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维基平台的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分析

2017-08-04张雪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0期

张雪飞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基于维基平台的国际疾病分类运行和维护机制,为医院病案管理与统计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我院自2016年1月将维基平台引入至医院病案管理国际疾病分类工作中,构建开放式垂直型的国际疾病分类维基系统,优化国际疾病分类的问答、仲裁、安全等机制,比较维基平台引入前后我院国际疾病分类管理情况。 结果 在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中引入维基平台后,我院病案统计人员的ICD编码查询时间明显缩短(P<0.05),错码率明显降低(P<0.05),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基于维基平台优化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可有效提高医院病案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查找编码所需时间,实现医院病案统计的便捷化,有利于为主体适用对象提供更加权威、开放的国际疾病分类百科信息。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维基平台;运维机制;病案统计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254-03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based on Wiki platform

ZHANG Xuefei

Huazhou People's Hospital,Huazhou 52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based on Wiki platform,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Methods Since January 2016,our hospital had introduced the wiki platform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n the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to construct an open vertical system for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o optimiz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arbitration,security and other mechanisms,and compar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manage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iki platform. Result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Wiki platform in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in ICD,encoding the query time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staff was shortened (P<0.05),the error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Wiki platform optim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statistics,save the time needed to find the code,and achieve the convenience of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statistics.It is beneficial to provide a more authoritative and ope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Wiki platform;Operation mechanism;Medical record statistics

國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根据疾病特征对疾病进行有规则分类,并采用相应编码进行表示的一种管理系统,目前,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国际疾病分类属于第10次修订版本,被称为“ICD-10”,而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版本“ICD-11”也在近几年推出[1-2]。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医院病案统计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其运维机制关系到医院的整体管理,对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临床治疗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我院自2016年1月将维基平台引入至医院病案管理国际疾病分类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基于维基平台的国际疾病分类运行和维护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病案管理与统计人员提供快捷的信息支持。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国际疾病分类的适用对象主要为医院病案统计人员,这类工作人员均属于卫生信息工作者,包括书写病历的临床医师、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等,而在医院外部则主要由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或个人组成,各方面适用对象之间的协同关系均还有待加强。

1.2 方法

我院自2016年1月将维基平台引入至医院病案管理国际疾病分类工作中,针对维基平台的特点,对现有的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进行优化,具体如下:(1)搭建维基平台:采用HDwiki客户端进行维基平台搭建,该平台支持平板、手机、PC等多个平台,将ICD-10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批量设置为维基词条,批量导入,其运行模式与现有社交软件中的“群”较为类似,再搭配以搜索分类功能,构建开放式垂直型的国际疾病分类维基系统,将国际疾病分类维基百科设置为包含有精彩词条、推荐词条、热门词条、待完善词条、最近更新词条、最近评论词条、热门标签、相关链接等内容的架构,对ICD-10字典库进行扩容,重新建立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库。(2)优化检索问答机制:对国际疾病分类的维基检索机制进行优化,确定疾病分类主导词,再查找、建立相关索引,最后对ICD-10编码进行核对,还应建立快速及智能检索机制,在检索结果不精确时,提示进行进一步检索,同时,建立逆向查询机制,可在输入框中输入疾病编码,进行逆向查询;将查找索引与编码核对合并,对执行检索指令后的维基页面进行优化,不仅需要显示疾病名称和ICD编码,还应详细罗列疾病对应分类章节、类目、主导词、适用科室、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设置问答消息汇总和推送窗口,由维基平台后端汇总最新检错词条、热门词条、待完善词条等,实时更新,在查询时可对前次检索词条进行查询,并查看是否出现答案。(3)建立用户管理机制:在国际疾病分类维基平台中设置“匿名用户”“注册用户”“专家用户”这三种角色,对其权限进行划分,匿名用户可浏览维基平台公共页面,注册用户可通过登录账户浏览、编辑相关页面,对条目和编码进行检索,还可发表评论,专家用户拥有注册用户的所有权限,还可对指定页面和特定空间进行编辑,自行创建维基词条,还可赋予其他用户关于自行创建词条的编辑权限。(4)建立仲裁机制:采取积分制,对注册用户提问、编辑词条等进行奖励,并将积分达到一定程度的注册用户纳入到专家用户中,授予其“资深编码专家”的称号,还可在用户头像、用户签名等方面设置奖励权限。(5)建立信息安全机制:服务器后端应将每天的数据进行自动备份,每月由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备份,并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对错误表、碎片进行清理,如遇到恶意破坏行为,可启动应急预案,对破坏者的权限予以取消[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维基平台引入前后我院国际疾病分类管理情况,如编码查询时间、错码率、满意度(由病案统计人员打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越满意)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于2016年1~12月(维基平台引入后)、2015年1~12月(维基平台引入前),各抽取2000份出院病案(各有2000个编码)。在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中引入维基平台后,我院病案统计人员的ICD编码查询时间明显缩短(P<0.05),错码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 讨论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医疗统计的重要基础,当前,临床上通用的国际疾病分類编码主要为WHO制定的国际分类编码第十次修订版本,即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病案的信息利用率以及准确性,近年来,编码员的编码准确性已经被作为医院评审的主要衡量指标,医院方面对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重视[7-8],而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则取决于国际疾病分类的运维机制,因此,医院病案管理方面应针对国际疾病分类的运维机制进行优化。

我院自2016年1月将维基平台引入至医院病案管理国际疾病分类工作中,针对维基平台的特点,对现有的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进行优化[9-10]。维基主要是指“维基百科”,是一种网络超文本系统,属于面向公众群体的协作性写作文本,是由多人协作完成写作的超文本,同时,维基百科又属于辅助工作,可快速查找同一主题的文本,还可对文本进行编辑、发布。维基百科的开放性、方便性得到一致认可,在专业领域的显性、隐性知识资产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将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避免数据信息的流失,有利于补充团队或个人的显性、隐性知识资产,并转化为知识效益[11-12]。

维基平台的本质主要为分享、共建,其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我院建立的国际疾病分类维基平台属于开放式垂直型系统,为更好的保障维基平台内容的可靠性,对维基平台的适用对象进行区分,分为“匿名用户”“注册用户”“专家用户”,对不同角色用户进行权限划分,严格规定只有专家用户可自行创建词条、编辑主题,同时,还鼓励其他用户积极对维基平台词条进行修改和编辑,通过审核来确保其内容的可靠性[13-14]。除建立用户管理机制之外,引入维基平台时,还对检索问答机制、仲裁机制、信息安全机制进行优化,其中,检索问答机制优化主要是通过分步建立索引,实现垂直型检索机制,同时,还对检索页面进行优化,设置问答消息汇总和推送窗口;仲裁机制优化主要是指实行积分制,根据注册用户在维基平台的操作情况进行相应奖励,并对表现良好的用户予以精神方面的奖励和晋升奖励,以激励用户积极修改、完善词条,对维基词条不断进行完善,促进国际疾病分类的维基平台运维;信息安全机制优化主要是指针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备份和人工备份,并对病毒进行清理,对恶意破坏行为进行防范,以保障国际疾病分类维基平台数据库的安全性[15]。

本次研究发现,在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中引入维基平台后,我院病案统计人员的ICD编码查询时间明显缩短(P<0.05),错码率明显降低(P<0.05),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疾病分类维基平台属于开放式垂直型专家系统,对国际疾病分类的检索机制进行了优化,充分保障了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信息的充分性,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快捷计算能力,还由于手机、平板等应用灵活,相比于纸质工具书,减少了查询时间[16-17];实时推送的问答消息汇总,还可使医院病案管理人员对他人关注的编码情况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查找与自己存在同样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加快编码速度,减少编码错误,保证编码的准确性;针对不同角色设置权限的管理体制有利于保障维基平台词条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可为仲裁机制、奖励机制的应用打好基础[18]。

综上所述,基于维基平台优化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可有效提高医院病案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查找编码所需时间,实现医院病案统计的便捷化,有利于为主体适用对象提供更加权威、开放的国际疾病分类百科信息。

[参考文献]

[1] 杨华,汪凯,郑晓华,等.ICD-10智能辅助编码方法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6,17(9):45-47.

[2] 沈洁,赖丽文,黄日琼,等.手术与操作分类的维基运维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2):87-90.

[3] 黃日琼,赖伏虎,黄涛,等.基于微信平台国际疾病分类辞典的研发应用[J].现代医院,2016,16(2):280-283.

[4] 李秀芳,左慧慧,靳白羽,等.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国内国际疾病分类领域研究热点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2):209-212,235.

[5] 张萌,廖爱民,刘海民,等.ICD-11与 ICD-10分类体系的对比研究[J].中国病案,2016,17(6):21-24.

[6] 赖伏虎,罗洁樱,廖小玲,等.维基技术应用于手术操作分类及手术分级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6):419-424,428.

[7] 慈璞娲,刘爱民.国际常见手术及操作分类系统的比较研究[J].中国病案,2015,16(9):29-32.

[8] 黄日琼,朱霞婉,商建平,等.”国际疾病分类实用维基百科”网站与微信平台组合式的研发应用[J].中国病案,2016,17(3):6-9.

[9] 周婧雅,白雪,崔胜男,等.我国ICD-10疾病分类编码质量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32-35.

[10] 黄日琼,商建平,查兆平,等.基于维基平台的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研究[J].中国病案,2015,16(8):28-30,40.

[11] 王晓燕,王婧,贾蕾,等.72833例涉外门诊患者医疗服务的探索研究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93-95.

[12] 戴云飞,肖泽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6):426-427.

[13] 云凤羽.国际疾病分类在病历档案疾病诊断书写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6):156-157.

[14] 钟倩君,王久善,叶演红,等.某医院内科疾病国际疾病分类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6):471-473.

[15] 李庆,李敏,徐婷,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在病案首页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5):2387-2388.

[16] 黄子楷,刘一强,严静东,等.基于信息标准的CDR是实现电子病历深层应用的关键[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9):41-43.

[17] 黄日琼,沈洁,赖丽文,等.基于维基平台的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研究[C].//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95-98.

[18] 黎凤英,温庆辉,何玉燕,等.肝癌国际疾病分类-10疾病编码及手术国际疾病分类-9-CM-3编码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6):630-631.

(收稿日期: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