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的事故医院
2017-08-04颜士州
颜士州
从德国慕尼黑向南,我们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匆匆行驶。远处,阿尔卑斯山脉正舒展它的身子蜿蜒到天边,山顶上的白雪衬着葱绿的原野,显得那样和谐。公路两旁不时闪过一块牌子,画着一只鹿,这是提醒司机,别在鹿儿横穿马路时把鹿撞了。在远离城市一处风景幽美的地方,车子停了下来。
这里,一大群建筑物刚刚落成,不少地方正在施工。主人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急救医院,或叫作“事故医院”。你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医院里看不到的东西。
参观的第一部分,是急救中心的通讯指挥系统、装备齐全的车辆和直升救护飞机。尽管位于郊外,但由于通讯灵敏,又靠着高速公路,所以接到呼救后这里能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出现交通等意外事故的伤员,只要时间允许,一般尽量送到这里。第二部分是手术室、治疗室、病房以及各种辅助科室。病房的设置布局、采光都比较讲究。窗外远山近树,山顶白雪若隐若现,但近处花园却绿草如茵。气候湿润宜人。
穿过一片草地,我们来到了参观的第三部分。这里有车间、厨房,有浴场、学校,似乎不是医院,但确确实实是医院的组成部分。不少“工人”正在编织围巾,他们聚精会神向上举着双手,用手指认真编织。德国的现代化程度这么高,怎么还会采用这种落后的手工劳动呢?主人似乎猜透了参观者的心思,请一位“工人”停下来,让我们看看他的手。啊,原来是一只伤残的手,手臂、手指的伤痕和畸形清晰可见,创伤虽已愈合,但遗留下来的畸形、肢体功能的丧失,仅仅靠医药是不行的,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进行肢体功能恢复的锻炼。而这种向上编织围巾、毛巾之类的劳动,对于上肢、手指功能的锻炼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了。劳动者每日的编织量,是有一个硬性指标的,这种有意义而能见成效的劳动,使人摆脱了既往枯燥的康复锻炼方式,变得妙趣横生。
同样,这里对康复者下肢功能的锻炼,也采用相似的劳作方式。病人在水中锻炼,借助水的浮力,减轻了抬腿走路的阻力,比在地面上锻炼轻松得多。借助水中医疗器械的牵拉,还可以帮助尚无法自主运动的病人实现被动活动。
至于众多应用品摆设齊全的厨房,那是为受伤后的家庭主妇进行锻炼而建立的。而各种教室,则是为儿童开设的,可以保证他们不因生病而荒废学业。康复阶段往往耗时较长,传统肢体锻炼的动作枯燥乏味,容易让病人在思想上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这里的“事故医院”独辟蹊径,结合受伤者以往从事的工作和所喜欢的活动,使病人有了“家”的感觉,使康复治疗不仅益身,更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