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17-08-03陈竹韵陶宇
陈竹韵+陶宇
摘 要: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被公认为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之一,以有力的政府保障、全程的行业主导以及标准化的教育体系为特色,根据经济环境和技术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持续优化教育质量。“互联网+”成为21世纪创新发展的主题,澳大利亚政府2011年起结合互联网技术陆续颁布一系列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法规,运用大数据实施动态质量监控,更好地为职业教育研究服务,促使该国职业教育质量始终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陈竹韵(197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外教育比较;陶宇(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5YJE880002),主持人:陶宇;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中澳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为例”(编号:2017SCG293),主持人:陈竹韵。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82-06
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和产业融合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加强监管能力及提升政府服务成为趋势,已成为全球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以数据挖掘、云存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为教育研究在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等提供新势能和动能。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全世界对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研究投入最大的国家之一,始终贯彻“行业需求导向”的运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下向简称“澳方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国内相关文献可分为以下几类:
1.科学、系统化的保障体系。周祥瑜,吕红(2005)首次系统、详细地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领地政府改革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推出培训包制度和证书资格认证框架,2005年7月通过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ustralia Training Framework,简称AQTF)统一注册培训机构(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简称RTO)的办学质量标准,形成全国统一的办学质量保障体系[1]。吕红、石伟平(2009)認为质量体系优势主要体现在办学政策的长效性建设、课程内容的标准化开发、质量管理的分权式运作、教学实施的灵活性策略等四个方面[2]。李玉静(2012)比较UNESCO、欧盟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认为澳大利亚更重视把职业教育放在终身学习的视野下,对职业教育的具体类型和层次进行了具体区分,评估的范围更加广泛[3]。王丹,张露丹(2014)提到澳大利亚政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将本国与加拿大、德国、新西兰、新加坡和英国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都具备全面的目标体系,全程监控的运行机制,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4]。
2.差异、多元化的费用资助。向丽(2013)阐述澳大利亚政府因金融危机而形成的学校、个人资金不足,经济环境改变而及时采取的三项改革举措,一是通过立法、协议等方式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二是建议实施按不同学历或个人收入情况的学费资助项目;三是与时俱进地改革、更新课程标准[5]。张园园(2016)提出借鉴澳大利亚职教经验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6]。
3.实时、等级化的风险控制。宋贤钧,王建良(2013)提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注册培训机构和课程风险监控方面相对严格,风险等级较高的需实地检查,中级风险可能要进行实地检查或桌面审核,一般风险可直接通过机构报送材料桌面审核通过[7]。审核的风险评估标准包括在审核历史上的表现、教学规模是否扩大、对学生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注册机构过去有没有接到过投诉、过去学生的证书及格率、师生的满意度等。
总结国内相关课题研究基本为翻译英文原稿或通过二手中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相似度较高、及时性较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文献仍为空白。
(二)国外研究
1.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因素研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因素研究观点大体分为以下三类:(1)Andrew Smith (2004)认为国家提供的竞争性经费资助的职业教育研究有助于澳大利亚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经济发展[8]。(2)Ruth Wallace,Mark Manado, Cathy Curry, Richard Agar(2008)提出是良好的学习伙伴和互动关系而不是系统,引起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应用的改变[9]。(3)Don Zoellner(2015)建议注册培训机构市场化,竞争理念主导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技能传授和获取,还有助于在高度复杂的系统内通过竞争机制,国家机构管理、影响和控制实现运作[10]。
2.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研究。Kevin Pugh,Gigi Foster(2014)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唯一系统地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职教体系论文。文章指出英国政府已系统性地建立从公立中小学到大学学生信息库,保存每个学生入学前表现、考试成绩、各关键阶段的进步、信仰、母语、是否享受免费校餐、特殊教育需求等详细信息。英国教育部充分鼓励第三方使用数据,研究人员经过严格批准及签订保密协议后可供研究。美国未建立全国性的学生数据库,但部分地区已建立起类似数据库,如佛罗里达州、纽约市、北卡罗莱纳州教育部。作者建议澳大利亚教育部在现有技术应用基础上,未来应建立跟随人成长的唯一识别号(ID),记录从出生、儿童到成年任何阶段学习、工作及生活记录,将显著提高以证据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10]。
二、基于“互联网+”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基于互联网的澳大利亚职教体系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自1901年建国以来仅有一百多年历史,该国教育部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利用最新技术不断改革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上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从国家层面发布一系列职教法规,为就业者提供国家统一的认证培训。1992年国家培训署成立,改变各州和领地各自为政的局面。1995年,联邦政府发布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AQF),建立涵盖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体的全国立交桥式学历资格框架。1996年,发布国家培训框架(National Training Framework,简称NTF),国家统一组织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制定不同行业对应各层次的学历资格课程,建立统一、细化的关键职业能力(unit of competency)考核标准。有力的政府保障、全程的行业主导以及标准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其成为世界职教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澳大利亚教育部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自由、开放、合作、经济等优势,自1997年以来陆续建立一系列网站(见表1),供注册培训机构、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查询、资源链接、征求意见、发布研究报告等服务,专门为学生提供在线职业技能测评、在线学习、人才市场需求、青年论坛等信息,对绿色环保、卓越技能、可持续性发展等组织专题活动和研究。
(二)基于“互聯网+”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框架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技术上使得原先基于样本和证据的质量保障体系变成涵盖所有相关方、全样本和源数据的体系.获得更真实、详细的质量保障信息库,形成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高度智能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澳大利亚政府2011年起陆续颁布系统化的法规制度,将注册培训机构相关信息的公平性、透明性、及时性融入到质量要求中,进入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新阶段,并处于不断完善中。
2011年4月,由教育部牵头制定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者法令(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gulator Act 2011),分为简介、培训机构注册、许可课程、学历资格的颁发和取消、调查权、惩罚措施、国家职业教育管理者的权力、联邦和州的权力安排、行政复议和信息批露、年报和注册事项、战略和年度运营计划、杂项等共12部分,确立新版质量保障“基本大法”。同年7月,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The Australian Skills Quality Authority)成立,作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监管部门,以风险防范为基础,在行业及雇主、职业教育机构的兴趣间调节利益平衡点,识别和合理反馈系统性风险和培训机构风险确保教育质量。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采取控制运营主体——培训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运营主体三条过程主线——产出标准(全国统一的各学历对应培训包课程及关键职业能力标准)、人力及财力,采用数据监控手段实现动态监管。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框架(The VET Quality Framework)主要由五项法规组成有机整体(见图1),执行过程中不断解释细化(explanation)。
1.注册培训机构标准。注册培训机构标准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注册培训机构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主体维护国家、学生、教师等各方利益,首先保障职业教育及时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符合质量保障和证书颁发规定,确保学习者的知情权、申诉权、退款权等权益的充分保护,同时保障教师职业发展权益,还对机构的财务风险管理、购买公众保险、数据上报、第三方代理等管理和合法性提出具体要求。该标准采取法规的形式,分为8个一级标准59个二级标准(见表2),规定注册培训机构必须达成的效果,未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便于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合理运营,实现国家质量标准公平性、透明性、及时性和一致性的同时,保留弹性和创新空间。
2.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2013)是将国家质量保障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整合成统一的资格框架。该框架各层级向上发展无瓶颈,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在职人员、待业人员等都可依据自身层级和发展需求,选择资格框架中的相应课程学习深造。最新学历资格框架在原有基础上细化分成10个等级14种资格类型(如图2所示),并对各资格学习目的、知识、技能、应用范围和学习年限作明确细致的规定。
3.合适和适当的人员要求。合适和适当的人员要求(Fit and Proper Person Requirements 2011)相当严格地以法规形式规定从业教师必须取得的证书和遵守的职业操守,除了在教学领域,在其他行业也未被指控、未发现不适当作管理者、未采用不当手段破产、未提供虚假或误导信息行为的等9条硬条款,甚至规定如公众可能怀疑教师的任教资格就认为其不胜任的软条款。
4.财务生存风险评估要求。财务生存风险评估要求(Financial Viability Risk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2011)是保障注册培训机构即使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配备充足的人、财、物资源,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法规对注册培训机构的财务情况监控实现时间和内容无盲区。不仅要求培训机构在注册前期,注册审批通过后的任何时间只要管理当局提出要求,均需提供第三方审计的财务生存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揭示财务业绩和状况的流动性、偿债能力、经济独立性、盈利能力、或有事项等普通指标,也包括财务规划及会计假设、未来收益及支出预测、短期预算和预测、现有和计划注册学生、流动负债、法律诉讼、内部交易、转移及所有权变更、税收记录等详细数据。
5.数据提供要求。数据提供要求(Data Provision Requirements 2012)以法规形式确保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通过注册培训机构采集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及研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统计标准(The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tatistical Standard 缩写AVETMISS)规范并细化注册培训机构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信息。机构在注册时通过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网站申请提供公司基本信息、财务生存评估指标、合适和适当的人员要求、证书和课程名称及代码、海外招生、政府资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社会责任保险等23类信息。机构注册通过后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网站实时上报质量指标和财务年报。监管当局有权根据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不同等级,对注册培训机构规定不同的检查频率和内容,甚至实地调查。
澳大利亚职教质量保障体系除了加强对“工厂”——注册培训机构的数据管理,还加强对“产品”——职教学生的数据管理。自2015年1月1日起,根据学生识别号法案(Student Identifier Act 2014),每个在澳洲接受培训的职教学生必须经https://www.usi.gov.au/网站申请,系统分配一串字母和数据组成的识别号(目前长度10位)。USI与新的国家职业教育培训数据研究有关,有助于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管,注册培训机构的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与监管系统的无缝衔接,完成课程前期评估、跨校学分转移和先期学习认定等,也有助于学生在线查找培训记录和成绩等。
(三)“互联网+”时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
基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可信、可靠、迅速的统计和研究服务,揭示并提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澳大利亚设有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它是负责国家层面统计及研究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数据的独立、非盈利机构。研究中心数据来源全方位、多角度、各层级,如:全国学徒中心提供的各类信息、企业与学徒签定的职教培训合同、注册培训机构的教学和财务信息、州立负责商业体系及培训管理的官方权威机构等,在数据研究基础上,网站上发布课题(见图3)及研究成果,供免费、实时浏览和下载,具体如下:
1.政府资助的学生和课程:提供政府资助的职教体系学生、参与者、课程、资格证书的信息,帮助评估整体业绩,每年7月发布《政府资助的学生和课程》、《自1981年开始政府资助的职业教育时间序列数据》、《政府资助项目完成情况-预报》,每年8月公布《估计可能完成的政府资助项目》。
2.所有职业教育学生和课程:提供澳大利亚公立和私立教育提供者,包括学生、参与者、课程和资格证书等概括性信息,并在每年7月发布年度报告。
3.全国见习生和培训生信息集合:收集签署培训合同的学徒和培训者的培训活动,每年8月发布年度报告及数据。
4.全国财务信息集合:收集全国公立职教系统的财务信息,包括财务业绩、财务状况数据和公共基金的使用情况等,每年8月发布年度研究报告。
5.全国就读职业教育信息集合:学生已获得学历资格证书及在读职教证书课程,每年8月发布年度报告,每年12月发布年龄在15-19岁青年的年度教育培训报告。
6.全国雇主对职教体系使用和意见调查:对大约9000个雇主进行调查研究,保障职教体系的有效性,每2年发布一次研究报告。
7.全国学生培养成果调查:对学生的培养成果进行大规模调查,有助于政府、雇主和行业政策的正确性,每年12月发布年度报告。
澳大利亚政府运用当代“互联网+”技术,一方面以注册培训机构为切入点,围绕产出标准、人力及财力三条主线,实现系统、实时、精准地数据质量监控管理;另一方面,设置由国家经费资助的研究中心,基于互联网平台免费、公开、透明提供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促进该国职业教育质量始终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如何充分吸收、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势,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祥瑜,吕红.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国家质量培训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79-82.
[2]吕红,石伟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體系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1):85-91.
[3]李玉静.国际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以UNESCO、欧盟和澳大利亚为样本[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76-82.
[4]王丹,张露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4(24):92-96.
[5]向丽.金融危机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变革的启示[J].江苏教育,2013(4):64.
[6]张园园.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6(2):73-75.
[7]宋贤钧,王建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印象及启示[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2-65.
[8]Andrew Smith. Never mind the width, feel the quality: the quality and impact of VET research in Australia[J]. Research in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2004, Vol.9(2):pp.74-85.
[9]Ruth Wallace, Mark Manado, Cathy Curry, Richard Agar. Working from Our Strengths: partnerships in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Research 2008, Vol.6(2):pp.75-91.
[10]Don Zoellner. Qual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 essentially contested concep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Research,2015, Vol.13(3):pp.262-271.
[11]Kevin Pugh, Gigi Foster. Australia's National School Data and the ‘Big Data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Economics[J].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2014, Vol.47(2):pp.197-205.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