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课程整合视野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新解
2017-08-03
陈鹏、陈沛酉在《江苏高教》2017年第4期中撰文,从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双课程整合”的视角,系统探究了不同于传统内涵的“双师型”教师新意蕴,分析了他们的素质维度及自我生成的过程。
首先,作者基于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视野,认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及其队伍的建设应突破传统“双师型”教师界定的桎梏,进而从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双重视野及其二者的相互联系出发,给“双师型”教师赋予了新的内涵,将“双师型”教师的主体从“职业课程教师”扩展到“所有课程教师”,将“双师型”教师素养从“理论+实践”素养拓展到“学术+职业”素养,将“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专业理论课教师+专业实践课教师”扩充到“学术课程教师+职业课程教师”。
继而,作者提出学术课程教师与职业课程教师要将这种“双课程”素养付诸实践,必须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深入推动课程的整合,以彰显“双师型“教师的深层次内涵:1.在课程设计中无论是学术课程教师还是职业课程教师,都必须基于整合的立场理解与建构课程目标,并且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比较、判断、鉴定、诊断、修正与选择,尤其要体现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知识的连贯性。2.在课程实施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一体化创设、教学方法的整合性运用及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3.在课程评价中要通过职业导向的评价方式实现学术课程评价的综合化、通过项目化的评价方式实现职业课程评价的综合化。
最后,作者认为双课程整合视野下的“双师型”教师的养成除了专业化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努力外,更多地需要教师主体在实践中自觉的主动创生:1.走向主体的自觉。通过教师“双课程”整合素质的自我生成,可以有效改变学校现有的课程形态,通过多元的课程形式推动着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变革,进而实现职业人与职业世界的深度融合。2.走向创造的实践。教师在这一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提升着自己的“双师型”素养,进而又将这种“双师型”素养不断反哺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从自我课程知识增殖的立场,不断汲取另一种课程领域的知识财富及该课程领域教师的实践智慧,从而形成课程创造实践的良性循环。3.走向文化的生成。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视野下的课程实践,要求双方教师形成教师“共同体”,协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程创新的全过程,并在长期的合作中逐漸形成相互认同的内在契约和行为规范,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文化。
特约编辑 匡 瑛 责任编辑 赖晓寒