫这个病室的卫生,每个月月底每个病室患者自己评选优秀值日生,给予发放代金券,每个病室安排一个室长,室长由患者自己推选,室长和护理人员每天检查和督促病室卫生,持之以恒,一般半个月以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零食也是由患者自己保管,有时候患者把早餐吃不完的零馒头和花卷放在床头柜里,工作人员每天整理床铺同时检查床头柜,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控制不好自己吃零食的習惯,血糖就会控制不好,工作人员每天检查病人每天零食的减少量,每周评比,控制好的给予发放代金券,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患者就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零食。同时教会患者口服糖尿病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教会如何注射胰岛素针剂。
1.2.2 自服药的训练 精神科疾病由于其特殊性,病程迁延,易复发,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无认识能力,不能坚持服药,引起疾病的复发,通过对患者进行自服药的培训,首先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副反应,同时也让患者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2]。首先,进行培训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选择一些自知力恢复,对自己的病情有了认识能力的患者,护士为自服药的患者发放自服药盒,药盒内的药物为一周[3]。其次,患者在自服药期间,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服药情况,是否按时服药,有无藏药现象,而且还要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到药物的作用原理、副反应及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4]。做好评估工作,根据患者服药的主动性;规律性;认识程度;配合程度方面进行量表评估,根据分值情况,了解患者病情的恢复程度。
1.2.3 心理康复 精神患者患病,不是身体方面出现了问题,而是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发生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自知力恢复。 但是,由于社会人们对精神病的认识不够,认为患者是”疯子”,患者走入社会,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患者的思想压力增大。做好患者心理方面的康复护理很重要,我们要教会患者如何化解恶劣情绪。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去锻炼放松一下,或者听音乐,看场电影。 其次,我们还要教会患者如何去减压,如心情不愉快时,做深呼吸;去空旷的田野大吼几声,去操场长跑,身体出了汗,浑身就会感到轻松很多。其次,多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5]。
1.2.4 智力康复 精神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加之药物的副反应,患者的智力水平降低,加强患者智力水平的培养很重要。对患者进行智力康复时,先从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做起。 如玩拼图玩具;搭积木,玩魔方开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起患者的兴趣感[6]。其次,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不断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奖励,激发起患者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1.2.5 健康指导 每周通过讲课和小组活动,向患者传授一些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内容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患者易于接受。每个月邀请部分家属参加服药依从性的小组活动,因为很多患者出院后发病的原因大多是自行停药,可以邀请一些出院后恢复比较好的患者和现在的患者做一个交流分享他们的康复经历。平时多关心患者,多和患者交流,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患者,患者可以每周可以打电话回家和家属交流,患者有想家的想法,可以打电话让家属来看望患者,并可以让患者回家暂住,做到更加的人性化[7]。出院前做好康复指导,告知患者服药的重要性,和家属做好沟通,告知家属患者出院后不肯服药的原因,让家属做好预防,让家属对多关心患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以便及时送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8-10]
分别在入组时及入组8w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对比评定结果。阳性症状量表(SAPS)分为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和阳性思维障碍4个分量表,共计34个项目,分为6级分(0~5);阴性症状量表(SANS)由5个因子组成,共计24项,分为6级分(0~5);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包括工疗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及关心和兴趣等5个因子,共36个项目,分为5级分(0~4),总分越低,疗效越好;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包括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迟滞和抑郁等7各因子,分为5级分(0~4),分数越高说明康复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标准软件PEMS3.1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3w院内康复干预后SAPS、SANS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3w院内康复干预后IPROS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OSIE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3w院内康复干预后NOSIE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精神疾病虽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康复过程中复发率也比较高。精神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有精神、遗传等致病因素,可致使人脑机能出现紊乱,从而导致患者心理异常[11]。有效的心理干预需贯穿精神疾病治疗的始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是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不单单表现在精神症状有所缓解,也包括患者的社交功能、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改善。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会致使患者精神病复发,再次治疗将加大难度。康复期精神病者常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当精神分裂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自制能力恢复正常[12]。但是,康复期的患者因自己的病症,担心受到家人、朋友及社会的歧视。想要解决上述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康复病区与普通病区的区别就是在于更系统的对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技能训练,丰富在院的生活,使她们出院后更能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定期随访。与所在社区做好沟通和联系,可把康复患者转到社区康复,这是我们以后精神科延伸护理的发展方向,让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最终目的。根据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评估后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内容为生活自理能力培训;自服药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康复;智力康复;劳动康复[13]。康复措施包括心理康复,对疾病的态度,面对歧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纠正性格缺陷等,社会康复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就业康复:就业咨询,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在培训中发现自我价值[14-16]。
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长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动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能力和兴趣,总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激惹和迟缓症状。另外,神病患者由于长期精神疾病的压力所迫,生活质量急剧的下降,所以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或减轻患者对于社会、家庭或医护人员等的病态、偏激认知和失望、怨恨等情绪,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过8w院内康复干预后SAPS、 SANS、IPROS、NOSIE评分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院内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本次研究认为,精神病患者在治疗及康复时期,周围的亲朋好友应该更加关心、尊重他们,提升患者的心理缓存和调适能力,使患者运用最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找出解决的办法。综上所述,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给予及时的院内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完莲,高班玲,孙爱珍,等.心理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6):734-735.
[2] 金凤仙,赵建利.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反应的发生率及心理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2013,34(18): 2907-2908.
[3] 李素花,陈鸿,肖玉瑛,等.心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54-2556.
[4] 欧九娣,叶秀娟.综合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32-33.
[5] 卢雪珍,黄琼,唐冬花,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4):174-177.
[6 ] 李春,LIChun.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疗效及回归社会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21-122.
[7] 包惠霞,安鵬辉.康复训练对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1):3.
[8] 高文涛.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78.
[9] 刘建国,雍生满,陶志军.慢性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111.
[10] 黄继忠,张明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2):75.
[11] 邱俊.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防治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5):423.
[12] 赵存英.抗精神病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及处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15(2):91.
[13] 张盛,熊枝繁.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伤52例[J].医药导报,2013,32(12):1602.
[14] 贾海涛,白玉红,袁小平.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8):597.
[15] 黄成,张永生,宋德宽,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干预对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5):134-137.
[16] 马明辉.开放病房管理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45-145.
(收稿日期: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